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降卒也分幾種。

有些人隨波逐流,別人幹啥他幹啥。有些人很有主見,想讓別人跟著他乾點啥。有些人很忠心,認著一個人跟到死,撞了南牆也不回頭。也有些人,明明長著祖宗給的臉,卻非要死乞白咧的倒貼對手……

這些人中,前一者是普通人,只為了能活下去,可以收編。前二者看人品而定,差的可以直接幹掉,好的需要籠絡一番。第三者多數油鹽不進,進了也是個陽奉陰違的傢伙,沒有絕對馴服的把握,不能要。第四者,欺宗滅祖,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按照這個分類,朱啟明將所有剃了辮子的人甄別出來,蒙古人和清兵以及死忠的漢人降卒裝船送往南京做見面禮,這也算是他給朱由崧的投名狀。

獻俘,是中國古代五禮中軍禮的一種,軍隊外出征戰獲勝凱旋,除在太廟祭告外,就是要舉行隆重儀式,向皇帝獻上俘虜,並報告戰鬥況,請示對戰俘的處置,這是一種宣揚國威的重大儀式。

在古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與戰爭,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獻俘,則是將二者合一的大事,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透過獻俘展示軍威,乃是鼓舞人心的最好方式。

搞一個聲勢浩大,莊嚴威武的獻俘儀式,對於朱由崧來說,剛好可以堵住那些東林黨人的口,也可以打破民間強加給他“昏庸好色”的帽子。

馬士英阮大鋮二人提前已經把銅陵之戰大勝左逆的軍報露布以聞,沿途高聲奏報,讓大明的士紳百姓都知道朝廷打了大勝仗了。

這“露布”制度,始於後魏。

在東漢時,本來把官文書不加緘封者稱為“露布”。後魏以“露布”發表戰勝訊息。每當攻戰克捷,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採用,露布就成為“佈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當時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宣讀畢,百官舞蹈再拜行禮,是為一種宣威的法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把整個大戰的細節和戰果以邸報的形式由飛騎傳送各地,宣揚中樞軍威的同時,給那些不安穩的東林士紳和其他蕃王一個大大的震懾。誰再敢帶頭造反,就是這般結果!

唯一可惜的是,當年諸侯戰勝敵方,向天子或大國報告勝利訊息時,捷報一般在早朝時當廷宣讀,叫做“宣捷”。戰爭結束,如果敵方投降,則有受降之儀。

他朱由崧所缺的,就是一個獻俘受降的儀式。

黃得功報捷地訊息倒是來的很及時,但俘虜卻是絲毫未見到,對朝廷而言,未免遺憾。

朱啟明歪打正著,他手裡的這批俘虜剛好派了用場。

……

弘光元年五月。

大明南京城內十分鬧,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個個喜形於色,

但在皇宮門內卻是另一翻景象:從清晨起,大道兩旁,軍士們莊嚴肅立,他們盔明甲亮,刀矛如林。

門前廣場上,文武大臣頂戴朝服,按班排列,法駕鹵簿、丹陛鹵簿、丹墀鹵簿、仗馬、步輦五輅寶象、樂隊整齊擺放,這一切在表明,一場重要的儀式將被舉行。

近中天之時,行轅內金鐘長鳴,百官齊向前方方向跪下。

此時,一頂黃羅傘出現在廣場前面,傘下著元青色龍袍,體態豐盈有些臃腫的朱由崧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坐到早已擺放好的御座上。

一會,鐘聲停止,百官起。一名年青的禮部官員出班,高亢清晰的大聲喊到:“獻俘!”。

廣場上的御營親軍也隨聲吶喊,聲震長空,氣勢宏大。

很快,幾百個穿紅色囚服,項系白練,手腳帶鐐的俘虜在百十名高大健壯的侍衛押解下,走入廣場。

到前正中時,俘虜被按著跪下。

這是一場獻俘儀式,下面跪著的俘虜有原左良玉麾下親信將領,也有一些蒙古人和滿清人,還有一些跟隨左良玉的東林士紳。

眾人跪在廣場上大多聳拉著腦袋,一臉的垂頭喪氣。

俘虜們驗明正後,被裝在囚車中,繞城遊街了一圈,爾後便有兵部官員上前請示如何處置他們,朱由崧下旨先行收押,等協議好處置方案後再做懲處。

隨即便有數百御營軍士從兵部官員手裡接管了俘虜和降將,並押解出去。

然後,文武百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向皇帝致賀,禮畢,大樂奏響,在樂聲中,儀式結束。

獻俘儀式結束後,朱由崧緊接著召開了御前會議,商討怎麼處置降軍和降將。

這次會議當中,他無疑是比較得意的。

除了他之外,馬士英和阮大鋮及他們的一干親信也很得意。

這些人對俘虜的看法是:殺掉!尤其是左良玉的人和東林黨人。

而對面的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卻無法作出好的應對出來,只能默默地看著馬阮二人逞威風。

經過一番商議,主要是拍板後,朱由崧最後決定:凡是左良玉的親信將領直接砍了殺雞儆猴。其他的東林也是如此。

而考慮到韃子的兵鋒近在揚州,故而先不動韃子的俘虜,觀察之後再行定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左良玉這些手下中不乏勇將,如副將張勇。

順治二年,其在九江投降阿濟格,並招降總兵以下七百餘人,被授為遊擊,隸屬陝西總督孟喬芳麾下。隨孟喬芳轉戰陝甘,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升任甘肅總兵。後又隨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升任雲南提督。

康熙二年改任甘肅提督,此後鎮守甘肅十餘年。三藩之亂時,張勇被封為靖逆將軍、靖逆侯,切斷甘肅叛軍與吳三桂的聯絡,加少傅兼太子太師。

康熙二十三年,張勇到丹山防禦青海蒙古,途中在甘州病逝。

觀其履歷,除了投清這個汙點,統兵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除了他之外,還有王得仁。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兩人初屬左良玉,後從良玉子左夢庚降清,攻佔江西,授總兵。

永曆二年因憤清廷封賞太薄、江西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脅迫其錢財,遂在江西南昌反正歸明,致使清軍被迫撤出湖南。

後來,清廷派出以滿蒙八旗為主的十萬大軍圍攻南昌。在城中缺兵少糧的況下,金,王二人依舊堅守,拖住了滿蒙八旗主力近一年,南昌才被攻破,也算是南明時期為數不多的悍將了。

比江北四鎮中的劉澤清,劉良佐那些空有數萬大兵,一槍未放就降清的戰五渣強多了。

這些人原本是可以有個不錯的前程,可惜一步錯步步錯,還碰到了朱啟明。這麼多的不順放到一起,只能成了刀下之鬼。

這都是後話,眼下才是四月天氣,形勢還很嚴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