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登基第十個年頭,大明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巨大的武力成就與經濟利益誘惑面前,新學流行、舊學勢微,百業盛行、武力蠻橫,皇權當道、群臣謹慎;屢被打壓的文官集團雖有不滿,面對鋒利的軍刀和經濟的落差,最終選擇了配合。

皇帝不能親為,內閣不願插手,五軍都督府只得獨自承擔重任。

不過話說回來,內閣“撂挑子”倒不是為擺脫包袱,實在是財力有限,資金全投在關內各項建設之中不說,大有賺頭的鐵路線都沒撈到幾條,哪願意花工夫直接面對那些滑溜的蒙古人!

內閣識趣不插手,主管五軍都督府的梁世勳和曹文詔可不客氣,調出在崇禎九年才制定完成的戰略規劃,稍作修改透過秘書司上報御前。

戰略規劃將地域條件大明從黃河分為南北兩塊,由大明北部各省支援軍方消化漠北蒙古各部,南方各省支援軍方消化安南,除了戰略規劃還包含詳細的軍事部署計劃及各地方應對方案。

身在天津府的崇禎帝朱由檢本參與過該項計劃,稍微一過目,將王承恩召來耳語一番就甩手奔向皇家天津造船廠。

五軍都督府依照皇帝批准方案,大明開始了南、北兩個方向的軍事部署行動;北海、東喀爾喀等兩個遠離戰區的總督區結束軍管,將管轄權移交皇家事務管理署;漠北的貝加爾總督區、西喀爾喀總督區由大明皇家陸軍第七軍軍管;西域的迪化及新成立的伊寧兩個總督區由大明皇家陸軍第二軍軍管。

至於漠北科不多總督區橫跨阿爾泰山脈,一直也不想重新劃定界線,所以由兩軍協管;為此科不多總督區出現南北兩個中心城,一個是漠北蒙古高原哈爾烏蘇湖畔的科布多城,一個是阿勒泰山脈南部的阿勒泰城。

阿爾泰山脈橫跨科布多總督區,為避免勢單力薄的第七軍橫跨大山,寧願讓第二軍橫跨沙漠進行軍管,這種奇怪的部署有深厚的內涵在裡面,其實也是學蒙古人用過的招式。

主要針對的是在外武將,同時防備難以馴服的西域與漠北的蒙古人,避免遠離中原核心區的軍管總督區尾大不掉。

除了行政區域劃分不同,兩軍軍駐地,也就是史稱“將軍駐地”也有變化;為加強對準噶爾部的消化吸收,及保持對羅斯人的壓力,徵北將軍盧象升帶著第七軍軍部從漠北蒙古中心城庫倫移駐烏里雅蘇臺,徵西將軍孫應元帶第二軍軍部從西域東部的烏魯木齊移駐西域中部的伊寧。

北部的兩軍的調動細看會發現差異點,與嚴寒的漠北不同,大明朝廷更加注重對西域的控制;不是因為漢唐曾經控制過西域的歷史原因,而是西域比漠北更適合居住,便於移民消化。

朝廷有意照顧之下,西域各地的軍事堡壘如火如荼的開工建設,到崇禎十年底,除了幾個重點據點的城池還在建設,烏魯木齊到伊犁河谷沿線的軍事堡壘均建設完成,伊犁河谷也豎立起一座中型稜堡——伊寧堡。

除去緩慢堡壘推進的部署,“心懷叵測”的移民部署早一步到位;當年在烏蘭圍獵,朱由檢忽悠四位喝高的國舅,五人歃血盟誓約定:察哈爾衛看住土默特各衛,從喀喇沁、虎爾哈、索倫等三衛抽調人員西遷,護衛大明西部邊陲,分化衛拉特蒙古。

崇禎九年初,守約的三位國舅調出三衛人員陸續到位,戰敗的和碩特部首先被整編,部眾被打散拆分後和碩特僅保留左、右兩衛,被安置在烏魯木齊周邊;名義上歸投降的和碩特親王鄂齊爾圖管轄,實際控制權由下面的四位郡王(前萬戶)掌握;剩下的部眾抽出精壯補充進第二軍,第二軍整編後將部分人員編入各地的守備部隊。

最後擴充到四衛的科爾沁左翼留下兩衛安置在烏魯木齊附近,另兩衛則被調到伊寧,安置在水草豐美的伊犁河谷;習慣寒冷地區的虎爾哈三衛被調往南部的天山山脈,索倫三衛則被調往北面的阿勒泰地區,安置在各關卡重

