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道長表現的如此篤定, 蘇頌反倒有些不放心起來。然而此話不假, 造炮確實需要品質極高的銅鐵,才能經受住炸|藥衝力,不至於炸膛。思量許久,他還是陪著甄瓊, 前往了鍛造兵刃的工坊。

剛進坊門,就有大匠匆匆趕來:“小的剛在後面忙碌,未能遠迎,還請監事恕罪。”

蘇頌擺了擺手:“本官只是帶甄道長來看看,你且去忙。”

那大匠哪敢離去, 反倒愈發誠惶誠恐了。軍器監要制新火器, 他這樣的大匠自然也有耳聞, 更清楚此乃是官家惦念的要事, 還派了個道長前來監工。雖不知那道長是何來頭, 但是內侍們都畏懼無比, 偷偷稱其為“雷霆真君”。這名字, 怎麼說也該是個身高八尺, 虯鬚虎目的大漢吧?監事帶來的道長怎地恁般俊俏,年齡看起來還不大,難不成是真君身邊的捧瓶童子?

大匠心思起伏不定, 偷眼打量著兩人。甄瓊卻不在乎旁人目光,徑直跑去存放鐵料的倉庫,興致勃勃翻撿了半天。又去看匠人們悶燒團鋼,捶打兵刃。最後還拿了幾把刀劍, 仔細瞧了瞧,這才叫來了匠頭,問道:“這邊打出的兵刃,是不是有些脆些,有此則韌些呢?”

軍器監設於京師,可是要為京中禁軍打製兵刃的。這話問的簡直有些誅心了,像是責怪他們不夠盡心。匠頭嚇得魂飛魄散,趕忙道:“道長明鑑!鐵塊都是由各地押運入京的,有些州府的鐵礦好些,有些則差些,小的也只能因材鑄鍛,沒有法子啊!”

“果真如此。”甄瓊轉頭對蘇頌道,“這可不只是礦料的問題。若是鍊鐵時用煤燒爐,煤中滲出的硫會混入鐵中,使得鐵料硬脆,不堪使用,哪裡能造炮?”

朝廷缺銅缺的厲害,炮怕還是要用到鐵,鐵質不堪用可是個大問題。蘇頌微微皺起了眉頭:“礦料分高下,我也知曉。但是燒什麼也關乎成料,卻從未聽過。”

“監事若是不信,可以選同樣的礦料,分別用煤和木炭試試,燒出來定然不同。”甄瓊立刻道,“不止是燒爐用什麼,在燒製的過程中,新增什麼助融,出入如何鍛造,也事關重大。礦料蕪雜,唯有去蕪存精方能得到上品。這就如上好的鋼料,須得千錘百煉,才能成型。”

道理蘇頌都懂,沒有實證,卻難決斷。誰料一旁大匠似想起了什麼,突然低聲道:“監事,道長說得有些道理。小人的父親打的一手好刀,都不愛用外面買來的鐵,全靠木炭燒爐錘鍊。也說用別家的鐵料,打不出如此好的刀了。”

能夠入軍器監,想來手藝想必驚人,卻也無法複製之前的好刀?用煤還是用炭,當真有這麼大區別?

蘇頌眉頭皺的更緊:“如今各地都是用煤燒爐,火勢猛烈不說,還比木材易得。若是換回了木炭,怕是爐場都要停工了。”

樹木是需要生長時間的,燒爐要用的木材更是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就算是天子,也弄不來這麼多木炭啊。

甄瓊等得就是這一問,笑道:“木頭悶燒能成木炭,煤塊悶燒自然也能成焦炭。焦炭比煤更耐燒,含的雜質也少。若是煉焦,就能解決燃料!”

甄瓊可是煉過焦炭的,只是多一道工序,就能讓鐵料質量提升,何樂而不為?

“若當真如此,或可一試。”蘇頌也不是個只聽人吹噓就信的人。當即帶著甄瓊,一同尋了個鐵爐,試製起來。

“瓊兒怎麼又有興致去軍器監了?”在甄瓊胡亂塞完飯,準備出門時,韓邈笑著問道。

明明之前還半死不活,拖著不想去軍器監,轉眼就變得比誰都積極,他怎能不多問一句?

甄瓊像是碰上了什麼喜事,眉開眼笑道:“今日要開爐呢,得早些到了。必能煉出更好的鐵料!”

“不是造火器嗎?怎麼又改成鍊鐵了?”韓邈皺了皺。瓊兒還會鍊鐵?對了,他說自己對金石極為瞭解,應該也包括銅鐵吧?

“那是匠人的活兒,造化的事情,還得我親自上手啊。”甄瓊興奮的搓了搓,“蘇監事都說了,今日若是成了,軍器監的作坊隨我亂看!”

韓邈:“……”

這說法,怎麼像剛得了新玩偶的孩童?蘇頌還真是心大。

咳了一聲,韓邈笑道:“畢竟不是自家丹房,瓊兒還是小心為好。”

甄瓊卻嘿嘿一笑:“正因不是自己的丹房,才能隨意施為啊!”

韓邈:“……”

行吧,你開心就好。

“道長你看,這料可給的夠?”一個大匠站在,小心翼翼問道。

之前以為不過是個捧瓶童子的小子,竟然真是天子派來的親信,還能說動了監事,怎能不讓人誠惶誠恐?只是突然改了原本的方子,添了藥料不說,連煤都給換成了焦炭,饒是常年鍊鐵的大匠,現在也吃不準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夠夠!上爐試試!”甄瓊只瞅了眼,就飛快點頭。

見他首肯,那大匠又轉頭去看蘇監事。見對方也微微頷首,他才松了口氣,讓人把鐵礦和藥料一起倒入了爐中。這可是他們軍器監唯一的大爐啊,要是萬一出了問題,積渣炸爐了,他可擔待不起!

