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七月十五日 陰

連日的的陰雨,讓人有點不舒服,今天發生的事同樣如此。

有藏族頭人堵住了營區大門,聽說來的是什麼百武部;帶著幾十個藏兵就想衝進幾萬人住的志願軍駐地大營,這位頭人還真是可以,這不是勇武無畏,是腦袋被驢踢了。

我也去看了下了下,這位小個頭,衣著光鮮,滿身金光閃閃的頭人沒說話,神氣的站在哪裡,站久了直接坐在奴隸的背上,也夠囂張的。

是他的管家,一位中原過來的落魄書生,一身藏民打扮,還真看不去他是中原人;不過滿口的金牙和地道的中原音,動不動講述他們家頭人如何英武,這些讓大家很反感。

這位囂張的頭人,猥瑣的管家,和可憐的奴隸藏兵就這麼堵著大門。

大咧咧的說說他的奴隸進了軍營,那是他的財產,要把他弄回去。

開玩笑麼?軍營裡怎麼會有他要的人,是來找茬的吧?還他的財產,這嘴臉比大明的豪強還噁心,不!應該是一丘之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級如果沒有嚴令不準再出營區,老子都想出去揍他娘的,實在氣人。

不挑事,不怕事,不停止,打到贏為止;這是以前讀書時打群架以前要喊的口號。

學員隊劉隊長親寫的口號,帶著我們打架的劉隊長,劉忠君隊長.我一輩子的隊長。

可惜他去了水師,我來到西北,還有的同學去了遼東、蒙古等地;算是各分東西,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真想念他們啊!

我回營沒多久,聽說囊謙頭人也來到軍營,被軍長請中軍大帳,聊些什麼不知道,最後那個百武部頭人就被賀人龍總兵帶人抓了,那個管家出言不遜被當場擊斃。

真是大快人心,早就該這麼做了,都打到門口了,不還手也太懦弱了。

下午周兄弟去千戶那領這幾天的補給,還打聽到過驚人的訊息,那些正規軍有人全副武裝的出營開拔了。

這是要去打誰啊!難道朝廷的政策有變?

不會啊!咱們的任務沒變啊!

志願軍明天一早六點就要出發,要在四天內趕到三百公裡以外的昌都,中間得翻過幾個山頭,路比以前難走些。

大軍將在昌都休整補充藏兵,等班禪大師到了,再出發去拉薩。

藏區也真夠大的,走了十幾天,到昌都才走了一半的路,昌都到拉薩估計還有九百到一千公裡,以前的兩千裡路。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怎麼想起了嶽武穆的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咱們講武學院的校歌來。

嶽武穆,哪個會是大明的嶽武穆?

好像不需要,大明有千千萬個嶽武穆!

崇禎三年七月二十日晴

花了三天時間,終於到昌都邊緣,部隊被擋住在昂曲河一帶休整。

這一段比較難走,部隊掉隊的增加了,行軍速度也慢了下來,要走完的路程確沒減少;所以走的時間要增加,要走十三到十四個小時,每天累的沒時間寫東西。

今天寫,是想想說說昨天的事,昨天與藏兵發生小衝突。

主要是在翻過角珠拉山時,隊伍裡有不良反應的人開始增加,周兄弟也出現反應;隊伍上藏民兄弟說得馬上下山,到平地休息會就沒事了,可守在山口的藏兵不讓,退回去是不可能的。

虧他們想的出,卡在這裡,聽說以前這裡沒人守,估計是先頭部隊到前面,住那裡的頭人派來的兵。

剛好幾個講武學院的同學都在,被幾個藏兵不屑的眼神氣的不行,剛好我聊起了劉隊長。

哈哈!咱們幾個同學會心一笑,帶人就將那十幾個藏兵都捆了,爽快!

走進河谷地帶沒多久,只聽到牛角號聲一響,山寨裡衝出不少藏民,男女老少都有,拿著木棍什麼的擋住了去路,幾位老婦人還躺在了路中間。

看著他們漆黑的臉盤,恐懼的眼神,破爛的衣服,咱們也下去手,說理也說不通;這都是什麼事?這還是大明的統治地麼?不知道以為到了野蠻地,沒辦法咱們先歇著吧。

那些藏民也有意思,木棍和木耙子能阻擋官兵?頭人心也夠黑的,自己帶著兵,拿著武器在後面躲著,也真是個沒種的男人!

這次大家沒再衝動,先讓那些身體不適的兄弟休息會,馬也得休息會;雖然有兩匹,但這幾天也是累壞了,那些懂馬的獸醫也給累得差不多了。

賀總兵帶

著衛兵終於趕了上來,對我們衝關的行為大加讚揚,說如果他當時在,他也會這樣做。

總兵說這話,咱們兄弟是最喜歡聽的。

可賀總兵顯然也說不通那些拿著木製武器的藏民,那些榆木腦袋根本不聽;只要咱們的人上前就拿著東西對著你,不讓走,也不知道他們這樣為什麼。

藏民兄弟說那些人都是奴隸,是頭人讓他們這樣的,不聽頭人的結果如何,最後說不出口,抱著頭哭了起來。

他其實也是逃奴,大家都知道,也都裝作不知道,只知道他是我們的兄弟。

有和他親近的兄弟後來告訴我,不聽頭人砍頭是最痛快的,最慘的是剝皮,最可憐的是變成殘疾或活死人(閹人)。

估計賀總兵不知道這些,面對講不通的藏民,整個山谷都聽到他的怒罵聲;那會咱們可都排好了四列橫隊,就等著他下令開槍。

最後關頭,總兵還是下令解散,就地休息,自己帶著衛兵去昌都城交涉。

下山到河谷沒多久,周兄弟就也好很多了;現在搖晃著腦袋,去看隊伍裡那些不舒服的弟兄。

哎!操不完的心,我才從他們那回來,那幾個小子的狀態比他還好!

要操心就讓他去吧,勸也沒用,到處走走看看也好。

備註:

1、

昌都在明清時期好像稱為“康”或“察木多”,昌都是藏語,其意為“水匯合處”;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匯為瀾滄江,這也是昌都這一名稱的由來,本文全以現在的名字。

2、

明末清初青海玉樹、昌都、甘孜、阿壩、果洛一帶,以白利土司為尊,後和碩特部顧實汗出兵青海及昌都一帶,打敗了白利土司;德格土司因投靠顧實汗興起,吞併周邊大小部落,以至於他的的上司林蔥土司也依附與它,這兩部傳承至今。

3、

昌都一帶是由格魯教派的強巴林寺帕巴拉活佛統治,依附於興起的大土司,後接受滿清冊封,逃到印度的某位喇嘛的前世就是這裡的主持。

4、

本文非歷史傳記,本人對藏區歷史瞭解不多,本文表述與歷史上勢力糾葛會有差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