點位置,護衛第二軍各鎮的補給要點。

歸附的準噶爾部拖到崇禎十年夏才開始正式整編,經過統計,此部人口經過多次戰爭消耗已不足十五萬;這個時候,明軍可不會心慈手軟留後患,按慣例抽調部分精壯加入了明軍,後被全數調往青海及歸化總督區,同時也帶走了他們的直系親屬;剩下的部眾被整編為南北兩翼合計十四衛,歸屬第七軍管轄的北翼為阿勒泰六衛,歸屬第二軍管轄的南翼八衛,其中含塔城兩衛、伊寧兩衛及巴爾喀什四衛。

驍勇善戰的準噶爾部被大明按漠北慣例整編,其部眾能默默的接受現實,沒再翻出什麼浪花,與其說巴圖爾汗早已清洗了內部的反對派,不如說迫於明軍強大的軍事壓力。

如果處於疲憊狀態的準噶爾部不投靠大明,大機率會和西伯利亞汗國的親戚一樣,被東進羅斯人消滅在歷史的長河裡;這個時代的西域可沒歷史上那麼溫情,可以覓得喘息的機會。

吞下衛拉特蒙古,大明成了西域事實的主人,開始持續向西域各地不斷移民;特別是兩條通到烏魯木齊的火車開通後,大量的東部中原人長途遷徙來到西域,隨著鐵路線的不斷延伸填充到各地,徹底改變了西域的民族比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先不說那些遙遠的事,將目光轉回整編後的西域。

隨著準噶爾部整編的順利結束,後防穩固的大明皇家陸軍第二軍分成南、北兩線開始全軍出動。

南線,在崇禎十一年夏,皇家陸軍騎兵第三鎮進入巴爾喀什湖南側的古爾班阿里瑪圖地區(今哈薩克共和國阿拉木圖地區),象徵中原文明的大明日月旗插在了巴爾喀什湖畔;中原文明歷經千年再一次回到故地,但願這一次不會再離去。

北線,皇家陸軍騎兵第七鎮同樣進展順利,舉著大明日月旗深入準噶爾部腹地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今俄羅斯聯邦阿爾泰邊疆區),將國旗和軍旗插在巴爾瑙爾卡河匯入鄂畢河交匯處的巴爾瑙爾。

西域的第二軍四處出擊,漠北的皇家第七軍也沒閒著。

第七軍結束在漠北各地的平叛行動,留下一個步兵營駐防庫倫,軍部按命令移駐烏里雅蘇臺;各鎮派兵分守漠北各地,皇家陸軍騎兵第十鎮從唐努烏梁進入原西伯利亞汗國的境內,一個騎兵團追剿殘匪過深,一度逼近建成已三十年的羅斯人城堡——託木斯克。

東、西方文明的代表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平原正式相遇,至於說最後的結果如何?還真沒人知道!只有打過才知道。

“中央帝國”的龍旗出現在遙遠僻靜的西伯利亞平原,麻木的西伯利亞人明顯楞了下神,再看看跟在後面的狼旗和似曾熟悉的衣冠,整個西伯利亞平原終於沸騰了。

寬闊的西伯利亞平原對人口稀少的蒙古人來說很大,對羅斯人來說同樣太大,他們還沒從東進線路噩耗中驚醒,又面臨西伯利亞層出不窮的叛亂。

雪上加霜的事出現了,準噶爾部巴圖爾汗被詭計多端的崇禎帝冊封為西伯利亞親王,隨即派往其冊封地西伯利亞平原,同時到達的還有近兩萬名“鳥槍換炮”準噶爾各衛騎兵,他們配備火繩槍及不到十門六磅與八磅的騎兵炮。

威力加強版“準噶爾部”打著故去西伯利亞汗王的旗號,糾集散落的部眾,以催枯拉朽之勢連克各地羅斯人堡壘,西伯利亞汗國復國。

準噶爾部對羅斯人的勝利,被“有心人”精心吹捧後,訊息如春風般飛躍西伯利亞及蒙古高原,大批嚮往自由的蒙古人蜂擁前往西伯利亞,其中就包括不少才被改編的準噶爾各衛。

巨大的勝利和聚集而來的蒙古部眾,心高氣傲巴圖爾汗內心又開始波動,思慮再三,趁明軍收縮防禦,於崇禎十三年春起兵包圍羅斯人在西伯利亞的重鎮秋明;企圖憑自己的力量徹底佔據西伯利亞,憑藉羅斯人在秋明經營了幾十年的家底與巨大的聲望擺脫大明對他的羈絆。

