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沸沸揚揚的“地球自轉”一事, 趙頊不免對天象更加看重了些,下令司天監遞上的奏章可以不經二府,直達御前。只是他也沒料到,沈括的奏章會來的這麼快。這是“地心說”終於有了實證?

在翻開奏章的時候,趙頊還是滿心期待。然而看到一半時, 他的臉色已然鐵青, 像是被刺了眼睛般, 把那奏章摜在了桌上。

“把沈括給朕叫來!”趙頊牙關緊咬,高聲喝道, “還有王相公, 一併喚來!”

見天子震怒,內侍被嚇了一跳,趕忙跑去傳喚。

三司條例司就在宮中, 沒花多大工夫,王安石就進了垂拱殿。趙頊也不等他見禮, 伸出猶在顫抖的手, 厲聲道:“這份奏章,王卿拿去看看!”

王安石已經許久沒見天子這副模樣了, 趕忙上前,自內侍手中接過了奏章。不經宰臣之手,直接送到御前的奏章著實不多, 看看天子神色, 就知道定有大事。然而即便做了心理準備, 王安石也被奏章的內容嚇了一跳。沈括這是瘋了嗎?竟然說大地是繞著太陽轉的!這, 這可跟“地心說”截然相反,稱得上動搖名教根基了!饒是王安石這般強項之人,也覺得脊背發冷,頭暈目眩。

見王安石面色,趙頊終於覺得緩過來了些,冷聲道:“王卿以為,此妄言之人當如何處置?”

天子動了殺心!王安石心若明鏡。這樣的胡言亂語,足以叫人斷送了性命。可他也記得沈括當年治水的功勞,記得他在司天監內的改制,以及對於新法的支援。這樣的有用之人,怎能輕易被殺掉?更甚者,若是有人借沈括這番話攻訐新法,他還能招架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定了定神,王安石抬起了頭:“事關重大,當先招沈括問對。”

趙頊的眉峰皺了皺,然而還沒等他說什麼,內侍就來稟報,說沈括已候在了殿外。趙頊的臉色又沉了下來:“宣他進來!”

這膽大妄為,滿嘴胡言之人,現今該是什麼模樣?誠惶誠恐?無法無天?

出乎趙頊意料,趨步入殿的沈括面色極為沉穩,跟在他身後的小黃門,還抱著厚厚一摞書,顯然是準備上呈天子的。他竟然還敢帶東西來?!

來到御前,沈括站定了腳步,躬身道:“臣沈括,拜見官家。”

這態度,讓趙頊心頭火氣更勝,張口喝問:“沈括,你可知罪?!”

天子動怒,足能令宿將兩股戰戰,然而沈括面不改色,只道:“臣不知。”

“你這奏章淨是妖言,朕讓你證‘地心說’,你給的又是什麼?”趙頊再也按捺不住,咬牙切齒道。

聽到這話,沈括輕嘆一聲:“官家有命,臣豈敢欺君?這一年以來,臣夜夜觀天,如今又知地球自轉,這才按照黃道軌跡得出結論。並非日繞地行,而是地繞日行,就如天上五星皆繞日行一般。”

趙頊只覺耳中嗡的一聲,他聽到了什麼?五星也是繞日而行?!

沈括卻沒停下話語:“若臣算的不差,辰星(水星)距日最近,繞日一週不到百日。太白(金星)次之,繞日一週為二百四十日餘。熒惑(火星)再次,繞日一週須得六百多天,故而較地球距日更遠。歲星(木星)繞日一週為十二載,鎮星(土星)繞日一週則為三十載,亦可知其遠近。這五星連同地球,皆是繞日而行。”

趙頊頭再次眩暈起來:“荒唐!五星不是皆繞地而行嗎?渾天儀都造了一千載,難不成旁人都沒瞧出,偏你瞧的出這些?”

“官家可是忘了,地球自轉也是最近才有人發現的?先民無有觀天鏡,觀測天象只憑肉眼,又豈能事事皆準……”

沈括話還沒說完,趙頊就已怒道:“住口!先聖豈是你能駁的?!”

這已經是雷霆之怒了,沈括卻迎著那盛怒,抬起了頭來:“臣曾三月連續夜觀太白,其星如月,亦有盈虧,有月相之變。可三月時間,也不過是從上弦變朔(新月),再由朔變為下弦,其望(滿月)週期卻比之前更為漫長。若是太白繞地而行,絕不會出現此事,唯有繞日而行方能解釋。官家,臣也是自幼讀聖賢書,哪能不知聖人教誨?可是此事一看即明,任誰看都是這般,臣豈能欺君?這裡乃是臣一年觀星所得,懇請官家一覽。”

那雙眼中,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只有堅持和篤定。趙頊的手,再次抖了起來。看向沈括身後那戰戰兢兢抱著書的小黃門。那人懷中的,有極大的一摞書,不知記了多少天象,又有多少驚世駭俗之語。按道理,身為天子的自己只需要找幾個人,從中挑出錯誤即可。可是趙頊卻無法開口,甚至不敢接過那摞書,看上一眼。

地球當真是繞日而走嗎?連五星都繞日而走嗎?那“天”又是什麼?他這個“天子”,又算什麼?

