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對科學的高度重視,愈活愈年輕的伽利略·伽利雷歸化入了明國國籍,並娶了明國女子做自己的夫人,有這麼個活榜樣,那些慕名而來“歐羅巴大神”有樣學樣;歸化的學者們與大明土生土長的大神,如徐光啟、宋應星、李之藻、孫元化、王徵、吳有性等密切配合,全身心的投入到為全人類謀福祉的科學研究當中。

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的身後還有大群人,有如劉老漢、畢懋康等這樣的“無名之輩”,也有每年數以萬計、十萬計進入新學學校的學生們,更有上億嚐到新學甜頭的明國人。

西方大神們的到來,為大明夯實了紮實的各類學科的理論基礎;人員、資金持續投入,使得各類學科不斷發展,研究持續突破;加上某人開出“金手指”,及時的點化提升了科技起點,使得大明少走不少彎路。

當然隨著大明在各主要城市的輕、重工業區落地,廣泛推廣運用的各類蒸汽機、鍋爐等帶動了冶煉、玻璃、機械、製鹽等產業的飛速發展,推進了技術不斷升級換代,除了軍工、鐘錶的發展,如水銀柱、天文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設備的相繼面試。

精密儀器的面世,使得大明在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等方面突飛猛進,不說要全面超過沉迷於戰事的歐洲,並駕齊驅是沒一點問題的,事實上,在不少區域大明已全面超越歐洲。

大明在軍事、科技及民用技術全面領先,崇禎帝朱由檢並沒滿足,發現通訊短板制約發展,將自己關在屋子里弄出了蓄電池及有線發報機的雛形,讓科學院的人去改進爭取早日投入使用。

如果不是怕大明內部某些人受不了,本來連手搖發電機都想鼓搗出來,讓大明提前進入電氣時代,可最後發現首要發電機容易,可保持電力使用安全、可靠的絕緣材料問題沒解決,只得悻悻做罷!

準備妥當,崇禎九年夏,北京一口氣建了東、西兩個火車站,幾條鐵路全面動建設工;為啥要做兩座,一座不省事些,此事還要從頭說起。

依照朱由檢的方案,將在外城正陽門建設一座佔地寬廣的火車站,只是這麼做必須在高大的北京城牆上開洞;在城牆上開洞在十七世紀的大明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氣,需要膽小謹慎的鐵路總局總局長劉鐵柱衝到前面。

巨大的壓力面前,怕事的劉鐵柱思慮再三選擇“抗旨不尊”,堅決不同意在正陽門建“前門車站”的想法,而提意將車站分別建在外城的東、西便門附近;無人衝在前面做“炮灰”,想明白事由的朱由檢也是後怕,如文官集團以此為契機群起反對,說不定將導致鐵路建設擱淺。

覺得得不償失的朱由檢退縮了,同意修改方案並作出周密部署;於是乎,一出“瞞天過海”之計在京城上演,皇家事務管理署宣佈由於京城已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準備將外城的工業區進行搬遷,空出來的土地將建設新的居民區與商業區;以此衛契機,北京城將往東、西兩側

擴充套件,規劃佈局幾處小的工業新城。

說是新城,可沒有高大圍牆的保護,給出的理由也算有說服力;由於帝國軍力及國土面積不斷擴大,已沒有什麼敵對勢力可以侵擾京城。

完善的計劃轉交到內閣,首輔李標知道鐵路建設之事已不可違,與次輔梁世勳、孫傳庭兩人閉門商議如何避免出錯;最後三人合議,以督察四川鹽政為由,將喜歡“鬧事”的督察院左都御史史可法及幾位殘存“清流”編入調查組,即日離京奔赴四川。

調走“清流”領袖,就是為鐵路建設保駕護航,其實明面與暗地的準備遠不止這些;近衛軍與皇家衛隊加強了京城內外警戒,皇家事務管理署事務部掌管的《京城新聞》、《北都春秋》、《京華歲月》等報刊與禮法部掌管的邸報做好輿論宣傳準備,連東廠控制的娛樂界及京城部分地下勢力做好應付措施。

北京外城東、西兩側開始出現兩處工地,奮力建設鐵路大幕終於拉開,大明自此一隻腳踏進工業時代。

兩座車站也具有新時代的特徵,處於城外的新車站沒有城內高度及規模的限制,車站以高大的鐘樓和坡屋頂候車區為主背景;站前佈置了不小的疏散廣場,廣場上立了不少本朝文臣武將的雕塑,周邊佈置了停車場、配套旅店及各類商鋪;不一樣的設計風格為大明的建築提供新的模板,禮法部與建設部相互合作,建築規格方面嚴格的禮法控制開始鬆動,大明的天際些開始出現變化。