事願人違,缺乏攻城

手段的蒙古人在早有準備的羅斯人打擊下死傷慘重,要不是聞訊而來的明軍替巴圖爾穩住了陣腳,西伯利亞汗國將曇花一現消失在天寒地凍的烏拉爾山下。

明軍接下來的表現,讓巴圖爾汗知道了明軍的真實勢力,一個旅的明軍並不著急攻打上千人駐守的城池;慢騰騰修築營壘後開始了“煙火”表演,呼嘯的“天火”讓自以為是的蒙古人目瞪口呆,滿城木製建築的秋明城被肆虐的大火點燃。

後面?還要繼續麼!打光火箭彈的明軍稍作修整,連城都沒進直接退去;強壓住興奮的巴圖爾汗帶人攻進了燒成白地的秋明,羅斯人在西伯利亞的勢力被連根拔起。

大明蠻橫的武力表現在中亞各地傳開,“天神”一般的羅斯人竟如此不堪一擊!飽受羅斯人之苦的中亞各汗國反應不一,原本躲在邊上看戲的哈薩克汗國大受刺激;審時度勢的楊吉爾汗放下搖擺的心態,全面倒向大明,需求大明全面扶持,希望為類似朝鮮的附屬國。

不講“武德”的哈薩克汗國拋棄了諸多夥伴,它的行為猶如“多米諾骨牌”,宿敵葉兒羌汗國看到未來的威脅,剛在國內站穩腳跟的阿不都拉哈汗mi面對內外多重壓力,同樣轉而要求大明全面支援。

苦寒西伯利亞的焰火在乾燥的中亞接出碩果,伊寧的第二軍軍部擠滿了中亞過來的各汗國的侍者;崇禎帝心血來潮的一招棋,大明得以在自己西部建立起足夠寬的緩衝區。

至於能不能控制住這些心懷鬼胎的附屬國,崇禎帝毫不在意,埋頭修建自己的鐵路,似乎那造價高昂、見效慢的鐵路才是最後的答案。

文官們不解,武將們也不解,崇禎帝朱由檢也不解釋,一意孤行誰也沒招;皇帝有錢要折騰,想管也管不著,那錢還不是用在大明國內。

大明還是那樣慢慢的被崇禎帝改變著,羅斯人的反應相對要大很多。

東面突然興起的敵對勢力佔據了秋明,才走出困境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如果失去了西伯利亞的財源,無疑是被人踩住命門。

秋明失陷,東方貿易一落千丈;第一代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將所有的事聯絡到一起,知道事遠在東面的“瓷器之國”搞得鬼;大驚失色下令停止修建修築耗資巨大的克里米亞長城,開始了一系列的反制行動。

可是要反制,又談何容易?

備註:

1、

北方各總督區組成:

1)

北海總督區及貝加爾總督區,北海總督區轄貝爾加湖以東到黑龍江區域,即今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及赤塔州,首府赤塔,總督錢錫龍;加爾總督區轄貝爾加湖以西區域,即今羅斯伊爾庫茲克州,首府忠節城(現俄羅斯伊爾庫茲克市),第七軍軍管區。

參見第六卷第二十章《亂世》;

2)

東喀爾喀總督區:轄喀爾喀蒙古車臣及土謝圖等兩部,首府庫倫,總督孫銓(孫承宗長子,由原定貝爾加總督改任)

3)

西喀爾喀總督區:轄喀爾喀蒙古三音諾顏、唐奴烏梁與札薩克圖等三部,首府烏里雅蘇臺,第七軍軍管區。

4)

迪化總督區:轄和碩特部牧區及吐魯番、哈密等地,即今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魯番、哈密及石河子沿線兵團駐地;首府烏魯木齊,第二軍軍管區。

5)

伊寧總督區:轄原準噶爾部南部牧區及伊犁河谷,即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及哈薩克共和國巴爾喀什湖以東區域;首府伊寧城,第二軍軍管區。

6)

科不多總督區:轄準噶爾部北部牧區及喀爾喀蒙古科不多部,即新疆阿勒泰地區、羅斯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及蒙古國西南各省;首府科布多城,阿爾泰山脈以北第七軍軍管區,阿爾泰山脈以南第二軍軍管區,駐阿勒泰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