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內,懿安皇後張嫣坐在正位上,聞訊前來的幾位老太妃陪坐一側,很不幸周皇後和兩位皇貴妃、兩位朝鮮美人站著聆訊。

懿安皇後看著下首的幾位‘弟妹’的身體,嘆了口氣,這個‘小叔’也是,這時候鬧這麼一出,也不看看時候。

該做的事還得做,便正言道:“皇上如此處理,哀家看著也是無奈之舉,並不是對你們幾個不滿,是幾位國丈實在是太過荒唐;進了皇家的門,就是皇家的人,要維護皇家的體面;皇上這幾年不容易,要幫助皇上處理好‘家事’,不要讓皇上分心;幾位國丈處理一下也好,讓他們得個教訓,以後做事才有分寸;你們首先是保重身體,不要胡思亂想。”

周皇後幾人還能怎麼辦,只得連聲稱是。

幾位老太妃尋思著,是不是要家裡的人收斂點,老老實實的做生意,或到遼東做大地主也是可以。

懿安皇後轉頭看著劉老太妃,詢問道:“皇祖母,您看這樣處理如何?幾位弟妹也有身子,也不宜久站著。”

劉老太妃能說啥,和藹的說著:“好!你處理的極好!周皇後說得好,還是將長公主請回宮幫你一下,要不那麼多乖孫兒,也夠你忙的。”

懿安皇後笑道:“聽老祖宗的,我啊!等會就派人去請,您就放心吧。”

懿安皇後和劉老太妃平常不過的對話,讓另外幾位太妃明白這事的輕重,周皇後和兩位皇貴妃的地位還在,不要瞎想,管好各自的娘家人。

……

三位國丈降爵貶回原籍,犯事的家人、奴僕全部被抓,送交有司按律處理;是不是公平、公正不知道,反正那些惡奴是被皇帝下令直接砍了,壘成“京觀”擺在運河岸邊警示眾人。

大明朝野對皇帝的雷霆之怒震動不小,皇族、勳貴、豪強也都收斂不少,深怕“發瘋”的皇帝又大開殺戒,“濫殺無辜”。

還別說,皇帝這出戲一唱,大明百姓發現大明的權貴們老實多了,普通民眾遇事時說話的腰桿也直了許多。

朝野也有人尋思是不是皇帝獨自南巡“火氣”大,在濟南廢了朝鮮的國王,撤了山東巡撫,殺得人頭滾滾;到徐州罰了國丈,同樣殺得人頭滾滾;這是要廢大明的皇后和皇貴妃的節奏啊。

有人以為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出擊!寫本上奏請求廢后,奏本被內閣和司禮監同時打回不說還被嚴重警告,此乃陛下家事,如再上奏則解職回鄉。

似乎為了轉移視線,兩京的《京城週刊》與《江南春秋》事先約好的一樣,幾乎

在同一時間開始刊登文章,長篇大論的連續報道經典案件,探討《大明律》的作用和侷限。

如果真是預謀,倒也是成功的朝野的關注點吸引過去,再沒人去關心皇帝是否廢后的私事。

揮舞大刀的崇禎帝朱由檢“晚節”不保,刀收回時傷著了自己的家人,也承當相應後果;閉宮自省的田貴妃心高氣傲,終究沒邁過心裡的那道坎,傷心過度再次流產,最後心病成疾,鬱鬱寡歡,也是可憐。

大明後來流傳一句話,想將女兒送進宮中謀取富貴?勸君三思而後行,不要富貴沒到手,反陪了女兒卿卿性命。

內閣看到皇帝的鐵面無私,終於痛下決心對吏治下手。

發文要求各部、各行省開始整頓吏治、制定章程,清查賬冊,並組成聯合小組開始全國巡查,各部隨即開始整治工作。

吏部文選司公佈年新的《地方官員政績考評規則》、《吏員選定及晉升規則》等條文;稽勳司公佈年中的官員考評結果,部分官員遭到貶官、罷官處理。

戶部民政司公佈新的《行省府、縣評定政策》,調整了上、中、下等級的劃分,使評定更加合理;度支司要求各地清查歷年拖欠稅款,“打擊偷稅、漏稅”行為,稅丁四出嚴查工地工坊、商鋪,查出不少偷漏稅行為。

