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書房的請假請得非常順利。

衡玉在休息的時候與翰林院李掌院說了自己的打算, 李章平直接答應了他, 還說道:“我還以為你在京城玩得脫了,已經忘記了自己還要參加科舉呢。”

衡玉與葉扶風同為五皇子伴讀, 日後若是五皇子真能登上那個位置, 那麼他和葉扶風絕對是五皇子的親信無疑。

但問題是衡玉不比葉扶風。葉家本就是世家名門, 又是外戚, 待葉扶風出仕,起點比一般人不知道高了多少。而許家則是清流,以讀書科舉晉身, 衡玉若要在朝堂上有所作為, 科舉是必經的途徑。

李掌院教了衡玉這麼些年,也算瞭解這個孩子。更何況他這些年看著看著,也算看出了一些苗頭——衡玉雖為五皇子的伴讀,但本身與五皇子和葉扶風卻算不上親近。

這小子快活了這麼多年, 日後若是沒有權勢庇護,又哪裡能繼續瀟瀟灑灑, 必然要向權勢與現實低頭。

老人家一世文臣傲骨, 自然不願這個從骨子裡都透著驕傲張揚之意的孩子在權勢現實面前低下頭。

衡玉聽李掌院這麼說,不以為意,“如果我真不打算去科舉, 都不用您出馬, 我爹能打得我在床上躺一個月下不了床。”

李掌院斜睨他一眼,這小子就繼續胡說吧,據他所知, 許斐只打過衡玉一次,還只是拿棍子追了很久,打都沒打上。

消息來源:同樣經常聽衡玉吐槽許斐,而且在這方面訊息更加靈通的範琦。

具體原因:方浩看許斐實在太可憐了,於是有一回帶許瑜回許府的時候陪許斐喝酒,不小心說漏嘴這件事。

導致後果:衡玉的逃跑技能完美暴露,許斐反被妻子母親教訓,方浩同樣被妻子丈母孃教訓。

李掌院不給點其他的反應,衡玉乾巴巴說著也沒意思,果斷換了個話題,“我怎麼說也算是您教出來的,如果不考個小三元哪裡對得起您。”

“你小子別給自己戴高帽,萬一考不出個小三元,你就給我等著。”

李掌院對衡玉的水平也是有所估量的。伴讀之中,以衡玉的成績最好,不比他那已經中了小三元、如今正在備考鄉試的嫡長孫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根本不擔心衡玉考不中秀才,現在的問題只是在於名次如何。

畢竟江南乃文教興盛之地,藏龍臥虎,他認可衡玉的才學,但有時候得中頭名,不僅需要實力,還需要那麼一點飄忽的運氣。

聊了一會兒,李掌院就揮揮手把衡玉打發走了,懶得和他在這裡瞎扯浪費時間。

衡玉也不在意,走之前還以考試緊張需要師長的庇護為由,從李掌院那裡又順走了一塊名硯,把李掌院氣得差點維持不了自己閒淡如鶴的文人雅士氣質。

這臭小子,都順走他多少好東西了!

其實還真不缺好東西的衡玉表示,他只是比較享受從大佬手裡搶好東西的快感。

在李掌院這裡請完假後,衡玉方才把這個訊息告知趙函和葉扶風。

趙函和葉扶風自然也都是表示支援的。

趙函望著衡玉,一瞬間眼裡閃過一絲複雜,快得讓人捕捉不到痕跡,“你可還要與父皇道別?”

認識那麼久,趙信又不曾刻意隱瞞,趙函自然知道衡玉極得趙信看重。

有時候他看著,甚至能很清楚地感覺到,趙信對衡玉比對他還要好上幾分。

他的父親,清楚知道他這位伴讀喜歡吃什麼,喜歡看什麼型別的閒書,甚至會在處理完繁重的朝政後,親自教導許衡玉的書法和畫作。

身為兒子,對父親怎麼會沒有濡慕之情,所以有時候,即使身份尊貴若趙函,對待衡玉的態度在親近中也難掩一絲絲複雜。

衡玉聽到趙函的話也沒否認,“只是不知陛下方不方便。”

