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厚 德

“厚德”出自《易經.坤》,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宮之所以稱厚德宮,主要是寶座上方的橫匾上寫著“厚德載物”四個字,由書法大家、前閣老張瑞圖書寫,相比德輝宮由皇帝書寫的橫匾“德輝四海”,那能比麼?不能比!自能說各有千秋!

如今這“厚德載物”牌匾下站著一個怒髮衝冠的皇帝,與“厚德”可沒有半毛錢關係,與“刻薄”道相得益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阿爹!不要生氣啦!生氣容易變老!大丫不要讀書啦!嗚嗚!”

不知道什麼時候,皇帝的寶座後躲著個這麼個人兒,在皇帝大發雷霆的時候走了出來,委屈的吸著鼻子,哇哇的哭開了。

小丫頭這一哭,可把做爹的嚇壞了;朱由檢收了兇樣,化身成慈父,蹲下來抱著丫頭,耐心的勸道:“不哭!不哭!阿爹不生氣了,咱們家大丫想去哪裡讀書,咱就去哪裡讀書!”

如果這事放在紫禁城,下面得文官還不鬧到天上去;好在這是離宮,又好在皇帝剛發雷霆之怒;大公主剛好沖淡皇帝得怒火,變相救了不少人命,那些文官高興還來不及,哪會這時候做“炮灰”說公主失儀。

小丫頭哪知文臣那些鬼心思,以為爹爹為了自己讀書的事在這大發雷霆;自己又從沒見父親那嚇人的模樣,終於被嚇得哭了出來。

看著父親擔憂的眼神,幼小的心裡稍微好過了點,邊哭邊道:“爹爹!您饒了那些伯伯和爺爺吧!他們不是壞人,嗚嗚!”

嘿!小小年紀知道賣好啦!不對!後面還有人?

朱由檢仔細一想就知道是誰了,輕聲喚道:“出來吧!慈烺,父皇知道是你!”

皇長子朱慈烺畏懼的從屏風後慢慢移了出來,跪在丹階上哆嗦的說道:“父皇,兒臣憂心阿姐的事,便拉著她來這裡的,請不要怪阿姐,都是兒臣的錯!”

朱由檢嘆了口氣,小聲的回道:“知道錯啦!陪阿姐去母后那領罰,父皇還要處理點事,先回去吧!”

這麼快!朱慈烺如蒙大赦回道:“是!父皇!”

起身拉著阿姐的手側面走下丹階,從側後面門出大殿;那小丫頭走到門邊還不忘回頭說道:“阿爹!您還沒答應大丫呢!”

這個小魔頭自己的事都沒顧上,倒獻上愛心了。

朱由檢揮揮手,慈祥的笑道:“去吧!阿爹知道怎麼做!去吧!”

小丫頭片子破涕而笑,拉著弟弟的小手高興的走了;能管住皇帝的人被哄走了,下面的大臣們麻煩事來了。

事件的當事人洪承疇臉色慘白的跪在哪裡,腦海裡不停的想著“王道”、“霸道”還有“盛世”這幾個詞;陛下用的到底是“霸道”?還是“王道”?自己口中的盛世怎麼到陛下口裡什麼都不是,說起來好像還有點道理。

被兩個小家夥一鬧,朱由檢的火氣也小了許多;看了下面滿地的大臣,冷冷說道:“一個個都趴著幹嘛!起來吧!至於洪大人,回家

好好想想為臣的道理,想想做為大明子民的責任。”

權傾一方的洪承疇一軟一癱,被上直衛的大漢將軍拖出厚德殿;用馬車送到東門外,被驅離了頤和園,皇帝的手段倒也乾脆、直接!

江南總督孫傳庭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內心很是震撼,更沒料到會是這麼個結局!

暴怒中能有一點清醒,冷酷中帶有一絲溫情!

不覺對皇帝的評價又高了一層,但看到朝廷損失一位經驗豐富的大臣,思來想去還是想盡人臣本分;

只見孫傳庭整理了下衣服,出班行禮,冷靜奏道:“陛下,自古聖君以武力定天下,以仁德治天下,能從諫如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臣民各司其職,安居樂業,敢於直言;四海蠻夷,心向華夏,萬國來朝,此也可稱為盛世;臣觀陛下已有聖君之相,對公主,陛下有仁愛之心;對臣民,陛下有仁德之心;對外族,有顆平常之心;即有聖君之心,何故苛求臣子小錯;魏徵私德有虧,但有諫言之才,唐太宗將他比作鏡子,時刻反省,此是知人善用;至於弱宋,雖天下富足,然百姓安居樂業,苦於文強武弱,終免不了亡國命運,若稱盛世,實有點牽強!洪公諫言,初心為善,引證欠妥,陛下責罰無可厚非;洪公定能時刻警戒,改過自新,為國之幹臣。”

有人開了頭,後面自然有人補充,首輔李標出班奏道:“陛下!文死諫,武死戰!此為治國根本;今大明已有盛世之相,全賴陛下文治武攻,切不可因小而自汙其名,臣請赦免洪公,令其自省!”

