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三年的冬日就在無數大臣起起落落的波瀾動盪中過去了。過了新年就是弘治元年, 元旦日文武群臣要到奉天殿朝賀,拜過天子就能享受十五天的長假了。不只崔燮,他的開山弟子張鶴齡兄弟也要跟著父親進宮朝天子。

崔燮已經不記著史書上張家兄弟作過什麼妖了, 但因知道歷史上的他們不是好人, 只要他們一離自己的視線就有點擔心。於是他趁著兩人還沒入宮, 先去問了翰林院前輩們外戚入宮的禮儀, 替他們惡補一把。

翰林院雖不是禮部, 但也存著前朝各種儀注檔案,除了萬貴妃家那樣受寵的外戚, 別人進宮都是按著規矩來的。

掌典籍的官員對他這個新狀元還是十分照顧的,問清情況後便開了典籍庫幫他挑出適合的儀注抄寫,還安慰他:“禮部自然會幫張國丈與這兩位國舅演禮, 崔大人倒不必擔心他們入宮失儀。”

何況天子與張皇後情誼甚篤, 小舅子們做得略有不周, 天子大約也不會計較。

崔燮怕的倒不是他們被計較,只怕他們倆出了錯也沒人計較, 積微成著,養大了他們的賊膽兒。這心思自然不為外人道, 他只跟典籍官道了謝, 笑道:“新皇初踐位, 大朝這樣的事宜自不可有瑕疵。他們雖年少, 卻是中宮的親弟弟, 更得做出個樣子來給人看, 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的。”

典籍官嘆道:“大人這份忠愛之心實叫人感佩。不過下官在翰林院待了數年, 也有些心得想勸大人——大人若不想背後叫人說一聲‘攀附外戚’‘夤緣得官’,不如還是疏遠些張家吧。”

崔燮拿著儀注的手在空中頓了頓,隨即露出一個淺淺的笑容:“不要緊,我又當不上閣老相公的,哪裡就這麼在意名聲了?”

反正他肯定能當個名垂青史的鑑人大師,後世出版社編《王陽明大傳》時也得把他這個第一個點出王陽明要當聖人的人寫出去,當世的名聲好點差點無所謂。

再說,把兩位國舅管緊了,弄不好將來還能借舅舅的榜樣扳正了正德呢。正德要是不寵幸劉瑾、不下江南,可能還能多活些年,生個好兒子,這就不用等嘉靖上位了。

讓嘉靖上位了能有什麼好處?

熬到幾十年後說不定謝瑛都當上錦衣衛指揮使了,難不成他就圖個陸炳上位,謝瑛能早點退休跟他同居去?呵,老了退休歸退休,男人的事業可是很重要的,絕不能叫嘉靖耽擱他!

崔燮越發堅定了要教好弟子的心,從庫裡抄了儀注回去,崔燮還寫了紙條貼在桌椅牆壁上,假布成宮裡的格局,叫兩名弟子在他家裡練習走路、見人、行禮。這兩個傻孩子穿上了新做的曳撒,又看見崔家到處都貼著紙條,只當又讓他們扮錦衣衛玩兒呢,練得倒比在禮部時用心。

元旦朝賀時進到宮裡,兩人也都像實地演練一樣用心行禮,全身上下規規矩矩、板板正正,特別給他們姐姐、姐夫作臉。弘治天子看了也高興,因體貼皇后思念家人,便特地留了兩位小舅子在後宮,夫妻們帶著小舅子一道用膳。

張鶴齡兄弟見了皇后也極有禮數,恭恭敬敬地叩拜,口稱“娘娘”。

張皇後親自上前攙扶起他們,心疼地說:“吾弟何須多禮,咱們姐弟仍像在家時一樣,只管叫姐姐就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家兄弟板著緊繃繃的兩張小臉說:“不可,娘娘身屬天子,弟弟們是臣,須得分個尊卑上下,不能像在家裡似的不講究。再說臣弟兄們是外戚,一舉一動天下人都盯著,若行止跟市井裡人那麼粗俗,外面億萬黎民都要笑話我們的!”

