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沒有人知道“薊州之役”究竟是如何打響的了,大量資料的缺乏導致後世學者研不出那場戰役的爆發點,只能靠零星的資料自己推測。

一位後世的歷史學家這樣寫到:崇禎一年二月七日發生在大明邊陲的“薊州之役”可以說僥倖。

一個自以為是的皇帝調集剛編成的禁軍五個步兵鎮、兩個騎兵鎮加上皇家近衛軍(殿前直軍)兩衛將近十萬人;外圍配合的邊軍如:昌平鎮、宣府鎮、薊州鎮、駐山海關的趙率教部、駐寧遠的祖大壽部等七萬人,共十七萬人在薊州縣城東側谷底設伏後金的五萬騎兵部隊。

由於崇禎拙劣的軍事指揮才能,差點讓後金方面的五萬人衝出重圍,如果不是場意外,這場戰爭勝負真不敢明說。

實際的戰況如何?

崇禎長篇記載:崇禎一年一月遼賊寇邊,二十六日破喜峰口;二十八日阻於三屯營,賊猛攻不退,終不支;二月一日城破、守軍盡墨,朱國彥為國捐軀盡忠;賊四日抵遵化,趙率教不支;七日破石門驛,駐毛家峪於馬伸橋;大軍至,賊敗潰,竟無漏一人;同日,趙率教復遵化。

時間久遠,明軍戰後又多次整編,所留下的官方資料如同崇禎早年其它資料比較少;只有地方誌語焉不詳記錄了當時一些狀況,才讓歷史學家能摸清明軍部署的大致時間,但這些資料湊在一起確引起他們更大的困惑?

一些地方誌記載在崇禎一年新年還沒過完,禁軍一些部隊就開到薊州附近演習,這就是困惑所在!禁軍如何斷定後金入寇的路線的?

這引起了歷史學家們強烈的好奇和推測,又有人看到崇禎長篇裡記載崇禎帝在天啟七年十二月的行程頻繁,竟推測出戰爭準備期開始於天啟七年,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這個推測一出,立馬受到大明皇室的嚴正交涉,說歷史不是戲說和猜想,希望歷史學家以實事和證據說話,還歷史一個公道。

不久皇族公佈了崇禎皇帝在那些日子的個人日記,日記記得斷斷續續;有長有短,中間還有塗抹,但大致還原了那幾日的戰爭情形;當日參戰的各大家族後代也先後公開了先祖的相關及錄。

依據這些記錄,有小說家大致編成了以下的歷史小說,與真實歷史相似度很高,後來還拍成一部電影,名字為《魂斷龍門》。

二月七日晨六點,石門驛山谷一切都靜悄悄的。朦朧的晨光裡,一群黑衣人從山谷的濃霧裡出來,緊張的盯著十幾步以外的石門驛城頭,身後幾隻弓箭指向城頭那兩位站崗的守軍;離明軍崗哨不遠有一群守軍圍著火堆在那低聲的交談著,由於角度問題城樓底下看不到人只聽到聲音,這讓那些偷襲的人更是緊張萬分。

城樓

上,連日的勞累的驛卒終於抵不住疲勞的誘惑,在那打起瞌睡,邊上另一個更不顧廉恥的打起鼾來;坐在不遠聊天的幾位驛卒看不過眼,其中一人站起身來,慢慢的往打瞌睡的那兩個人走去。

這時幾支冷箭從黑暗中飛出來,將站起身來的驛卒連同兩個打瞌睡的一起射倒在地,三人當場為國捐軀。

剩下的幾位忙的一趴,狂叫著敵襲,響亮聲音響徹整個山谷,慌亂中幾人爬了幾步站起身來狂奔下樓,與從驛站跑出來的幾名邊軍跳上早準備好的馬往西沿官道邊逃邊喊,聲音越來越遠。

石門驛關城北側邊上的山頭上,禁軍五鎮總兵楊國柱聞聲掀開自己身上的毛毯,走出自己的藏身地,迎面碰到自己的一名贊畫軍官,問道:“怎麼樣?”

軍官回道:“回大人,韃子開始進攻了,霧太大看不清,只能看到二十米以內,還得一個小時大霧才會散去。”

楊國柱走到山邊看著茫茫的霧氣,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況,只得喃喃說道:“天佑大明,剩下的看下面軍官的指揮能力了;去通知炮連長,韃子大隊過後,他如果不能把那關城給老子轟塌,就自己回家去吧!”