礦石入爐,風鼓的更猛了。站在一旁,蘇頌看著面前景象,也是感慨萬千。明明前兩日還在探討造炮,突然就變成了鍊鐵,實在是始料未及。然而此事,比之火炮還要重要一些。莫說打出好鐵,能讓兵刃更為鋒利,盔甲更堅實,哪怕只是農具更結實點,朝廷和天下百姓就會受益匪淺。他光看著炸|藥新奇,哪能想到甄道長所學所知,比他想的還要厲害?

若是此次能出好鐵,他也要向天子進言,讓甄道長專心冶金,說不定比強拘他造炮還有用些呢。

因是試燒,爐裡沒敢放得太滿,不知等了多久,那大匠的臉色突然變了:“怎地這麼快?”

“可是有礙?”蘇頌立刻問道。

“倒是看不出問題,就是比往日還要快些。莫非是因為焦炭更耐燒?”那大匠心中忐忑,也不知是好是壞,硬生生忍到了開爐的時間,這才先請二人到外面暫避。開爐畢竟太危險了,誰也不敢讓上官在旁邊。

被請出了工坊,蘇頌原本還有些擔憂,誰料過不多久,那大匠就滿臉喜色的跑了出來:“成了!當真成了!爐渣都燒的乾淨,比往日多出了三分鐵!”

三分連一成都不到,但若每個高爐都能多三分呢?蘇頌也露出了喜色:“道長這法子,果真靈驗!”

甄瓊根本就不意外這結果,把頭揚的老高:“那是自然。銅礦難辦些,但是灰吹法也能讓銀先析出,省些力氣。不過出了鐵,錘鍛也要花些心思才行。你們那灌鋼法,也有改進的餘地啊。”

灌鋼法就是把柔鐵(熟鐵)製成條,盤在爐中,縫隙嵌入敲碎的生鐵塊,用泥密封後重新加熱的法子。也是產鋼最便利之法。這可是蘇頌親自翻過史料,見過實物的良方。怎麼到了甄瓊嘴裡,還能更改?

然而看著那志得意滿的小道,蘇頌這次卻沒有異議。唇邊溢位了些笑意,他拱手道:“那就煩勞道長了。”

軍器監的風起雲湧,然而此刻的朝堂,誰也無心過問。隨著潮州大震的訊息傳來,天子以此為由,開始大規模更替官員,重置宰臣。畢竟是少年天子,哪有用老臣的?在登基半年後,有這等舉措也是應有之義,然而名單出來,卻讓人大吃一驚。最該去職的首相韓琦,竟然還牢牢坐在原位!

卸任山陵使時,韓琦的確上過辭表,但是天子並未應允。現在訊息傳出,少不得也要有彈劾他專執國柄,跋扈無度。彈章依舊被留中不發,天子再次駁回了韓琦請罪去職的上書。

這下人人都明白過來,這是要用韓相公啊。莫說韓琦,就連同樣三朝執政的曾公亮,也保住了政事堂的位置。這可是十年為相了,歷經三朝,就沒個人看不過眼嗎?偏偏其餘諸相公,都像是聾了瞎了,毫無動手的念頭。其中深意,就別提有多值得玩味了。

當然,這些局外人如何能猜得到,相公們不是不想動手,而是深知韓琦重新坐穩相位的緣由。又是千里鏡、又是炸|藥,臨到去位時,薦這麼個小道上來,是何用意還須多言嗎?偏偏不論哪樣,都是朝廷機密,連大朝會都沒上過。連藉此彈劾,都有洩露禁中語的嫌疑。簡直跟摸到了個刺蝟一樣,讓人下不得手。

正焦頭爛額,無計可施時,倒是另一群人,盯上了這個破綻。

“出入軍器監,指點匠人們黃白之術?這小道倒也膽大。”那一身穿法袍的老道,聽到弟子稟報,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乃是上清派在京的主事,掌管一座宮觀,深得天家信重。如今新帝登基,所有人都靜觀其變,只盼能瞧出這新官家喜好脾性,為自家門庭佔一席之地。誰料突然冒出了個無名無姓的小道,怎能不引人注目?

而且他還不是靠長生術或仙丹,反倒用了點石成金的法門,跑去軍器監興風作浪。這樣的心性手段,可是從未見過,也讓人生出了些忌憚。

“道錄院確實無此子的道牒?”那老道又問一句。道錄院掌管天下道門,所有在籍的道士,都該有度牒才是。查不到的,就是個野道人!

“千真萬確!”下面弟子低聲道,“這小道還自陳喜歡男子,是個火居道士。”

無門無派,倒是跟韓相公有些牽連。這出身也夠古怪了。那老道沉思良久,才道:“尋一尋宮裡的門路,參他一本吧。”

這一代的嗣法宗師,可是想重振山門,恢復真宗皇帝時的尊崇呢,怎容個小兒攪擾?況且此子明顯走得金丹一派,上清派則重符籙,尊法戒,道學全然相悖。須得趁他立足未穩跟,儘快逐出京師才行!

作者有話要說:  嗯,漢代有高爐,宋代有灌鋼,明代有焦炭,都不稀罕=w=

還有人問喵哥帥不帥。當然帥了。問題是蘇頌大佬也很帥啊。帥哥看另一個帥哥,自然就是普通帥了xd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