第一卷風雨飄零

溫奸相和孫承宗等人,不管是佞臣還是忠臣,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他們對環境、時局、人心以及大局的把控,絕對達到登峰造極。

崇禎皇帝近段時間以來的動作已經很明顯,如今更是藉著萬曆皇帝的事情表露出來,足以說明許多問題。

他們如何不知曉?

崇禎皇帝讓他們都起來,目視著他們誠懇的說道:“諸位愛卿,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望卿等能放下成見,和朕共同攜手挽救大明於狂瀾。

朕不管外面的朝臣如何,唯希望內閣和六部能精誠團結,任用賢才,先把大明朝局穩住,然後打擊逆黨,還大明朗朗乾坤。

望你們莫學東林黨人,天天喊口號,作為國朝重臣,朕希望你們謹記八個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崇禎皇帝這番話,應該說得非常透徹。

那就是以他們為基本盤,以他們身後站著的官員為基礎,橫掃東林黨人。

時下的大明,雖說依舊朋黨為禍,楚黨、浙黨、齊黨等仍然存在,可在閹黨魏忠賢倒臺清算後,東林黨捲土重來**獨大。

應該說,現在不管什麼黨,首先要明白他們不是一個政黨,而是一個朋黨或者是鄉黨。

政黨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但是朋黨不一樣。

朋黨是利益集團,是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聯合在一起,排斥異己,爭奪權力,朋黨成員之間的關係,用勾結最為恰當。

但是比起其他黨,東林黨更擅長包裝和美化自己,他們自稱清流,針砭時弊,藉由手中掌握的輿論權力,爭權奪利。

所以,為禍最大。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其他黨也不是什麼好鳥。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南明的時候,大明馬上就要滅亡的時候,他們還在繼續黨爭。

其實很簡單,朋黨捍衛的是自己的利益,不是國家的利益。

無關乎正義,無關乎什麼倫理綱常,徹徹底底的就是一場利益之爭。

但在崇禎皇帝心中,東林黨人持續時間最長,為禍最深,是優先要被打倒的物件。

因為,掌控著大明最富庶地方的東林黨都不止是空談了,他們左右輿論,干擾朝廷施政,在崇禎皇帝心中就是禍國亂政的亂黨。

魏忠賢怎麼就沒殺光這些狗日的禍害,全殺光了,大明也不至於滅亡的那麼早。

當然,東林黨也不是不做事,他們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從萬曆期間,東林黨竭力反對萬曆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

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為,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

怎麼樣,說得好聽嗎?

是不是聽著都挺高大上的,百姓和朝臣都覺得作為朝廷,理應如此?

嗯,一心想成為明君聖主的本尊就被東林黨人忽悠成功了。

這實際呢?

現在的崇禎皇帝知道,東林黨人最實際的主張就是利益,也就是廢除稅賦。

廢除礦稅,廢除工商稅,減免農稅,當然了實在不行的時候,加徵農稅也是可以的。

但是礦稅和商稅不能加。礦和工商都是官紳把持著,他們一個個富得流油卻連稅也不想交。

農稅,這些人都是免稅的,加徵農稅也加徵不到他們的頭上來,只能是自耕農。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流民遍地,遇到災禍就烽煙四起,最後醞釀出了規模宏大的起義。

至於後面的什麼興修水利,墾荒屯田都是鬧著玩的。

興修水利是好事啊,因為田地都是他們的。

他們不用不交稅,然後讓朝廷興修水利去灌溉他們的田地,多美的事情啊?

墾荒屯田,就說得更好聽了,一心為國啊。

可實際,開墾的田地都不夠他們吞併的,開墾多少,他們就能獲利多少。

後面的什麼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就更加操蛋了。

其實這種說法一方面收買人心,另外一方面是在給自己謀福利。

按照個人才智破和破格錄取,什麼人有才智?

還不是由他們說了算。

這也是復社士子,為什麼緊緊追隨著他們腳步的原因。

前途和錢途都有,不跟是傻逼啊!

所以,東林黨人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口號,其實都是掩蓋他們見不得人的目的。

歷史上,等到萬曆皇帝死了,透過三大案,他們的努力終於實現了一部分。

廢除礦稅,降低了商稅和關稅。

後來的泰昌皇帝只活了一個月就死了,他們許多事情根本沒來得及做更多。

上來的天啟皇帝,被人說成的木匠皇帝,其實看穿了這一切。

這個被汙衊成只會做木匠的皇帝,根本不理這些嘴炮黨,而是放出魏忠賢,無中生有建立了強大的閹黨。

於是,東林黨人遭到成立以來最沉重的打擊,差點萬劫不復。

可以說,若不是他們陰謀讓天啟落水唱涼涼,等待他們的一定是覆滅的結局。

若此,大明或許能延續更久。

畢竟,有魏閹這個能搞錢的高手,軍隊也能保證一定的戰鬥力。

只要和建奴拼消耗,鹿死誰手尤為可知?

可惜,這一切到了本尊手裡,這些狗日的滿血復活了。

東林黨人背後有江南財團的支援,底蘊深厚,在天啟皇帝死後,搬倒閹黨的過程中,他們又崛起了。

在本尊被忽悠成功後,他們徹底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賦。

有事情就管本尊的內庫要錢,要不就加徵農稅,最終整個搞亂了大明的經濟體制。

本尊窮的都要賣褲衩子了,尤其是等到時局越來越亂的時候,才想起大哥的話,才想起了魏忠賢。

不過,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因為他已經不是大明的皇上了,充其量只是順天府府尹,政令傳不出京城。

當然,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可傳出去由如何?

沒人聽啊!

聖旨不如東林大佬的紙條,比廢紙還不如。

廢紙還可以擦屁股呢。

所以,本尊讓人收斂了魏忠賢的屍骨,之後才會喊出那句“文臣誤我,文臣皆可殺!”

現在,崇禎皇帝決定替本尊復仇了。

因為,條件基本成熟。

長短刀在手,可以慢慢的盡情施展了。

“皇上,您曾說東林身後是萬千江南士子,您換得了百官,也鏟不盡東林後起之秀?

而且,東林既有腐儒,亦有忠良。

江南士子或有奢靡頹廢,更多的卻是肯熱血報國的才俊,請皇上三思啊!”

戶部尚書畢自嚴聽懂了崇禎皇帝的話,可也被他把東林黨定為逆黨的話嚇壞了,東林黨豈有如此容易清除?

故而,他才說出這番話,請崇禎皇帝三思而後行。

旁邊的孫承宗亦是點頭贊同。

“愛卿放心,實情如此,朕自有謀劃,斷然不會傷了國體。”

崇禎皇帝微微點頭,一副胸有成竹表示贊同的模樣,回答了畢自嚴看似老成謀國之言。

實則心中暗中提高警惕,人心難測,需要小心防範,別他娘的太想當然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自嚴固然對大明朝廷兢兢業業,忠心體國,可真要對付東林黨人,事情又兩說了。

畢竟,他也是東林黨一員。

別的不敢說,同情心一定在的。

但凡是能走到高位的,走過獨木橋一般的科舉,又在官場上摔打這麼多年,沒有人是簡單的,想要駕馭這些人,一定要小心謹慎。

不過,也僅是警惕罷了。

因為,崇禎皇帝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玩權謀,未必玩得過這些文人。

所以,他從穿越過來根本就不玩權謀,他選擇玩刀。

MMP,望著一臉憂慮的畢自嚴,崇禎皇帝暗自發狠,你最好老實點,惹急了,朕連你也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