得到驛戰遇敵的訊息,埋伏在石門驛及官道周邊各部隊趁著大霧進入各自的伏擊陣地,炮手們都站在自己的炮位邊緊張的摸著自己火炮,各炮連連長看著周圍的霧氣,煩躁的在跑位後走來走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石門驛明軍逃後沒多久,幾個韃子就順著繩子爬上了城牆,跑到另一側往裡面看了看,見關內沒有什麼動靜往後擺動幾下手臂後才跑下了城樓;一會,緊閉的關門從裡開啟了,一隊隊的韃子藉著凌晨依稀的亮光衝了進去。

石門驛就只有一個驛站,剛好憑藉地線卡在官道上,兩邊修了城牆擋著。(備註1)驛站邊有幾座人去樓空的房子,這些驛卒都是被派來監視敵情的探子,那兩位打瞌睡大概是因前幾日熬夜過猛,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丟了自己性命。

天剛剛放亮,通往薊州的官道四周的郊野一片寂靜,蒙古科爾沁部正在透過石門驛山谷;他們在石門驛根本沒停,一路沿著官道向前往馬伸橋一路小跑而去,正紅旗在大隊的中部,此時剛進石門驛前山谷,兩白旗還在後面幾里外。

七點天已放亮,只是還有很大的霧氣,能見度不到一百米。

蒙古科爾沁部已到馬伸橋,見四周空無一人,派了探馬往向南官道搜尋,想在這裡休息會,後面正紅旗的人交代了代善的口令:繼續往前到離薊州十里地,巴達禮無奈只得帶上大隊向西往薊州城方向跑去。

落在後方不遠的代善看著四周的靜悄悄的田地,心情十分舒暢,心想:這南明果真是不堪一擊,各地關口形同虛設;看

來大貝勒這次回盛京論功該進王了吧,如果再抓個南方妮子不就更美啦!想著美事的代善帶著正紅旗衝過馬伸橋繼續向前。

韃子大隊落在最後的兩百旗狀況如何呢?阿齊格的鑲白旗跟在正紅旗後離石門驛也快一里了,多爾袞帶著正白旗一看不能落得太遠,命令一個牛錄額山帶本牛錄佔領石門驛建立防禦陣地,自己帶著大隊加快步伐追趕阿齊格去了。

由於明軍拒不接戰,只有零星的探馬見到後金大隊就遠遠離開,後金兵馬如入無人之地,快速推進。

蒙古科爾沁部跑到離薊州才十里,看到離城太近才停止了腳步,選擇了一個開闊地帶準備紮營,並排出百餘人的小隊往前接應跑遠的探馬。

這時天以大亮,但霧氣還沒全散開,幾里外仍是茫茫一片白紗看不透徹。

代善帶著正紅旗到離薊州二十裡的劉相營、大辛莊附近,見到前面山勢比較奇險,官道在這分叉靠山邊走;連忙下令停止前進,在附近找了個較大院落作為自己的大營,命令正紅旗隨即在周圍安營紮寨,也派出探馬偵查周邊情況。

最後面的多爾袞是越跑心裡越慌,到馬伸橋時再也不願走了,見阿齊格帶著鑲白旗在那紮營,便下馬走過去和他商議是否派人去通知前面兩部不要前出太院,免得發生意外。

此時已八點,太陽已出得老高,忽的一陣清風吹過,山林間霧氣一下散去,整個谷底的景色一下暴露在人們視線面前。

馬伸橋的多爾袞和阿齊格正在討論部署問題,兩人的隨從頂著他倆的正白、鑲白旗圍在周邊警戒,幾位甲喇額真在不遠處看著兩位旗主在那也討論著什麼,全然沒發現什麼異常。

此時砰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離馬伸橋不遠處山頭冒出一股白煙,不久更多的炮聲響起,兩位百旗主旗子所在的地方被炮火覆蓋;緊隨這邊炮擊,石門驛響起了炮聲,代善所在的劉相營附近也響起了炮聲,整個平地四處都響起震耳欲聾炮聲。

偷襲者反被偷襲,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這次只是其中一起而已。

備註:

1、石門驛?——唐將周青見此地兩山對峙,中間僅有一條通路,易守難攻,故向大將薛禮建議將原有石門城池加大加高,並派兵馬把守,故周青留下來修建加固石門城池,使得石門城池更加堅固、兇險。此鎮元初設巡檢,明洪武年間建石門驛,驛為馬站。清康熙十五年升驛丞,光緒元年由內地總兵史宏祖督建通永練軍馬隊,築營於西南隅,日寇佔領時曾駐紮備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