工部水利司要求嚴查各地水利建設,配合東廠和都察院對黃淮、瀘定河整治工程進行檢查。

刑部律法司開始整理《大明律》,準備逐步改變按《唐律》劃分原則,分類成民法、刑法、商法、軍法等,由相關部門進行整理、修訂;訴訟司清查大案、要案,糾正冤假錯案。

禮部的重點是修曆法,尚書徐光啟也抽空進行機構改革,成立禮教司、勸學司、教化司、膳食司等四司,負責禮法、教育、文化、後勤等四個方面,增加對宗教的管理

兵部:梳理北京、南京兩地的軍營屬地,督促各地的五軍都指揮司清查各地營區現狀,清查太僕寺資產。

督察院就不用說了,獨立於內閣巡視組外的御史,早開始四處巡視找各地官員的茬,東廠番子在暗中跟在後面跟著找御史茬。

各部一系列的動作從崇禎三年十月開始,一直到崇禎四年底才結束。

這次的成果還是豐厚的,涉及面雖比較大,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販夫走卒都涉及,但產生的反作用倒是歷次最小。

國初設立的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因問題較多,有些職權與其它機構重疊被撤併;太僕寺被裁撤,併入五軍都督府後勤本部

,剩餘資金劃撥戶部;太常寺併入禮部禮教司,光祿寺併入禮部膳食司;只保留了大理寺和鴻臚寺。

國初設立的三監同樣撤併,國子監並如禮部教化司,上林苑監併入內宮司苑局,欽天監保留。

大明體制變為六部兩寺兩院一監一府,將科學院提高到朝廷機構之一,其目的是很明顯的。

至於皇家海關總署、大明皇家銀行及皇家專利局等機構還在內宮掌控下,不到交出的時候;即使在內宮、皇商那種多重監管體制下,每年任然有人落馬,這時候怎麼敢交出致命的財權給四面漏風的戶部。

變革也自然觸及到前幾次改革涉及較少的地方吏員,這些吏員貪汙、欺詐的手法讓內閣巡視組的人都目瞪口呆,特別是太僕寺、戶部與工部各倉、場,貪腐、虧空最為嚴重、觸目驚心。

內閣終於知道大明的腐爛程度,如果不是皇帝在內宮重起爐灶,大明肯定早被玩完;斟酌再三,痛下決心,將各地倉、場重新整頓,與內宮、五軍都督府、海關總署等在各地倉、場合並不少。

至於那些問題的官吏,前後流放、處死近千名吏員和上百名各級官員。

官員的補缺還好辦,反正翰林院和原來南京各部還有不少人;麻煩的是吏員,從退伍軍人招聘部分只能抵基層的吏員;求助北京新學堂、皇商、乃至軍隊借調部分人員,才堪堪滿足要求。

內閣痛定思痛,終於同意了崇禎帝朱由檢的開辦新學建議,開始逐漸在官辦學府推行算術、地理、格物等教育。

巡視組制度最終被內閣保留下來,律法整理和修訂確是最艱難的,《大明律》最終定稿是在十年後。

備註:

關於本文設定的一些說明:

1、各部改革是依據業務組建各分分管機構,已在前文敘述過,只是沒有具體細說各部機構;古代六部都有具體細分,論述與現代不同或缺失,本文補充的是部分缺失的和習慣叫法的部門,其他不做說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2、“忠君社”實質是整個官僚管理系統,只是將派系的作用限制在合理範圍內;對於強勢的君主,任何派系都是君主派。

3、派系問題二:本文的文官體系,仔細分辨有“閹黨”、“東林”、“中間”、“元老”等派系;至於武官就更多,有嫡系、旁系:嫡系有“王府”、“京軍”、“邊軍”、“地方”及“學院”等派系;旁系有“皮島”、“海盜”、“衛所”等派系。

以後還會有“新生派”起來,所以不必過分強調派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