“無妨,今日上完課後你便與我一道去見父皇吧。你這一趟去江南,起碼也要走上半年吧,還是親自道個別為好。”趙函溫聲道。

十一月初出發,明年二月參加縣試,再到府試、院試,起碼也要到明年四月底才能返程回到京城。

衡玉俯身,恭恭敬敬道了謝。

趙函望著衡玉,擺擺手示意無妨,只是心中越發覺得不得勁。

他不是第一次向衡玉表示善意與親近,就連葉扶風也經常去許府找衡玉,但不知為何,衡玉與他們總隔了那麼一層,就好像一直在刻意保持距離一般。

趙函微微搖頭,把這些思緒放到一旁。上完今日的課後,天色還早,他便帶著衡玉一道去找趙信。

趙函向趙信問候了幾句就找了個理由離開了,徒留下衡玉在御書房。

趙函離開之後,衡玉比起剛剛明顯放鬆了許多。

燻爐裡的檀香在燃燒,室內的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檀香氣息。衡玉環視了一眼御書房,不贊同道:“美人哥哥,室內太悶了。”

趙信笑了兩聲,用眼神示意劉禮,劉禮便退到窗邊,小小開了個口子透氣。

趙信揮手示意衡玉過來,然後吩咐魏賢,“去把放在西北角那的那幅畫作給朕拿過來。”

目光轉向衡玉,趙信說道:“昨日下面有人呈了一副吳大家的畫作給我,原還想讓劉禮過去上書房找你過來一起欣賞,沒想到你倒是先過來了。”

魏賢已經把畫作拿過來了,沒有打斷陛下的話,自己小心把畫作卷軸一點點在書案上攤開。

趙信喜歡書畫,衡玉在這方面向來也有研究,眼力更是不比趙信差。趙信每每得到這些難得的書畫,總喜歡找衡玉一道鑑賞一番。

衡玉走到書案前,站在趙信略靠後的位置,陪他一起看這幅畫,閒談一般把自己要回老家考科舉的事情告知趙信。

趙信眼神略一恍惚,“玉兒如今,都要考功名了啊。”

記憶之中衡玉軟糯糯喚他“美人哥哥”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他看著長大的孩子竟然已經到了要考秀才試的年紀了。

“待我出仕,便可以為美人哥哥效力,與您譜寫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衡玉目光落在畫上,這一句話非常自然就出口了,沒有煽情與醞釀,就是他心底最純粹的想法。

趙信朗聲大笑起來,剛剛從一場傷寒中痊癒的帝王身上已經披上了厚厚的皮襖,原本蒼白的臉色因為這一笑而染了幾分血色,顯得精神了不少,“玉兒以後想當什麼官?”

衡玉揚眉,“待日後,我便做您的首輔如何?”

趙信又是大笑,只以為他在開玩笑,也沒在意,“反正啊,朕與玉兒,百年千載後定是史書之上的一段佳話。”

笑得開懷,趙信一掃前幾日的低沉,心情好了不少,又留著衡玉聊了會兒天,一道用過晚膳後方才派人送他回許府。

十一月初,衡玉坐上南下的船,前往江南。

早在衡玉做了決定回老家參加科舉第二天,許斐就已經派了許府二管家南下,提前回去安排好一切。

衡玉回到老家後,因為家中已經沒有親近的族人,所以只在第二天去了族長那裡問候了幾句,此後就一直呆在宅子裡安心溫習。

二月縣試,三月府試,四月院試,衡玉從未擔心過自己的水平。

答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考官的偏好,以衡玉的家世,這些東西稍稍打聽就能瞭解到。

出來的名次也在他意料之中,小三元就此收入囊中。

十二歲的小三元,也當得起一句神童了,再配上他的家世背景,未來不愁好前程。在參加學政主持的宴會時,學政待他的態度一直很和善。

別人給你臉,你自然也要還回去的,這些應酬之道衡玉並不陌生,一場宴會下來也算是賓客俱歡。

至於其他參加宴會的人心底是什麼想法,衡玉就不在乎了。

參加完學政主持的宴會後,衡玉回到住處,二管家聽聞衡玉回來了,不敢耽擱,匆匆跑過來,把手上的信遞給衡玉,“少爺,京中來信了。”

