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十二年, 這樁無人知曉的父殺子案終於徹底了結, 他以後也可以安心做自己了。

崔燮將手在被面上抹了抹,從袖中取出香包按在鼻端, 聞了幾下, 淚水便滾滾而出。他將香包繫到腰間, 起身悲痛地喊道:“叫衡哥、和哥來,通知祖母……再派人到各家送訃報……咱們老爺故去了……”

崔老爺從那天夜裡中了丹毒, 竟又熬了十餘天的工夫, 家裡裝裹、棺材早都已備齊了,家人聞訊就上來裝裹。崔燮轉身離開, 去書房取了早就備下的摺子,命人遞往通政司乞丁艱。

弘治天子接到摺子, 不覺大為吃驚:“崔先生不是最擅長養生,他父親怎麼這個年紀便去了?如今正是用人的時候,朕還擬叫他兼個東宮屬官,怎麼就要丁憂了!”

高公公父子都跟崔燮相好多年,崔家的事, 除了崔燮跟謝瑛往金丹裡添東西他不知道, 別的都和自己家事一樣清楚, 當即答道:“崔侍講的老父當初因貪賄落入錦衣衛詔獄,後來官司斷明, 罰的他去榆林輸米。他一個讀書人, 哪經得住這麼來來往往奔波?當時生了重病, 就信了一個不知哪來的道士, 養著他在家燒丹煉藥,一吃就吃了兩年,這回怕是吃出的禍事……”

先帝憲宗就是信妖道、服仙丹,因中了丹毒,腹洩不止而亡的。如今崔家這位老父竟也是因服丹身故,天子不只同情,還有幾分感同身受,感嘆道:“又是這些妖道煉丹害人。崔先生自己就善養生,他父親怎地不信他,偏信了道士!”

覃公公適時誇了一把皇上:“崔大人的養生法雖有驗效,可養生時得先食素鍛體,非有大毅力者安能堅持得住?陛下是天下明主,不耽溺於美食安逸,可崔榷就是個尋常老人,哪能受得住這樣清苦的日子?又要長生又要安樂,也難怪他叫道士騙了,連他老母和那麼多兒子都勸不轉。“

天子感嘆了一陣,可惜崔燮這官職太低,夠不著奪情的底線,只能賜些綢緞布帛,給勘合路引,許他回鄉守制。

崔燮要回鄉,兩位國舅不好再住在老師家,便收拾東西回國丈府。祝舉人也要告辭,卻叫兩位國舅比老師還強勢地搶回家,讓他近距離體驗少年錦衣衛的真實生活,方便他取材寫稿。

這倆熊孩子真不能沒人看著啊!

張家兄弟帶著祝允明上門弔唁時,崔燮才知道這倆熊孩子幹出的事,忙替他們跟祝大手道歉,請他看在自己的份兒上原諒弟子一回。

祝允明大度地說:“侍生答應了給崔大人寫《少年錦衣衛》,不管如何,都得把文章寫定了再離去。大人府上如今正居喪,學生也不能再若無其事地留宿,國舅們此時相邀,倒省得學生另覓居住了。”

見他說的挺真心,不像含怨的樣子,崔燮才略松了口氣,道:“你若覺著住他們家不方便,就還回侍講府吧。我已將那邊託付給了謝大人家看顧,張家兄弟無事時也要去跟謝兄學武,你們要探討寫書的事也方便。你住的院子又與花園不相接,清清靜靜的,若有朋友也可叫到家裡小聚,比住外頭方便。”

說著冷冷掃了張家兄弟一眼:“別以為祝舉人替你們說話,為師就不問你們搶人的事了。”

兩位國舅後頸的寒毛直豎起來。

崔先生要折騰弟子,那花樣兒可是日日翻新,想避也避不了。哪怕他過不久就得扶棺回鄉,在京裡不也得停個三七五七的?這些日子就足夠把他們倆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了!

然而他們老師身當喪父之痛,性情竟比平常溫柔了許多,沒狠罰他們,只說:“我從前抄記了些洪武、永樂朝平海寇的記錄,還有日本國遣來國子監就讀的監生們的文章,都在我侍講府書房裡。如今應當是謝鎮撫遣人收著,你們就問他要書來抄一遍,原稿還給我留下。祝舉人寫《少年錦衣衛》時或能遇...著,他目力不佳,你們替他念幾遍,到他用不著為止。”

這!這都是他們將來當大將、滅倭國時用的著的東西!這還算什麼懲罰啊!

老師果然是傷心過度,都不用心罰學生了!

張鶴齡兄弟又傷感又偷偷地有點兒高興,忙不迭地應下來。

祝枝山也悄悄松了口氣——住崔燮家裡,那是翰林愛惜才子,教導提攜他,住在國丈家算怎麼回事?雖說這兩位國舅名聲還好,可再好也是外戚,他這個文人久居國舅府,叫人誤會了甘為外戚做清客,名聲可不大妙。

他誠心謝過崔燮,道:“侍生必定為大人寫好新書再走。”

崔燮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我倒不光是為了要你寫書強留你。就是你那眼鏡,王造匠他們正琢磨著,如今已做了一副單手拿的雙片眼鏡,你可以舉著它看書,自己調節遠近。只是驗不準你那眼睛配多薄的片子合適,暫時還不能做成花鏡那樣架在鼻樑上式的。”

祝枝山近視多年,手裡的鏡片也是放大鏡,還沒體會過雙眼一塊兒看見清晰世界的感覺,能有個手持的近視鏡已經心滿意足了,拱手謝道:“允明能重新看清世間,皆托賴大人厚意,何敢得寸進尺?”