這可是真的叫天下人笑話,不是比喻!

他們老師跟謝鎮撫的關係特別好,說過幾年他們辦了大事,還能叫他們上錦衣衛連環事呢!他們要幹出什麼現眼的事,讓人畫到連環畫裡...,或是寫到戲裡……

二張兄弟對了個眼神,神秘一笑,都把脊樑挺直了幾分。

這倆人在張娘娘剛進宮時還儼然是兩個小紈絝,眨眼間就成了少年英材,弘治天子看著又驚奇又欣慰,遂問道:“這可是你們那位崔先生教的?”

天子平常只覺得崔燮本份內斂,讀書時擅思考,有教化天下寒士之志,卻不知道他教學生的手腕如此高明。

早知兩位內弟能讓他教成這樣,大朝之後真該留他下來問幾句。

張鶴齡正容答道:“回聖上,臣兄弟這數月來的確都在翰林修撰崔先生身邊讀書,蒙他盯著練了幾天的禮儀,才知道該如何應對君前。”

他們兄弟年紀還小,頭髮都沒梳起來,就擺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看著可笑之外還有點可愛。

弘治天子微微一笑,對張皇後說:“卿家兄弟禮儀周全,尊師重道,宜該有賞賜。他們的先生善教導弟子,也合當賞。”

張皇後別無異議,只擔心地問:“崔先生叫你們練習這麼久的禮儀,可累著了?聽母親說,你們平常還跟著先生習武,還成日早起繞著院子跑,你們真願意練這個麼?若是嫌累,姐姐替你們說情去?”

張延齡年紀稍小,還不像他大哥那樣穩得住,聽聞姐姐不許他習武,急得真嚷嚷:“我們真不累,只不過是跑幾圈,練了先生的呼吸功就一點兒都不累了!姐姐可別攔著不許先生教我們,崔先生人可好了!不光教我們吐納養生的仙功,還特為我們請來了錦衣衛謝鎮撫教我們真正的武功,我們好不容易才跟謝鎮撫學了兩天武,連一套□□長拳還沒練會哩!”

張鶴齡還端著個架子,拱手道:“娘娘疼愛臣弟,弟弟們銘感在心。不過崔先生教我等的都是有用的東西,弟弟們要為將來打算,不怕累。”

吐納仙功?

宮裡剛清出去一堆神仙佛子,皇后的弟弟就練起了仙功,這莫不是那些方士遺毒?弘治天子微微皺起眉頭,細問他們那仙功是怎麼回事,如何見得是仙功的。

因著國丈大人真把這跑步呼吸法當仙家吐納之法看,反而珍而重之,要在自己身上練出成效來才進獻天子,之前一直沒與宮裡的女兒女婿說過。這兩位國舅爆出“仙法”之名,才叫弘治天子與皇后聽聞此事,也讓聖上格外警惕這功法。

張家兄弟倒挺著小胸脯,格外自豪地把崔燮糊弄他們的那段什麼吸取日月精華,吐納陰陽二氣的說法倒給了天子姐夫,還炫耀般地說:“崔先生還把這功法教給謝鎮撫了,謝鎮撫說現在錦衣衛都這麼練,我們也是錦衣衛人,自然也得練!”

他們自顧自說得起勁兒,沒注意到天子的臉色從開始的緊張警惕漸漸放鬆下來,最後竟忍俊不禁地笑了笑。

什麼仙法,果然就是哄孩子的。

一說是謝瑛用在錦衣衛操訓裡的法子,天子就明白了。

同知朱驥在成化年間就上過摺子,說是北鎮撫司鎮撫使謝瑛上策,要在將士訓練中加入長跑數里一項,以養其綿長氣息,增長其體力耐力。既是這種軍營都能用的法子,至多就是個普通武人煉體法,與李孜省等妖道的法子全不相同……

弘治天子想起先皇因服了宮中妖道進的金丹而致腹瀉不止,宮車晏駕,不禁又勾起了喪父之痛。只是大過年的不好流淚,他閉了閉眼,忍回淚水,嘆道:“你們兄弟便跟著崔先生好生讀書練武吧。吐納之法不論,錦衣衛奏疏中已說這長跑的法子極能強身健體,只有好處的。”