對於這事,武將中思維敏捷的是樂見其成,不願參與其中;心思粗曠的已被繞得暈乎乎,還沒想明白這啊、那啊,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全然不知。

次輔梁世勳抓到絕佳機會,不忿道:“陛下!臣不敢苟同兩位大人的意見,各位大人應知尊卑有序,也是立國安家之本;洪公雖有忠心,可才也就丁點大,至於這心嘛?以本公看,私心不小!如忠心為國諫言,象孫督這樣就很好,用詞得體,聞之心情舒暢;非得誇大其詞、危言聳聽,惹得陛下生氣,博自己的清名,這不就是以前的諫官麼?再說陛下也沒關諫官諫言通道,只是要以證說事,以實說事,不能風聞諫言;再則洪公此刻說這事,是初心為善?為惡還差不多,陛下再怎麼仁德,也不能天天聽你們訓話啊!魏徵自己也說唐太宗手下能人無數,要想站穩腳跟必口出狂言!他倒好了,博了清名保了官位,倒把皇帝搞得好像嫉賢妒能一樣!”

還別說,梁世勳進入內閣與文臣混了這麼多年,嘴皮子是磨出來了,一下將兩位大佬說得心煩氣躁的,張嘴又要辯論。

朱由檢聽得有點累了,看這架勢如果再辯不知道會論到何時,喝道:“好了!別吵了,多大點事,又要論一年啊!朕發火時為何?剛才梁次輔已說了,朕不想再說;洪承疇君前失儀,調任閩浙總督!即刻上任!”

這位陛下就喜歡天馬行空,讓你猜不透他的真實想法;重新劃分總督區也是和內閣事先商議的,讓洪承疇即刻上

任倒也是真為他好。

大明立國南北直隸加十三省,共十五個省級單位;到如今加上直隸共二十八個省級單位,分為十三個總督管轄。

見群臣沒有反對,朱由檢笑道:“哎!既然今天湊齊了,擇日不如撞日,首輔就今天各位總督宣佈吧!趁著頤和園建成,咱們今、明就在這聚一下;下次各位要再聚在一起,怕又是五年後了。”

這也可以?陛下不能這麼將就吧!

眾臣急切的眼光下,首輔李標公佈了大明政治管理體系:內閣及一監兩寺三院六部三府;下轄十一個總督區,二十六個行省,兩個皇室託管總督區及兩個河道總督;各行省依然是三司制,以布政司為首組成省政府,統稱巡撫,即後世的省長。

內閣人員除主管禮部的徐光啟病故,以宋應星頂替,其他人員未變動。

其它部門主官:欽天監監正宋應升、大理寺寺卿房壯麗、鴻臚寺寺卿為範復粹、督察院左都御史史可法、翰林院掌院學士黃景昉、科學院院長宋應星兼;

三府即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及松江府(上海),府伊分別為張至發、倪文煥、馬士英。

各地總督任命從北往南依次如下:

東北總督區,轄黑龍江、東興安嶺(原興安省東部,現俄羅斯哈巴洛夫斯克邊疆區,省會羽水城,現共青城)、西興安嶺(原興安省西部,現俄羅斯阿穆爾州,省會海蘭泡)、海西(原濱海省,現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等四省,總督周延儒,總督駐地哈爾濱;

關東總督區,轄遼寧、吉林等兩省,總督孔貞運,總督駐地瀋陽;

新化總督區,轄遼西蒙古各衛,總督郭允厚,總督駐地新化;

歸化總督區,轄漠南蒙古各衛,總督方逢年:總督駐地呼和浩特;

直隸總督區,轄直隸、山西、山東等三省,總督孫傳庭,總督駐地保定;

中原總督區,轄陝西、河南等兩省,總督高弘圖,總督駐地西安;

河西總督區,轄甘肅、青海等兩省,總督陳新甲,總督駐地蘭州;

四川總督區,轄四川、西康兩省,總督楊嗣昌,總督駐地成都;

雲貴總督區,轄雲南、貴陽等兩省,總督範景文,總督駐地貴陽;

兩湖總督區,轄湖北、湖南等兩省,總督汪喬年,總督駐地武昌;

江南總督區,轄江蘇、安徽、浙江等三省,總督陳奇瑜,總督駐地南京;

閩江總督區,轄福建、江西等兩省,總督洪承疇,總督駐地福州;

兩廣總督區,轄廣東、廣西等兩省,總督楊肇基,總督駐地廣州。

另設兩個河道總督,主要管理南、北兩大內河水師,運河漕運及河道疏通等;

北河道總督管轄運河(揚州以北)、黃河、淮河與瀘定河,總督姚明恭,總督駐地山東濟寧;

南河道總督管轄長江、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及運河南段(揚州以南),總督賀逢聖,總督駐地安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