衡玉接過信,以為只是尋常的問候,也沒在意。他換了一身衣服,洗漱過後,方才就著臥室裡燃得明亮的燭火翻看信件。

一目十行看完信後,衡玉目光沉了下來,那雙剔透的眼眸深沉若墨。他緩緩抬手,把手裡的信箋移到燭火之上。

燭火躍動,點燃信箋,火焰一點點往上蔓延,衡玉手裡的信箋一點點化成灰燼,散落在桌面上。

“來人。”他提高聲音喊道,“進來收拾一下。”

聽到他聲音的小廝連忙跑了進來,望著桌面上散開的一堆灰燼有些沒反應過來,但看著衡玉的臉色不敢多說什麼,連忙跑去拿了東西過來處理。

在小廝端著碎灰燼出去前,衡玉淡淡道:“去看看二管家睡了沒,若是沒睡,便告訴他,我們找明日的客船回京。”

“啊。”小廝一怔。

如今院試錄取名單剛公佈,他家少爺中了小三元,自然應該留在江南這邊應酬一番再回京的,之前少爺也是這麼與二管家吩咐的,但如今卻突然改了主意。

小廝餘光掃過被他清理掉的信紙灰燼,聯絡到京中的來信,突然不敢再想下去,低眉順眼應了聲“是”走了出去,順手給衡玉帶上了房門。

衡玉熄了蠟燭,接著微弱的月光走到床邊,躺了上去。

許斐給他的信沒說什麼家長裡短,只告知他一件事,年後陛下重病一場,纏綿病榻半個月,整個年節京城上空都籠罩著一團陰霾。

一直到二月初趙信稍稍恢復元氣,能夠理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內閣大臣全都喚進宮內。在所有閣老的見證下,命禮部尚書擬寫奏摺,立五皇子趙函為東宮。

比起未來才會出現苗頭的外戚之亂,眼前若是不冊立東宮,趙信當真出了什麼意外,產生的影響才更加大。

人算不如天算,趙函如今已貴為東宮太子、一國儲君,日後若衡玉想推行新政,趙函亦會成為他的最大阻礙之一。

衡玉閉上眼睛,沒有再想這個問題。

推行新政這件事,無論如何他也一定要做。現在他只擔心趙信的身體。

衡玉比原來與許母等人說好的時間要提前半個月回到京城,但許斐那邊早有預料,算準了大概的時候讓下人日日去碼頭等著,這一日便把衡玉等人接回了府中。

許斐沒有提前向許母和宋子衿透露風聲,以至於兩人看到衡玉後都很驚喜,對著他一陣噓寒問暖。

到了晚上,許斐當值回家,方才找了衡玉去書房談話,把那些事情詳細告知了衡玉。

衡玉聽完許斐的話,眉心微蹙,嘴角抿得用力,泛出淡淡的白色,“葉黨竟然敢如此行事!?”

在趙信病重纏綿病榻之際,竟然讓葉黨一些官員到宮門前跪下請願,請求陛下早立太子以固國本。

以勸諫之名行逼迫之實,葉黨行事真是越發張狂了。

衡玉垂下眼,又恢復了平靜,只不過出口的話沒有他身上氣質那般溫和,“去宮門前請願的官員名單,還請父親給我一份。”

許斐微微蹙起眉來,“你要名單做什麼?”

“他們在宮門前請願,搏取名聲,搏取仕途。竟然是在賭,那便要做好輸的準備不是嗎?”衡玉輕描淡寫。

許斐看著他,突然搖頭嘆了口氣,“玉兒,爹突然看不透你了。”

在他不知道的時候,衡玉到底做了多少佈局?

其實衡玉一開始並沒有刻意做什麼。早在最開始,他借“宋氏書坊”做這些暗地裡的佈局只是為了自保,後來他想要支援趙信推行新政後方才轉了方向,把暗地裡的佈局繼續擴大。

想要整治這些馬前卒,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衡玉不急著出手,既然要清算,自然要一擼到底,而且不能讓人看出破綻來。