張皇後看出丈夫容色微戚,便親手盛了一碗湯遞過去,叫他藉著湯上飄的靄靄白氣遮一遮臉,體貼地說:“今日朝會,皇上也著實辛苦了,先吃些熱湯,叫我這兩個小兄弟自己吃罷。”

天子朝皇后笑了笑,低頭用湯。

張鶴齡兄...弟也不是全沒個眉眼高低,聽姐姐說皇上累了,馬上又端起外戚榜樣的架子請皇上休息,要告辭出去。

張皇後留住他們,問了問在崔家吃住的好不好,受沒受過先生打罵。

兩位國舅近日玩錦衣衛遊戲玩得上癮,完全忘了先生當初逼他們寫文章的痛苦,美滋滋著說:“崔先生人極好的,從不打罵人,只教我們背律例、讀四書、寫文章。不讀書時還叫我們看外頭最時興的錦衣衛院本和連環畫,請了謝鎮撫、王大人和王公子那些個英雄好漢來家裡給我們講故事……”

真想叫皇帝姐夫下個旨,讓謝鎮撫也住在崔先生家,天天教他們練武,帶他們扮青天大老爺審案哪!

弘治天子也放下湯碗,打起幾分精神說:“他弄出來的教書法子果然還是與眾不同。從前他做《四書對句》,又給朕出過新樣式的考題,已見奇思,正經教導起兩位內弟來,似乎手段更多了?難怪先皇在日便以為他是堪為天下師的人,還幾度指他做朕的講官……”

其實憲宗指崔燮做展書官是給自己用的,可自己沒用上,現在讓兒子用了,也可算是他指給兒子的官兒。

天子唏噓幾聲,吩咐內侍將給崔燮的賞賜再加厚幾分。加了老師的,又不好不再加加學生的,他便和顏悅色地問兩位內弟:“你們有什麼想要的,也可與朕說。”

張鶴齡兄弟眼下最想要的就是謝鎮撫,再退一步是想跟王守仁出關轉轉,這兩條都是他們在外頭坐地打滾兒都求不來的。

倒是王項禎將軍常能抽空陪他們出城騎馬打獵,不須求姐姐姐夫就能要到。不過當著大姐的面,他們提都不敢提出關的事,於是就仗著姐姐寵愛,姐夫脾氣軟,先生又不在眼前,賊兮兮地求聖上:“皇上能不能下旨叫謝鎮撫常來崔家,最好能住在崔家?”

謝鎮撫一來,他們就不用寫文章,還能排演錦衣衛的案子,這日子可太美了。

可從來沒有天子下旨叫一個大臣住到另一個大臣家的事。弘治天子搖頭嘆道:“這怎麼成,哪有朝廷下旨叫著兩戶臣下合成一戶的,這豈不是胡鬧麼。”

張家兄弟可憐巴巴地說:“我們也不是要謝家改住到崔家,就叫謝鎮撫多來教教我們不就行……”

張皇後實在捨不得兄弟難受,便坐到天子身邊說:“臣妾的兄弟們只是想和那位謝鎮撫學武藝,這又有何難?叫他們也能出入鎮撫司,找謝大人學武不就是了?”

張鶴齡、延齡內心掙扎。

去鎮撫司當然好,他們早想正式當個錦衣衛,跟著前輩們巡街去了。可是……可是若他們天天能去鎮撫司,謝鎮撫不來崔家了怎麼辦?那他們就又得寫作業,還不能自己排演案情了呀?

一家子姐弟心意不通,險些釀出了讓國舅們逃不了作業的悲劇。幸好天子聖明,沒聽皇后之言,斟酌出了個正經主意:“兩位內弟年紀尚小,不合去北鎮撫司那等凶煞地。他們有崔愛卿教導,此事也不急在一時,來日謝瑛若再辦好什麼差事,論功行賞時,朕便賜他一處離著崔家近的房子……或是等崔燮有功,賜他一處與謝家相鄰的宅子,總之叫他不當值時方便教導你們便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