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擔憂李自成這個是不無道理的,襄陽到武昌,只需要經過荊州水路,旦夕可至。

可李自成卻沒有這個想法。

他的著眼點早就和當初在北京是大不一樣。那時他只想著做這天下共主,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現在那份雄心隨著多次的失敗打擊煙消雲散,如何保住自己還有的力量,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成了當務之急。

打下襄陽之後,李自成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聯合!必須找盟友聯合!

韃子三番五次的打擊讓他心裡發虛,而且他發現,這些人似乎都是愣頭青!

為什麼呢?

因為所有其他的勢力他們都不管,一心撲在自己身上撕咬。那河南山東,四川湖廣,都是地方勢力,眼下卻都毫髮無損,安穩如山。

李自成覺得很憋屈,曾經那裡都是自己的地盤,如今都已恍然如夢。

他不想去打左良玉,他在盤算著和左良玉聯合抵抗韃子的可能性。

李自成自己的算盤打的好,卻因為喪失了河南山東一帶的部隊而變得資訊堵塞。他自覺自己被韃子打擊的不輕,卻不知道眼下的河南已經是韃子的囊中之物。連山東,也被多爾袞派遣的新的人馬一一攻略。

現在大明江北四鎮的壓力未必會比李自成的小。

……

真州(儀徵),黃得功駐地。

黃得功在盧九德的勸說下放棄了襲擊高傑殘部的打算,他雖心裡不爽,但眼下也容不得他放肆胡鬧。

黃得功此人勇武異常,人號“黃闖子”。這外號並不代表他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相反的,他胸中懷著家國大義,忠於大明。當朝皇帝的一些命令該聽的他也會照做不誤,不該聽的也不會胡來。

高傑死了以後,四鎮當中就只有他的部隊戰鬥力最強,是朝廷最為倚重的力量。

真州離河南山東不算太遠,那裡的很快就能傳到黃得功耳中。

多鐸的軍隊復歸河南攻陷歸德之後,固山額真準塔受多爾袞之命也隨之經略山東諸州縣,目前那裡已經是滿清的天下。

這樣以來,四鎮的駐地基本就處於別人的鼻子底下了。

黃得功對這個情況感到有些不妙,他決定上表朝廷,增發糧餉以備不測。

駐紮壽州的劉良佐同樣有和黃得功一樣的預感。

只不過這傢伙心思別有不同。

崇禎年間他曾統兵在宿松、廬州、六安一帶同流賊作戰,累功升任總兵官。京師失陷與李自成時,他帶的軍隊正駐紮在河南正陽地區,卻在面對勤王詔令的時候不為所動,坐視皇帝身死社稷。

隨著李自成的勢力擴大到河南,劉良佐感到支持不住,就在這時,南京成立了新的領導班子。於是他便應鳳陽總督馬士英邀請率部進入南直隸地區。本來說好駐軍臨淮,但他也犯了和高傑一樣的毛病------沿途淫劫。鑑於他已經激起了民憤,馬士英只好讓他移駐壽縣一帶。

此刻,他正在自己的行轅裡讀著弟弟劉良臣的信件。

這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大凌河之役時,就已隨總兵祖大壽投降滿清,他的來信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事情。

劉良佐看完信之後,思慮了很久。

弟弟在信中勸他早做打算,說豫親王的大軍很快就要南下,螳臂是不能擋車的,良臣需擇木而棲。

但他劉良佐眼下是伯爵,去了那邊會是什麼情況還未可知,不敢輕易下決心。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也做了一個和黃得功一樣的決定:向朝廷要糧餉!

和二人同位於前線的還有劉澤清,他的駐地在淮安。

四鎮當中就數劉澤清為人性情懦弱,懷私觀望。

他曾經虛報大功邀取賞賜,又假稱自己從馬上摔下來受了傷,就為了騙取那四十兩賞賜銀子。

比劉良佐更甚的,朝廷命令他赴保定剿賊,他也不聽從命令,每天就是在臨清縱兵搶劫。

後來他率兵南下時,所過之處都被他燒光、搶光了。

給事中韓如愈曾經彈劾過他,當韓如愈奉命前來宣召經過東昌時,劉澤清就派人在路上殺死了他,端的是瑕疵必報。四鎮初立,興平伯高傑鎮守徐州、泗州封劉澤清為東平伯防守淮安、揚州,廣昌伯劉良佐鎮守鳳陽、壽州,黃得功晉為侯爵,鎮守滁州、和州。

當時四鎮各自佔據著自己的防區,財政收入不上交,自己肆意揮霍,把領土、軍事等事放在腦後一概不關心。

他們和朝廷中間的大臣相互拉幫結派,不斷地遞上各種各樣的奏章,成尾大不掉之勢。

這其中又以劉澤清所提出的主張最為狂妄、謬誤。

朱由崧剛剛登基時,他請求就在當年五月改元,又請求赦免、放還原任輔臣周延儒被抄作軍餉的贓款。

而按理說,大明自立國以來就從未有過新皇登基當年便更改年號的例子。更別提發還已經抄沒的髒款這件事。

都御史劉宗周曾經彈劾了武將們驕橫不法的罪狀,劉澤清便兩次上書彈劾劉宗周,並且說:“陛下只要肯殺掉劉宗周,我就卸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宗周作為東林黨的大佬級別人物,劉澤清都不給一絲面子,上來就是喊打喊殺。

後來他開府淮安,多次在藩府裡大搞土木工程,直到把府第的規格弄成王府式樣。一眼望去:甲第寬敞,門館壯觀,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再探內裡:花園曲渠,高屋深牆,劍衛林立。

不僅如此,他還一貫嗜好聲伎,曾經蓄養美妓寵侍四十餘人。每日醉生夢死,花天酒地,擁四方搶奪的良家婦女,無節制地喧樂。

曾有人問他:“伯爺有何守禦之策?”

結果他說:“我為擁護福王而來,他應該讓我享受,萬一有事,吾選擇江南一郡,佔山為王罷了。”

可見此人絕對不會為了大明而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

面對著清軍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劉澤清很有可能走上投降的道路。

而高傑曾因為貪圖揚州富庶,而當地百姓不許的緣故在附近村莊到處搶掠焚殺,導致煙火蔽日、橫屍遍野。

雖然現在高傑的本部人馬由李本深提督,名義上是高傑的兒子在統領,但揚州的市民還是對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堅決不肯他的士兵入住揚州。

史可法一幫人經過反覆磋商,最後決定把揚州附近的瓜州作為高傑部暫時的安頓之地。

那李本深是高傑的外甥,可行事風格卻一點不如高傑那樣痛快果斷。不僅如此,這傢伙的心思也讓人琢磨不透,連史可法都覺得李本深此人不大可靠。

揚州及南京的安危寄託於這些人身上,的確是離滅亡不遠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