思及此處,胸中恐懼也變成了憤怒,趙頊再次張口:“荒唐!”

滿含怒意的兩字,讓沈括驟然低下了頭。然而這雷霆之怒,並未讓他膽寒。心中早有預料,沈括只是低低嘆了一聲。不論天子是信還是不信,至少他說出了實話,未曾欺君。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此子妖言惑眾,當殺!來人,把他拖出去……”趙頊已經不再猶豫。這“日心說”絕不能人旁人知曉,他絕不能讓人動了自己的根基!

然而天子話音未落,王安石突然上前一步:“官家,言事者豈能擅殺?”

這是大宋國策,對於犯官可以流放,卻絕不能殺。趙頊沒想到王安石會突然站出來,胸中立時生出了惱恨:“為何不可殺?難道王卿要放任這荒唐之言傳遍天下嗎?”

面對天子的怒火,王安石卻搖了搖頭:“殺朝廷重臣,總需昭告天下。官家莫不是要讓天下人,皆知其人因何獲罪嗎?”

趙頊愣住了。是啊,就算是天子殺人,也是需要理由的。可是他能用什麼理由殺沈括呢?難不成要把這“日心說”也昭告天下?他當然是不敢的。

可是不殺沈括,他又覺得心底難安,渾身顫抖不休,似乎連足下大地都搖晃起來。

王安石見天子面上神情,也嘆了口氣:“天道如何,又豈是尋常人能妄議的。身為監天官,沈括口出妄言,自該去職。不過其人敢任事,不藏私,卻未嘗不是個純臣。”

這話是在勸諫,想要救沈括的性命。卻也未嘗不是告誡天子,能冒著如此危險進言的沈括,不是個佞臣。若是佞臣,他自然可以把這一摞的記錄藏下來,給天子想要的答案。能拼死諫言的,不是純臣又是什麼?殺了他,必然是天子的過失,是能在史書上記上一筆的汙點。

趙頊是立志要做聖君的,這話不免讓他稍稍冷靜了一點。看著依舊垂頭不語的沈括,和站在他面前,一動不動的王安石,趙頊突然覺得心底有哪處亂了。

沉默了良久,他開口了:“難不成孔子、董子所言,都錯了嗎?”

這一問,沈括和王安石都知道問的是什麼,也知道其中兇險。沈括沉吟良久,方才道:“天地自有其道,不為人言改。”

王安石答得卻比他圓滑多了:“天無垠,星辰億萬,何止日月。官家貴為天子,不當以日月為憂。況且陰陽有定數,天地本有其理。”

他並沒有否定“天人感應”,而是把“天”的概念再擴大了些。就算地真的繞日而走又如何?天子是“天之子”,並非“地之子”或“日之子”。為了這點變化憂心,豈不是杞人憂天?

更進一步,日為陽,月為陰,地球繞日而行,不正是向陽?月亮繞地而走,不正是背陰?加之地球還在不停歇的自轉,如此不也是陰陽相濟,迴圈不休嗎?天道自有其法則,也遠比常人想象的巧妙。

趙頊並不蠢笨,也聽懂了王安石的言下之意。這位自己信賴的宰輔,同樣拿不準“日心說”是否為真。但是他並不在乎。因為天子是“天”,而不是“地”。

心中的恐懼,似乎散去了些。趙頊看著面前兩人,片刻後才道:“沈括妄言天象,是該撤去職司,履任他處。王卿可有諫言?”

這是放了沈括一條生路,至於流放到哪裡,他還沒有拿定主意。

然而王安石並沒有順著天子的意思,反倒開口:“臣記得沈括曾在江南治沭水,得良田七千頃。又修萬春圩,著有《圩田五說》,是個難得的治水良才。不妨派他治河,為朝廷平息水患。”

治河,說的當然是黃河了。當初英宗在位時,黃河一度決堤,並且發生了改道,為禍千里。為了怎麼治河,朝廷諸公爭執了數年之久,到現在還沒決定是加固河道還是任其改道北流。而把這任務交給沈括,就是給了他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重擔。平定黃河的河患,足能成為一生之業,說不定也將是他仕途的終點。

這並不是流放,但是也勝似流放。雖說對這建議不是很滿意,但是趙頊想了想,還是頷首:“如此也好。只是司天監中事務乃是朝廷機密,以後汝不得外洩禁中語。若有違者,朕必殺之!”