六月初,日子漸漸入了酷夏,衡玉恢復了伴讀的生活,也見到了趙信。

衡玉不曾提及過任何關於冊立東宮的事情,趙信也沒有提過,兩個人只是鑑賞了畫作,衡玉把在江南看到的美景述說了一遍,還把自己閒暇時畫的風景圖送給趙信。

又重新恢復了這種看似平靜的伴讀生涯,唯一與以前不同的地方大概是,趙函已被冊立為太子,是這一帝國名正言順的未來繼承人。

這一年,京城剛剛入冬,邊境那邊突然快馬加鞭傳來訊息,說邊境那裡如今已經連著飄起了好幾天的鵝毛大雪。

有些有經驗的人做出推論,邊境可能會有大雪災發生。邊境的官員自然不敢耽擱,當天立馬讓人快馬加鞭把訊息送回京城。

“風調雨順了好幾年,如今突然出了這些事,總讓人有些不好的預感。”衡玉仰頭,天空突然飄起了冰涼的小雨,衡玉伸出手接起細細的雨水,感受著空氣中瀰漫的涼意。

對於邊境的雪災,朝廷反應及時,未免災情擴大,已經提前播下了救濟糧和銀子去賑災,還派遣了專門的監察御史跟著運糧隊伍一同前去邊境。

衡玉沒有繼續關注邊境雪災的後續,因為發生了一件大事——許母染了重病。

冬日飄雪,許母那日起了興致,出去院子賞雪,卻不小心染了風寒,原以為只是個小病,沒想到卻一連纏綿病榻數日。

許斐遞了牌子上去請了太醫來看,太醫診斷之後便避開眾人,隱晦地向許斐搖了搖頭。

醫病不醫命,老人家年輕時身體落了病根,這些年一直沒有能夠根治,如今看似只是染了風寒,實則已是大限將近。

這些事情許斐沒有透露給許母,不過對著衡玉,他直接把太醫的診斷說了出來。許母極疼衡玉,一直掛念這個孫子,在母親最後的時光裡,她定然也是願意讓衡玉多陪陪她的。

老人家對這些事情其實意外的敏銳,在某天吃飯之時突然輕聲問許斐與衡玉,“我是不是大限要到啦。”

許斐眼眶一熱,低下頭掩飾住自己的異樣,收斂好心情之後方才笑道:“母親不過是染了風寒罷了,哪裡就這麼嚴重了。”

許母搖頭,“莫要誆我,我昨晚做夢夢到你父親來接我了。”她的目光慈愛柔和,落在了衡玉身上,“只是遺憾,祖母沒能看到玉兒娶妻。”

衡玉抿唇笑了笑,“祖母也沒能看到我金榜題名。”

老人家坦然得很,“看不到咯,不過祖母可以想象得到,玉兒定然坐在高頭大馬上,讓這京城中的小娘子都看花了眼。”

這個話題未免太過不詳,許斐不願在這個話題上停留,硬是轉移了話題。

興樂十九年,衡玉滿了十三歲。冬春之交乍暖還寒,今日難得出了大太陽,照得庭院暖洋洋的,但整個許府卻無人察覺到外邊的暖意。

主院之中有哭聲響起,整個許府的下人已經麻利行動起來,把顏色豔麗的東西都收起來了,換上了素色的用品。

次日,吏部左侍郎許斐上書,要扶母親靈柩回江南老家。衡玉同時辭去伴讀之位,陪伴父母一同回老家為祖母守一年孝期,孝期之後便安心留在江南備考鄉試。

在許斐離開京城之前,趙信微服出宮去找了許斐,與許斐略說了些話,便道出自己今日真正來意——他此來主要是為見衡玉。

六年時間,當年那個臉上帶著嬰兒肥的孩童已經長大,穿著一身孝服站在那裡,若庭前芝蘭玉樹,又好像一把未出鞘的劍,鋒芒盡數斂於表象的溫和之下。

趙信與衡玉一同在涼亭裡坐下,有下人為兩人端來茶水。

衡玉沒有假他人之手,親自為趙信與自己斟滿了茶杯。

春風習習,觸手溫熱的茶杯慢慢也失了那份溫熱,衡玉飲了口茶水潤喉,“美人哥哥,你是不是在擔心。”

趙信目光落在庭院正中間那朵灼灼盛放的海棠花上,聽到衡玉的話方才把目光移轉到他身上,先是一嘆,“近日玉兒消受了不少。”

方才回應他剛剛的話,“我朝看似花團錦簇,實則內裡空虛,就連昔日向我朝俯首稱臣的外族都起了異心。邊境剛剛度過了雪災,正是民生凋敝之際,羌人此時突然陳兵邊境,並派人前來向我朝索取歲貢。”

