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事有沒有內幕?有沒有幕後推手?肯定有!明眼人都知道是誰!苦於沒有證據,只能在漩渦裡各自掙扎求生!

練了三年兵的曹變蛟等得就是這個機會,以安南欺壓大明邊民為由,親率大明皇家陸軍第四軍兩個步兵鎮從廣西殺入安安南境內;另外一個步兵鎮搭乘南洋艦隊船隻在安南北部下龍灣到海防一帶登陸,守住海上補給線。

安南北方的兩位“諸侯”看到天朝出兵,也誓師起兵衝出群山,兵臨升龍城下,大有三國各路諸侯圍攻“董卓”的氣勢;只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雲南整訓的馬祥麟帶領山地旅,扮成山民打冤家,沿紅河南下直接抄了保主的老窩宣光。

雙拳難敵四手,安南的“曹操”鄭家面對四方打擊,顧頭顧不到尾,最終體力不支全面崩潰;在升龍城被各方絞殺殆盡,一代梟雄身死,全族被屠滅一空,從此退出安南歷史。

劇情還是如同中原“三國演義”,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主要對手宿敵鄭家覆滅,自以為無人能敵的阮福瀾想步鄭家後塵做安南的“曹操”;送上重金、美女,客氣的要“助拳“的明軍撤軍,曹變蛟將計就計收下鉅額軍費,因為皇帝老爺說過的話,客氣的將美女退回;一部引軍退往安南北方山區佯裝回國,一部霸著海防、下龍灣沿線休整。

明軍即已退卻,沒有後患之憂的阮福瀾大權在握意氣風發,在升龍城正式宣佈做“曹操”號令天下,結果引起莫不滿家與武家。

阮福瀾沒有鄭家的涵養,既然不聽調遣,那就刀兵相見!妄圖借擺慶功宴的機會消滅原來的盟軍莫家與武家。

想法是美好的,哪知訊息走漏,被時刻防備他的兩家聯手偷襲,一把火燒了阮家糧草和軍火庫,沒有物質支援的阮家如何能戰?

軍心盡失的阮軍敗退,上演了千里逃亡的慘劇;亂軍之中,命大的阮福瀾好不容易逃出淪入地獄的升龍城,對著北面詛咒大明的“黑手”想退回老家順化想東山再起;可惜時運不濟,逃亡清化途中被亂軍射殺,又一個安南“英雄”成了路邊孤魂野鬼。

安南最大兩股勢力先後覆滅,明擺著背後肯定有鬼,升龍城肯定是進不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安南的“曹超”,可偏有人不信邪。

權力誘惑讓人失去理智,殺紅了眼武、莫兩家哪顧得了那麼多,先後衝入升龍城搶地盤;爭奪權力混亂中,躲在王宮裡的黎皇一族未能幸免,被亂軍誅殺殆盡,現場是慘不忍睹罄竹難書!

內心有鬼的兩家為佔據道義高點,相互指責對方殘害黎皇;繼而在城內大打出手,武家稍遜一籌退往清化,莫朝在升龍城復辟。

阮家戰敗、家主戰死的訊息傳到順化,鎮守順化的大將阮有進抓住機會,殺死阮福瀾的幾位兒子自立;阮家或者應該說阮福家的其他成員又如何咽的下這口氣?家奴造反自然要“起兵勤王”,廣南各地如同北方陷入戰亂。

安南黎朝的黎皇、鄭主、阮主先後身死,黎朝滅亡,莫朝復辟,

事情本可以就這麼完了,大家安心過日子不好麼!

人心是最難猜的,事實也是如此!

莫家得位不正,被推翻過第一次,就會被推翻第二次;武家(保主)以此號召天下起來反抗莫朝統治,安南各地豪強聞言並起,加入“爭霸天下”的大局,安南陷入亂鬥模式,時間長達兩年。

戰亂中安南士族死傷慘重,百業俱廢民不聊生,魚米之地變成人間地獄;安南北方山區修路,隨便收拾了莫朝勢力的明軍又一次出山了,高舉應安南民眾要求的大旗,弔民伐罪加入戰局,徹底平息安南內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戰後安南十室九空,人口不足戰前的三成,男丁更是匱乏,全國上下滿目蒼夷,百廢待興;面對地廣人稀的局面,大明不得不從南方各省抽調移民南下,填補安南人留出的空白地區。

崇禎十四年,大明將安南故地改成廣平行省,省府定在破敗不堪的升龍,為避晦氣改名為河內;時隔兩百年後,安南再次回到祖國大明懷抱。

宿敵安南陷入內亂,在大明羽翼下保全的佔城不甘寂寞,本想北上復仇,可惜被芽莊的明軍堵了回去;憋著一口氣的佔城將怒火對準了西面,開始全力進攻柬埔寨王國。

兩位藩國打架,幫誰都不合適,明國做鴕鳥裝作沒看見,悶聲大發軍火財;勢力稍強的佔城一路攻城奪寨,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廣大區域,將國境線往北推到柬埔寨王國首都金邊附近。