這話仍舊有些殺氣騰騰。沈括卻輕輕松了口氣,再次俯身謝恩。

一通奏對,換來了個都水監的職司,看似平調,實則是暗降。退出了大殿,沈括緩步走到廊下,微微的秋風吹在身上,才讓他覺出了脊背粘膩,汗出溼衣。剛剛,他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天子已經把刀刃架在了頸上。說不怕,那是假的。然而他心底沒有分毫悔意。

他終究還是說出了口,親自對天子言明。沒有欺君罔上,沒有退避三舍。有了他這個先例,以後不論誰再發現“地繞日行”,都不會再有喪命之虞。而天子也見到了那些筆記,知曉了觀天鏡裡看到的一切,那顆懷疑的種子,也已種下。

也許有生之年,他不能再入中樞,只能奔波在黃河的千里河岸之上。但是他曾言“真理”,沒有讓自己的心血白費。等到三年五載後,他的“十二氣歷”會漸漸完善。等到一代兩代過去,當世人皆知太陽才是這片天穹的中心,說不定也會有人認同他編纂的“陽曆”,用它來指導農時,免除那些計算曆法的麻煩。

問心無愧,甚至還有官做,能夠去治河,為千萬百姓謀一個生路,夫復何求呢?

溫暖的陽光照在面上,沈括眯起了眼,唇邊也露出了淺淺笑意。

王安石走出垂拱殿的時候,只覺雙肩都沉了幾分。今日這無妄之災,實在讓人心驚。“日心說”究竟有沒有道理,他無法分辨,甚至隱隱不肯去信。這跟他所學相背,足以讓人無所適從。

但是這一遭對於他而言,未必壞事。

這驚世駭俗的說法,終究只有寥寥幾人聽到,沒人能用此來攻訐新法。沈括也將外放,有他的治水之才,說不定也能為黃河沿岸的百姓造福。更重要的是,天子對“天人感應”的說法起了疑心。這話雖然有些大逆不道,但是王安石並不覺得這是壞事。

天子對於“天人感應”看的太重了,任何天變、災疫都會讓他生出動搖,想要放棄變法大業。

那若是“天人感應”原本就不能作數呢?若是先賢對於此的解讀原本就是錯的呢?那天底下的異變,還會讓天子膽怯,使其退縮嗎?沒了這條枷鎖,固然會有生出暴君的可能,但是對於賢君,也是促他們邁出腳步的良機。能改變這個王朝的,始終是人,而不是天。任何災疫都有防治的辦法,有應對的手段,一味畏懼又有何用?若是能讓天子振作,也不枉他今日冒死一諫了。

只是,那“日心說”究竟是真的嗎?王安石也抬起了頭,看向天頂那輪燦燦烈陽。熾烈的陽光很快就灼傷雙目,迫使他低頭側目,猶若面君。能掌管天下人生死的天子,尚且要萬民敬仰。那能掌管萬物生息的太陽,迫使地球繞行,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若是天地皆有其道理,有其規律,乃至那些天地異象也不過是其表徵而已。天變又何足畏呢?

※※※※※※※※※※※※※※※※※※※※

發現有人對農曆不瞭解,簡單解釋一下

農曆=陽曆+陰曆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是由太陽距離地球遠近決定的,且只與太陽有關。

初一十五是陰曆,是代表月亮執行軌跡,也就是月圓月缺(朔望),且只與月亮有關。

陰陽曆混合的問題就在於,月亮的公轉週期還不到三十天,如果以月亮計月,那麼十二個月必然不是365天,會餘出一些天數,長此以往就會打亂一年的節氣乃至季節的劃分,必須設定一個“閏月”來補足和調整。但是如此一來又麻煩又複雜,勢必要不停的計算,才能指導農時。在兩千年前,這個系統可能足夠的科學。但是當科學進步後,它就成了阻礙。如果當今社會沒有陽曆,還要年年買黃曆,隔段時間一年就要有兩個相同的月份才能校準時間,恐怕大家也會覺得不便。

而現在公曆的問題是並沒有完全遵循節氣,且月份分配不均,二月只有二十八天。如果換成沈括的十二氣歷,以立春為初一,那麼他選定的十二個節氣基本都在月初或者月中,兼顧了計時和節氣,也不失為一個合理的安排。

並非什麼都是古老的就更好,有時古老只是因循守舊,是習以為常。而儒家最大的問題,也正在其“法古”的特性。三代聖王才是最完美的,是後世必須學習和模仿的,這科學嗎?

好在,神宗朝有人懂這道理。

張載: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沈括:置閏之法,先聖王所遺,固不當議,然事固有古人所未至而俟後世者。

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心寬腿長雙商線上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雪依一、夜蒼宇、西陵悠、coltsfoot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咬尾蛇qiu 36瓶;井水、巴芘娃1 30瓶;flyingclouds 25瓶;煙雨、世間語、養貓傾家蕩產、楓葉飄飄、牛奶燉豆腐 20瓶;雪依一 16瓶;鼕鼕 15瓶;遠源的口口、阿錯、品味讀書、葡萄桃子 10瓶;請叫wo影子≈ 8瓶;枸杞君、圓明、葉小胖、暖風呼 6瓶;提香、遠距離旁觀紅杏與牆、林逋柒 5瓶;發麵饅頭、moon-jizz 2瓶;秋子、淺色藍衫、布偶貓先生、子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a>)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