崔燮溫聲道:“這有什麼,眼疾在咱們讀書人中也是常見的病了,受其困苦的不只你一人,我做這眼鏡也不只為你一人,而是想試出讓更多人能清書本的鏡片。只可惜水晶石太貴,其實用無色透明的玻璃片也可做出這效果,但燒製玻璃也不容易……”

也不知以後是跟別的穿越者一樣燒玻璃容易,還是索性推動開海,從外國買玻璃容易。

他憂國憂民,憂得都無心守靈了,送走了兩位國舅和祝舉人後便叫來崔啟,讓他時常組織居安齋見有的幾名畫師開會,靈感互相碰撞,研究出最合適的佈局再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終究是個翰林,當不了職業漫畫家,這個書坊得做成出版社模式,不能是個指著他主筆的漫畫工作室。

崔啟紅著眼圈應道:“是我們做得不到,叫大爺傷痛中還得想著書齋的事。往後我跟計掌櫃必當盡心盡力,把錦衣衛好生畫下去,不叫大爺操心我們。”

崔燮拍了拍他的肩膀,繼續囑咐:“你們自己揣摩著多畫幾套動畫圖片,不光要養生的,最好要能講出個故事來。用薄紙一張拓著一張畫,動作神情變化不求太精微,自己先試試手。小計掌櫃那邊也交你們聯絡,有事仍可往老宅寫信,我是在家守孝,又不是什麼都不能幹了。”

就是停靈期間,他該幹的事也沒少幹。

錦衣衛正畫到十四千戶出海,海圖和海船都得由他設計。崔燮白天在外頭接待弔孝的親友,晚上還要熬夜看現代片,從各種辦公室的牆面上找到世界地圖、某國地圖、海船模型……凡舉能用的都描畫下來。

這麼一天天熬夜看片畫圖,熬得他面色無華,眼圈青黑,滿眼都是血絲,比兩位父子情深的弟弟看著還像孝子。來弔唁的親朋們見著他都不敢多說什麼,都苦勸他不要哀毀過度,以免崔老爺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心。

崔燮白天困得打不起精神來,不用裝就是一副形容枯槁、心如死灰的模樣,晚上則守在靈堂前看片,刷足了孝子形象。直至守足七七,家裡幾處買賣都交待好,東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他才足足實實地睡了幾天,準備扶棺回鄉。

張國丈、李東陽等人直送他們到城外,還有些素不相識的少年書生也擠到城門,想看看他這位給天下才子編出教輔書的名士是何等風采。及至看到他素衣麻帶,不事修飾便俊秀超然的模樣,見到他揮筆錄下親友們送別詩時灑脫的舉止,眾人都不禁感嘆盛名之下無虛士。

如此年少、如此俊秀、如此風采,不愧是以五元壓天下,以侍講身份便躋身日講官的名儒!

只是...可惜他悲傷過重,不大愛說話,臨行時也沒慷慨賦詩一首。

眾學子滿足中微帶遺憾,跟著來送別崔燮的親友一道散去,出城之後的路,就要崔家一家人獨走了。

直到城外五裡亭下,一輛馬車忽然闖進了他們的視線。車裡的人掀開簾子,露出一張崔家上下都熟悉到極至的臉龐。

崔家車伕立刻拉停了車,回頭叫道:“大爺,謝大人來送咱們了。”

崔燮從車窗中探出頭,看著謝瑛微帶戚容的臉龐,眼中有驚喜的笑意一閃而過,很快又被他自己斂住,只餘下分別的不捨與悵然。

他從車裡跳下來,拱手道:“謝兄特來相送,崔燮感激不盡。這回我怕是要有兩年回不來,侍講府和兩位國舅就都交給謝兄了,待我丁憂期滿,再回來相謝。”

謝瑛道:“不用口口聲聲道謝,你我二人情同骨肉,兩家宅子更只一牆之隔,我替你照應家裡豈不是應當的?我從你家收拾了些你可能有用的東西,還有些是我的心意,都在車裡,你過來看看。”

崔燮不和他客氣,點了點頭,便上了他的車,看見了車上堆的幾個箱子。其中有他從中秘庫抄來的海圖資料、謝瑛弄來的火器書,有皇上賜的衣裳、綢緞,剩下的都是謝瑛給他贈別的禮物。

謝瑛撫著箱子裡的金銀,低聲道:“你在家鄉結廬守孝,我就是送你綢緞、玩器,你也不能擺出來用。我想了想,索性還是送金銀,你平常買東西用我的銀子,也就像我還在你身邊一樣。不過前些日子兵荒馬亂的,也沒怎麼親近你,臨別之際,你也給我留個表記吧……”

崔燮在腰間掏了掏,只帶了塊普通玉佩,也當不得什麼信物,還不如從前送的畫像呢。他把玉佩塞回去,嘆道:“這些日子光忙著崔老爺的事,倒耽擱了咱們自己的。這麼著,瑛哥,你過年時叫人來我家一趟,我送你件可心的東西。至於臨別紀念麼……”

他臉上漸漸綻開一個笑容,抬手按上謝瑛的後頸,用力吻了上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