這兩座建築最後被中國建築界納入“劃時代”的作品,雖然設計手法約顯“稚嫩”,但不妨礙它們成為經典建築而載入史冊。

再說回同時建造的車站,相對而言,東車站小些,雕塑主要是明朝著名武將,面對北京東北、東南各鐵路線,主要通往遼東、天津,以後延伸可以通往哈爾濱、海參威及南京等各地;西車站大些,雕塑主要是明朝著名文臣,面對北京西北、西南各鐵路線,主要通往張家口、保定,今後延伸通往廣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各地。

蘊含傳統八卦的陰陽之道透過新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如此新奇的讓人不解卻容易理解,它們其實是紫禁城文華殿與武英殿的延伸,很快兩座車站成了北京百姓最愛去的地點之一。

新建築體現出“尊文重教”的中原傳統,文官們對此即滿意也更受享受,兩車站最後融入京城百姓的日常生活,被戲稱為“崇文站”與“尊武站”。

時代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在車站的外立面,更體現在建設的組織即速度;不到一個月光景,車站才打完地基,外排架還沒搭好,景山到昌平鐵路便延伸到西便門,火車運來鐵軌和枕木,北京到張家口,北京到天津的鐵路正式開始破土動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規模龐大的鐵路網建設,單靠京城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朱由檢早期的重工業佈局開始顯現威力;與此同時,瀋陽、天津、太原、西安、武漢、廣州、上海、南京等地煤鐵聯合企業拆分出部分企業,調來經過在北

京培訓過的技術人員,開始按圖製造機車與鐵軌,並投入力量研製自己的火車機頭,大明鐵路線在資金充沛的情況下開始緊鑼密鼓的建設。

崇禎九年底,隨著鐵路線不斷延伸,喜訊再次傳來,量產的有線電報機被科學院的牛人們攻破難題;劃時代的產品很快被五軍都督府及內閣注意到,它們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巨大意義,訂單很快堆滿了皇家事務管理署事業部。

心急喝不了熱米湯,雖說達到量產要求,可裝置製造廠建設起來需要時間,生產合格的產品更需要時間,配置給鐵路沿線各站更需要時間,就不說配置到廣闊的大明各省及駐軍需要多長時間。

鐵路和有線電報的出現,“好大喜功”的大明邸報一反常規,並沒有安排鋪天蓋地的宣傳報導,只說正在進行新的工業區及新的主驛道建設,要求各級官府認真履行行政職責,配合鐵路總局做好建設工作,並通報將配合工作將納入各級官員升遷考核指標等云云。

東廠在控制各國傳教士活動範圍同時,開始與海關總署配合限制各國商人的活動區域,又與警察總署開始在各沿海省份打擊“黑惡勢力“。

皇帝與內閣一系列的迷幻的操作不僅將蠢蠢欲動的文官們壓制住,連那些經商的西洋人也被迷惑住;大明還真是富得流油,有錢沒地方花,上好熟鐵好好的竟然放在地上讓人踩踏!

當然也有發現不對的人,只是、只是能不能活著離開大明,誰也說不好;漏網之魚肯定有,忙於戰爭的歐羅巴各國會不會關注還難說,就是關注,也得有這個實力與大明拼消耗。

近在眼前的倭國該如何?再次派“遣唐使”來偷師學藝?

大明鐵桿盟國如朝鮮、寮國(寮國)都沒這好命,才放下刀槍的敵人會有這好命?

連門都沒有!老老實實拿銀子、女人和糧食換東西才是正理,其它事還是少想為妙,想多了心煩。

熱鬧非凡中,大明內閣六部改制終於在第二任內閣任期結束前的崇禎九年底落地,體制的轉變宣佈大明正式進入工業社會。

人口眾多、平坦富裕的大明東部各省陷入建造鐵路的的熱潮,人口稀少、高山峻嶺滿地的大明西部相對清冷。

崇禎十年春,大明的目光被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通車吸引,沒人注意從西安出發,兩條鐵路開始向西、向東同時延伸;西安西北方向的蘭州,在此刻同時伸出兩條手臂,頑強的在秦嶺與祁連山脈崇山峻嶺間穿梭前進。

準噶爾部要求內附的訊息傳到京城時適逢京津線開通,沉迷於建造不斷延伸的鐵路,皇帝由海軍部的大佬們陪同,先期去了天津,明為鐵路通車剪綵,實際是看新下水的一級風帆戰列艦“龍威號”,順便看看鐵甲艦的建造進度。

忙於正事的皇帝根本沒時間管西域、漠北的“瑣事”,內閣藉口兩地為軍管,又是皇家領地不願插手太深。

事情有點難辦?難辦也要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