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贈刀儀式結束後,崇禎皇帝把三百名武進士全部留在京營,開始他們為期半年的煉獄訓練。

這是學習軍事技能最快的方法。

過去,大明歷代包括崇禎四年的武進士及第之後,都是直接授予武將職務,然後帶兵打仗。

這一點,崇禎皇帝認為非常不妥當。

儘管新科武進士中的大部分人,基本武藝都算可以,十八般兵器好像也有模有樣,甚至兵書也讀過幾本。

可這又如何?

還不是紙上談兵。

說實話,一些邊疆的將門世家還好一點,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可寒門子弟呢?

不要說帶幾千人的兵馬,能帶好一個總旗五十人就算不錯了。

這時代的武進士,不像後世的軍事學堂,可以有理論有系統的學習軍事技能,都是靠自己摸索和考試,勉強算半個理論派。

真要到部隊帶兵,估計要鬧笑話。

所以,崇禎皇帝把他們全部交給平頭哥曹文詔,讓他們從頭學起。

客觀上說,平頭哥讀書不多,要講理論是不如這些武進士的,

他雖然能征善戰,卻基本都是野路子練出來的,屬於實幹派。

不過,打仗這個行當,有點特殊性。

這就好比打架,被人拍幾磚頭,下次就知道該拿菜刀還是板磚,朝哪下手更狠?

老是當觀眾,很難有技術上的進步。

所以在戰場上,卷袖子猛幹的實幹派往往比讀兵書的理論派混得開。

崇禎皇帝希望,理論能與實踐相結合,產生巨大的能量。

希望這些武進士中,能產生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這等成功的範例。

甚至,不需要像他們這麼優秀也行,能有他們的一半,崇禎皇帝就心滿意足了。

到時候,一部分留在京營帶兵打仗,一部分抽調出來,組建講武堂,成立大明正規的軍事學院。

這才是大明武運長久的根本。

畢竟,崇禎皇帝的野心太大了,需要源源不斷的正規軍人,為大明浴血奮戰開疆拓土。

所以,這些天之驕子發現,他們被仍在京營,和其他普通將士一樣,成為最底層的一員大頭兵,開始整操列隊刻苦訓練。

應該說,崇禎皇帝這樣的做法,對這些武進士有極大的落差感,完全不符合他們之前的設想。

說好的文武並重呢?說好的高官厚祿呢?

還有如此拉風的贈刀儀式,現在這樣算什麼?

曹都督天天跟凶神惡煞一般,提著鞭子動不動就是一鞭下來,這誰受得了啊?

不過,沒辦法?

他們只有承受著。

大明軍規是嚴厲的,若是逃兵,抓住可以當場梟首。

這基本的軍規,他們這些武舉之人自然明白。

還好,這些高貴的天之驕子發現,京營雖然有各種刑罰軍規,但也有他們不敢想的各種福利。

先說說最基本的一日三餐。

或許這在後世很正常,但在大明,尤其是現階段,並不多見。

普通百姓家,能把一日兩餐料理下去,應該算是小康之家了。

不同的階段,小康之家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如今在京營,這是最基本的配置。

而且,一日三餐,頓頓有肉有魚,三葷兩素,饅頭稀粥鹹菜隨便吃,這叫吃得一個豐富啊!

頓時,這些刻苦訓練的武進士和京營將士,過上曾經只有在夢裡才能過上的日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應該說,這些武進士中,窮苦人家還是居多的。

所以,訓練雖然很苦很累很乏味,但還算是可以忍受。

畢竟,如果不能吃苦,也成不了武人。

再後來,他們終於發現大問題了,也悟出一點東西。

溫飽溫飽,解決了吃飯的問題,自然是服裝的問題了。

一入京營,來的時候就發了一套,清一色的對襟罩甲、長腰軍靴。

待天氣轉冷,皇上又為他們每人定製了兩套紅色的鴛鴦戰襖,長齊膝,窄袖,內裡裝填棉花,兼具防禦和保暖的功能。

這待遇也太好了吧!

時局到了現在,即使是京營也已經一年發一套軍服。

軍官將領自然無所謂,到成衣鋪定製即可。

苦的是底層將士,根本沒人理會他們。

再說,有點閒錢做服飾,誰也不會做成軍服,而軍官則是官場需要,自然不同。

只不過京營的軍服是兩種顏色,一種灰色,一種紅色。

表現優異、訓練刻苦的將士穿紅色鴛鴦戰襖,表現不好的穿青色,用於區別對待。

這些每個人都理解,軍隊原本就是等級鮮明的地方,他們心裡有數。

如果說只是這些,尚不足讓他們悟出一點東西,只能說皇上現在重視武人而已。

可皇上晚上派出詹事府的講官,給他們這三百武進士授課,這就不得了了。

詹事府講官,那是什麼東東?

那是給太子上課的老師啊!

如今皇上派出來給他們傳授兵書學問,這是什麼級別的待遇,他們心裡有數。

毫不誇張的說,皇上這是在栽培他們啊!

同時也是在考驗他們,在打熬他們。

都是大明帝國優秀的人才,心裡都有些逼數,這些道理自然明白。

再看看其他京營將士,包括七千多落選的武人,雖然皇上也派出老師授課,可只是由國子監的一些士子充任,逼格根本不能比。

就這,還允許自願的原則。

這人跟人不能比啊!

武進士的待遇,京營將士都是羨慕眼紅的。

可誰怪自己沒有本事,考不上武進士呢?

不過,他們也挺知足了。

京營管吃管住不說,還管被褥管服裝,什麼都是白給。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銀子。

曹都督說了,頭一個月一兩銀子,第二個月二兩銀子,堅持到半年訓練結束,如果能留在京營,餉銀六兩。

如果落選京營,可以當輔兵,或者說是輜重兵,也有三兩銀子。

這樣的好事到哪裡去找?

自然,整個京營的將士,都是鉚足一股勁,只是為了留在京營。

京營的動態,還是訓練情況,崇禎皇帝是一清二楚的。

望著廠衛送來的密報,他的心裡湧現出無限的欣喜。

大業可期,人心可用啊!

如今的京營,包括那些新科武進士,對於這樣的訓練可能會有不理解,甚至有各種不滿和抱怨。

但一年過後,也許只是幾個月,當他們面對建虜或者流寇之時,就會慶幸在京營裡度過的這段充滿熱血和激情燃燒的時光。

至於說平頭哥打罵將士,崇禎皇帝表示沒看見,多大的事啊?

真以為是太平年間啊!

PS:感謝書友Seven_I6、伯雅風、憂傷的二狗子、酒之歌、歸宏、紅劍、0170411165868打賞,真心感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