他摩挲著光滑的杯沿,苦笑道:“方嚴方浩多次在朝會上請求出兵,朕難道不想打嗎,但是能打嗎。”

邊境雪災,而青州一帶則出現了地動,單是賑災的銀子就是一筆鉅額數字。

所以到最後,趙信自然也覺得應該出兵,但是以如今國家的形勢,哪裡撐得起發動這樣一場對外族的戰爭呢。

“幾乎所有閣老都傾向於納歲貢,待過幾年民生恢復國庫充盈後再發動戰爭。”

衡玉靜靜聽著,沒有打斷趙信的話。待趙信說完,他方才問起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邊境雪災,青州地動,朝中是不是有些聲音說這是天降責罰,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上天之怒。”

帝王授命於天,既然天降責罰,那麼需要站出來承擔責任的人不是文官之首的內閣首輔範琦,就是趙信。

範琦已經老了,不復當年的精神勁。趙信一直是一個寬厚到有些優柔寡斷的帝王,他會把罪名都推到範琦身上嗎?

以衡玉對他的瞭解,一瞬間就得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趙信自然是不會的。

搭在石桌上的手突然握成拳,衡玉微微蹙起眉來,“美人哥哥,是打算下罪己詔嗎?”

“罪己詔”,顧名思義是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自己過錯的一種口諭或是文書。[注]

趙信露出了今天見到衡玉以來的第一個笑容,“玉兒果然瞭解我。”

身為帝王,有幾個人不願自己流芳千古,於史冊之上留下千古美名,所以有多少位帝王,有勇氣站出來,為自己下罪己詔。

衡玉在腦海中思索了一番,依舊發現自己無法出聲去勸說趙信三思。

若是趙信不承擔罪名為自己下罪己詔,那麼該站出來承擔罪名的人,就是他的師祖範琦了。

老人家一生清正廉明,在首輔之位戰戰兢兢不敢有片刻懈怠,臨到老了,半隻腳已經邁入土裡了,難道還要把他推出來嗎。

衡玉知道,趙信也是如他一般想,所以才決定給自己下罪己詔的。

“可我一直希望我的陛下能流芳千古,被後世永遠銘記稱道。”衡玉與趙信對視,換了個稱呼,擲地有聲道。

趙信被他眼中的認真觸動,卻是出聲勸阻了他,“哪又能真的流芳千古不留一絲罵名呢,朕又不是聖人。”

就算是聖人,有時候也要承擔不認可他之人的誹謗與詆譭,更何況是站在高處決策的帝王呢。

“陛下不是想要推行新政嗎?”

國庫空虛,重文輕武,冗官冗兵。

昔日的制度如今已經成為了阻礙這個國家向前發展的最大障礙,要想讓國家恢復新的生機,那麼只有一條做法,那就是進行新政改革。

可是改革,又哪裡有這麼容易。

趙信苦笑,“怕是朕有生之年,也無力推行新政了。”

世家高官根深蒂固,相互之間的聯絡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趙信想要改革,但是改革勢必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如今只有那些身後沒有家族勢力支援的官員願意站在他身後支援他,但是這樣的力量,相比起聲勢浩大的葉黨,太過單薄了。

而且除了這些高官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

“皇后出身葉家,近些年來函兒受皇后和葉尚書影響甚大,自年初立了太子後,他的態度逐漸明朗起來,分明就是反對新政的。朕的身子還能撐幾年,待朕……”

望著衡玉的眼神,趙信終於沒有把那個不吉利的詞說出來,“待函兒登基之後,新政勢必沒辦法再推行下去。甚至於昔日支援朕進行改革的臣子,也會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受到牽連。”

“但陛下知道,改革才是對這個國家最正確的做法。”

“是,朕知道。”

“那陛下還想要改革嗎。”

“自然是想的。”他早已想了十幾二十年,哪裡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只要陛下想,那麼這個新政,就一定會推行下去。”衡玉望著趙信,輕描淡寫間作出了自己的承諾。

他明知前方有千難萬阻,但若是趙信想做,那他便也會將自己遞上去,做趙信手中利刃。

“陛下給我三年時間,三年後,我必金榜題名,踏入朝堂。”

他俯下身子,緩緩向他所效忠的帝王行了一禮。

作者有話要說:  罪己詔的定義主要摘自百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