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 甄瓊還是忍不住尋了韓邈:“邈哥,我聽說有人從地球自轉扯到了地心說啊,這不是跟咱們的計劃相差甚遠了嗎?”

聽到這話,韓邈心頭一凜,肅容道:“瓊兒沒跟旁人說起這個吧?”

“沒, 你們不都說了, 此事不可外傳嗎?”他都被韓邈、蘇頌等人警告過了, 哪會隨便跟人提起。

聽到這答案,韓邈才松了口氣, 解釋道:“地球自轉就已經驚世駭俗了, 自然要用地心說緩上一緩。不論提出的人是真無所覺,還是有意為之,都是明智之舉。至於日心說, 牽扯實在太大,一旦問世勢必要顛覆經義綱常, 說不定還會引來朝廷鎮壓。也正因此, 必須慎之又慎,不可輕易告人。”

這些甄瓊也聽過無數遍了, 他想了想,又問道:“那什麼時候才能說呢?”

“只看旁人什麼時候能發現其中關竅吧。通曉天文的雖然不多,但是也不乏智者。既然知曉了地球自轉, 早晚都能從星辰執行的軌跡中瞧出端倪。也許三年五載, 也許十年八年, 終歸會有人察覺此事, 並且傳遍天下的。”韓邈耐心答道。

這答案不免讓甄瓊有些沮喪:“明明發現了,卻不能講,還要借旁人的口來說,豈不是窩囊?”

韓邈輕嘆一聲,伸手把人抱進了懷中,在甄瓊耳邊輕聲道:“比起世間真理,我更在乎瓊兒的安危。”

一人的安危,又哪裡比得過真理?然而被人珍而重之的抱著,還是讓甄瓊心底酸酸軟軟的。他也環住了韓邈的腰,在他胸前蹭了蹭:“嗯,我聽邈哥的,絕不會亂講。邈哥放心好了。”

不論是日繞地行,還是地繞日行,都是天文上的事情,比格物還要遙遠宏大,難以觸碰。老實說,這不是他親自發現的,也不是他現在能證明的。既然如此,還不如老老實實煉丹,讓邈哥少操點心呢。

想明白後,甄瓊也就不再糾結了,又一心一意鑽回了丹房。

不過甄瓊不想這事了,有人卻不行。

炭筆飛舞,磨得圓潤的筆尖在紙上掠過,沙沙作響。書桌上下堆滿了字紙,不遠處出還豎著塊板子,上面白灰畫成的圖案潦草不堪。晨光被窗紗遮了大半,屋內昏暗,使得小小斗室更顯凌亂。

忽有一刻,炭筆驟然一停,懸在了半空。盯著紙上的算式半晌,沈括眉峰突然一擰,把筆擲在了桌上。

他算不下去了。

新的十二氣歷,他已經編纂了一年有餘。不知耗去了多少個夜晚來觀天象,翻遍了歷代關於天文曆法的典籍,更費盡心思推敲,耐下心來測算。如今這新曆好不容易有了雛形,至多再有一年半載就能編完。然而編成了,又如何呢?這十二氣歷,乃是一部太陽曆,全然摒棄了月行的朔望。每月的初一、十五,也不再代表月相,只有用來劃分月份的節氣。稱得上一部史上絕無僅有的曆法。

這改動看似古怪,卻能一勞永逸。一旦新曆法編成,就無需年年修訂。只觀察地球執行的軌跡和距離太陽的遠近,能更精確的表述季節,指導農耕。亦不會出現“閏月”這種讓人莫名其妙的增月。

然而如此好的曆法,只因拋棄了月相,就連蘇軾那樣敢說敢言,見識廣博之人都要一口否定,更勿論朝中諸公和天子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是註定要付諸東流的心血。沒人在乎農人查皇曆是否麻煩,他們在乎的只是陰陽之道,是祖宗之法,是朝廷威儀。就如那地心說一般。

地球自轉的確驚世駭俗,但是轉或不轉,大地還不是居周天正中。也唯有如此說,才能讓天子安心,讓那說話者不至於犯了忌諱。

這是取巧之道嗎?還是那張載當真如蘇軾一般,打心眼裡相信這才是世間真理,根本無視頭頂的太陽。

然而旁人可以無視,沈括自己卻不能。若是“日心說”當真能提出,他的“太陽曆”是不是也有被世人接受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天子讓他以天象證明“地心說”,他卻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是個無法論證的錯誤答案。

一個一戳就破的謬論,同樣也是個會害自己丟官,乃至下獄的謬論。天子不會喜歡“日心說”的,不會認同這顛覆天人感應的說法。日食不過是月亮行到了太陽和地球之間,遮住了亮光罷了。它從不會莫名出現,也不會自行消失,更不會被誰的“失德”因此。那些漏報、誤報,無非是觀測之人算錯了罷了。可是若是把這一切都自“天兆”中剝離,說不定就動了“君權天授”的根本。

沒人敢如此妄為。蘇頌謹慎,韓邈圓滑,而甄瓊根本就不在乎。他們可以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數代之後,等別人揭破這層窗戶紙。他能等嗎?等到自創的曆法蒙塵,等到觀天鏡裡的記錄都作故紙?他這個司天監又能做什麼,欺君罔上嗎?