眼看著可憐的柬埔寨王國將再一次遷都,以躲避被滅國的慘劇發生;或許是佛主的慈悲,也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崇禎十三年,年輕的佔城國王金邊前線不幸染疾病倒,經搶救無效而病故,做了佔城版“明武宗”。

國王過世群龍無首,由於沒有子嗣留下,占城陷入爭奪王位的亂局,步入宿敵安南得後塵,爭鬥中王族、貴族損失慘重;最後勝出的佔城王面對破敗的國家,自知無力面對柬埔寨王國的報復,學外蒙的王爺將佔城國獻給大明皇帝,自己出家為僧修煉佛法去了。

早對湄公河三角洲垂涎三尺的大明沒有推脫,很愉快的答應占城合理要求;湄公河三角洲被宣佈為大明皇帝直轄領地,大批皇家農莊的人遷徙過來,將趁亂重新佔據此處的柬埔寨人趕走,建立大型稜堡西貢堡。

崇禎十四年,隨同安南平定,占城同時被定成廣安行省,省府定在佔城國都賓童龍,並被改名為南安。

設立南兩廣總督督導轄區事物,總督駐地定在南安,首任總督劉之鳳。

安南和佔城被大明吞併,柬埔寨王國面對著如此局面,很懂事的退回首都金邊,不再要求大明退還湄公河三角洲,最後驚恐不已的柬埔寨國王更與南掌國(今寮國)一同上書要求內附。

這事鬧得!冷靜下來的大明可不想吃得太撐脹死,更不願過分刺激南洋各國脆弱的神經,引起公憤被圍攻就麻煩,婉拒了兩國內附要求。

為安撫兩國情緒,派出大量人員進駐兩國,幫助兩國建設經濟、發展軍事力量,以對付意圖不軌的鄰居

暹羅(今泰國)和東籲國(今緬甸)。

吞併安南後,大明帝國暫時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帝國進入了長達五年的休整期,直到崇禎十九年才對外再次露出獠牙。

崇禎八年四月初 甘肅行省銀川府

巍巍賀蘭山下,黃河水靜靜的流淌著,多次改道的黃河在這形成大片的湖泊與水窪,成就了“塞上江南”的美名,沒錯!這就是西夏故地銀川府。

城北海寶寺塔寺龍旗飄揚,大明皇帝陛下駕臨銀川,不去城內慶親王府而下榻千年古剎“海寶禪院”,讓人不禁產生遐想連篇。

兩個多月的行程下來,崇禎帝朱由檢不是很滿意,沿途看到了太多陰暗的東西,也瞭解了人性的黑暗與貪婪,當然也讓不少人的腦袋搬了家。

煙波盪漾的湖邊,朱由檢和幾位閣老悠閒的散步觀景,順便商議下國政方針;見皇帝憂心忡忡的樣子,首輔李標有話沒話的說道:“陛下!這塞外有此等地方也是難得,看來沒辱沒‘塞外江南’的美譽;剛好可以歇幾天,讓餘貴妃也好好調養下身體。”

好地方是好地方,剛走過的朔方(今巴彥淖爾)、九原(今包頭)哪個不都是好地方!就是鄂爾多斯也不錯啊!

這些地方雖都不錯,但都沒有銀川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可就這銀川怎麼就發展不起來?死氣成成的樣子,沒點朝氣!看來不僅自家的那位遠房親戚不怎麼樣,這銀川府知府也不怎麼樣,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地方。

首輔好心勸慰自己,自己也不能不領情,朱由檢淡然回道:“此地若不好!那些外族不會幾次將做為首都!在能人手裡是塊寶,在庸人手裡卻是負擔!現在朝廷有錢了,就把那西夏國的陵墓就保護起來吧!別老荒在那裡讓人笑話!內閣如果覺得是負擔,費用可以由內宮負責,由這邊的皇莊負責日常維護;大明不是野蠻人,不幹掘墳盜墓的缺德事!”

陛下是不是這些日子看不順眼說氣話吧?話怎麼有點嗆人!

李標思索下,謹慎的回道:“陛下!‘九邊’的事牽涉較廣,能做成現在這樣還算不錯!部分地方出現反覆也算正常,陛下不必過於憂心;至於西夏國本就是背經叛道之人所立,所受遭遇並不值得後人同情;臣以為彰顯禮法正統,維護大明正統地位才最重要,西夏得國不正,不宜由朝廷或皇室出面對其陵墓進行保護;如陛下實在看不過眼,可交由地方不顯山露水保護處理最為妥當!”

首輔之法妙哉!既不違反正統禮法,也照顧到皇帝的面子,陪同的其他幾位文臣都附和贊同。

備註:

1、

安南之事不想寫成長篇,故交待完一點事匆匆帶過。

2、

西夏王陵在銀川西南,象饅頭山一樣的大土堆,《大話西遊》裡有很多場景,土堆外本還有木製建築,元初連同陵園一同被認為破壞殆盡;誰是破壞王陵的主謀?眾說紛紜,本文採納蒙古人破壞之說版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