那只染滿了炭灰的手,顫顫巍巍抬起,蓋在了臉上。

在心底,沈括是不願承認的。雖說他痛恨那睜眼說瞎話的“地心說”,但是對於張載,他卻又一絲怎麼壓都壓不住的羨慕。他羨慕張載的“直言”。不在乎身份地位,不在乎官職仕途。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真理”,大聲的說了出來。哪怕寫出的東西,跟自己以往所學都截然不同。

而他只能坐在這斗室中,眼睜睜看著那些證據,閉口不言。

這是圓滑世故,是明哲保身。司天監走上一遭,再轉任個三司,出任地方,說不定終有一日也能入二府,被人喚做“相公”。這是一條穩到不能再穩的通天大道,他還跟蘇頌親善,是通玄先生的好友。只要他乖乖閉上嘴,終有一日能身居高位,功成名就。

可是這些,就是他心中所願嗎?

那蓋在臉上的手,輕輕放了下來。沈括抬起了眼,看向書桌一角。桌上到處都是紙張,毛筆炭筆擱的亂七八糟,偏偏那一角十分乾淨,只放著一本書。

那是他的新書,短短半年,賣出了八千冊的《夢溪筆談》。

東京城到底有多少讀書識字的人?這些人中,又有多少能看得懂書中所寫?能看得懂的,又有多少人願意買上一本,而不是借閱、抄錄?如此苛刻的條件,卻還是賣出了讓人震驚的八千冊,幾乎趕上了大相國寺刊印的佛經。

那些人喜歡這本書,哪怕價貴也能花錢買下。想來也日日翻閱,思索其中道理。明明不涉經義,也無益於科舉,卻還有人在意他的文章,信他在書中所言。

說不定將來還會有人根據那些文章,想出更深層的道理,寫出些東西,發在《造化論》上。

這在世人眼中,可都是奇技淫巧,甚至是歪理邪說。但在他眼裡,卻是真正的“大道”,不遜於經義的世間至理!

既然那些他能說,為何“日心說”不能提呢?只因為眷戀官職,惜身自保?不,也許他並沒有那麼在乎。榮華富貴也比不上成千上萬,願意睜開眼睛,聽他一言的人。而聖天子,不該被矇蔽,更不該被他信賴,親自擢拔的人欺瞞!

那隻手,重新放在了桌上。停了片刻,掃開了桌上紙張,取過一份空白奏章鋪展開來。用雪白的巾帕擦乾淨了手上炭灰,在乾涸的墨池裡添上清水,拿過墨錠細細碾開。看著那漸漸溢位的墨色,沈括唇邊露出了些笑容。這是他用石油制的新墨,油亮濃黑,最益書寫。若不是取猛火油煉製,又哪裡能得這樣的好墨?

世間萬事萬物,都該有它的本色。

放下墨錠,沈括用筆尖在那延州墨中濃濃一沾,提筆寫了起來。

※※※※※※※※※※※※※※※※※※※※

《夢溪筆談十二氣歷》節選

原文:予先驗天百刻,有餘有不足,人已疑其說;又謂十二次鬥建當隨歲差遷徙,人愈駭之。今此歷論,尤當取怪怒攻罵,然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

譯文:我先前曾測驗每一晝夜的一百刻,發現時刻有時有餘有時不足,有人已懷疑我的看法;又曾說每年十二次鬥建(月建)當是隨著歲差而遷移的,有人更驚詫為駭人耳目。現在我這關於制歷方法的新論,大概尤其會被一些人大驚小怪、攻擊怒罵,然而將來必定會有人採用我的學說。

可惜,這一等就是千年。公曆在1582年定型的,又稱“格列高利歷”。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西瓜西瓜、竹子、木南、花間曇境、月落霜滿天、琉毓、佑子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修堇 220瓶;熱帶魚、米小蟲 30瓶;別理他點塔 29瓶;晴天下雨 25瓶;木四、看文的小妞 20瓶;36.5c、巫巫、軒萱、伊達キュ、桐皇、鹹粽子、琉毓 10瓶;燕子蘇 9瓶;遠距離旁觀紅杏與牆、強風吹拂 5瓶;花間一壺梨花酒 4瓶;秋子、子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a>)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