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行發現自己的文字竟然產生不少裂紋,當方天行想要出手的時候,文字竟然裂開,露出全新的文字來,全新的文字雖然不多,卻有一字千鈞之力,發人深省,給人啟迪。

無數的文字重新組合排列,剔除掉其中那些不夠優秀的,留下真正珍貴的。整個大道下,整個宇宙裡,所包括的天地,自然各個物種間的統一和諧。背棄這統一和諧的自然之道,帶來的便是自身對萬物的貪婪,以及對死亡的恐懼。

主題的昇華指的是擴大作品所敘事件的意義、提高主題的容量,使文章的意旨能夠進入一個更加開闊,更加高遠的境界的手段和過程。

所謂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大膽的走近文字吧,不怕否定,不怕出錯,懷著一顆淡然的心,釋放自己,去享受靈魂深處的愜意和感動。

文字只是軀殼,但若是作者給它賦予了一定的情感,那它就有了靈魂,就有了感染他人的能力。

如果你的文字是華麗精緻的,讀者得到了美,懂得了欣賞。如果你的文字是風花雪月的,讀者得到了憧憬,懂得了纏綿。如果你的文字是真情演繹的,讀者得到了溫暖,懂得了愛與被愛。如果你的文字是告誡世人的,讀者得到了哲理,懂得了真諦。

文字會開花,文字會說話,文字是人思想的傳遞,也是人靈魂的永恆。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文字的人,如果你願意聆聽文字靈魂的聲音,那麼,文字就會化成一顆種子,在你的心底,發芽,開花……

方天行的文字重新開始變化,變得更加的完美,體現出真實的文字之美,越來越優秀,越發有一種《無上正道》的味道。看到方天行的蛻變,楊安也是極為感慨,如今的方天行已經越來越展露出少年神級作者的風采了。

周邊圍觀的人看到方天行的異變,感覺眼前的年輕人似乎有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感覺方天行的作品有了極大的昇華,有不少人發出驚歎。

“他的作品似乎已經有一絲接近那些少年神級作者,日後成就不可限量。”有人驚訝的說道。

方天行笑著說道:“大家過獎了,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網路作者,努力為了給大家創作更優秀的作品,實現自身的意義。”

眾人都明白了方天行的意思,紛紛離開走到老師傅那裡,再看看舞臺上那些人充滿激發的表現,忽然感覺完全無法透過他們看到人類

社會的未來。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大家根本沒有對那些低俗表演的男女做出痛斥,而是漠然的離開。人心中的陰暗之處會試中存在,但是人們還是渴望光明,支撐人們希望的總是光明的未來。

看到觀眾過來,老師傅心中鼓起勇氣,他招呼幾個徒弟,幾人開始表演。老師傅恍然間想到幾十年前,自己學徒的時候,也問過師傅為什麼這麼累。

師傅笑著告訴他:“做手藝的人,不是要聰明絕頂,而是要蠢和笨,那些聰明的總想著投機取巧。可是只要是真正產生價值的產業,只有實實在在的做事才能創造價值。”

他一直記著師傅的話,老師傅以嚴肅認真,忠於現實的態度獻身雜技,他認為雜技要做對人們有益,肩負改造社會的責任。老師傅開始表演,用自己的行動一板一眼的來給徒弟們做示範,教會他們重要的東西。

徒弟們有點似懂非懂,不過他們也知道那些男女的做法是錯誤的,利用人性的弱點賺取注意力是卑鄙的。雖然是捷徑,但絕不是對社會有益的,絕非值得學習的物件,相反的那些堅守正道的人才真正值得尊敬。

年老的師傅嫻熟的進行表演,老師傅對徒弟們說道:“這麼多年的手藝丟了可惜,我們這門手藝屬於服務行業,哪有別人需要服務的時候,我不在的道理。經常表演就是想告訴大家,不管你來不來,我都在這裡。哪怕有一天沒有人需要我了,也許再堅持一兩年吧。要不,等有一天幹不動再說。”

老師傅的堅持令人敬佩,表演結束之後,老人累的昏倒了。方天行連忙過去扶起他,和幾個徒弟一起把老師傅送回家。老師傅和徒弟們住在都市的偏僻角落,這裡似乎是一處很普通的民房。

然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雜技團並不是如此寒酸。上個世紀人們的文化生活相對單一,雜技團的雜技演到哪裡,哪裡都是爆滿,十分有人氣。

甚至雜技開始轉向出國演出,到了90年代後期,人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雜技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加上十幾年來我們提倡的都是大晚會的薈萃演出,舞臺也沒給雜技更多的展示機會,所以雜技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弱了。老師傅本來早已退休,可實在是放心不下,又再度重返舞臺。

雜技的光輝在一點點黯淡,從老師傅的經歷也能看出來。自從雜技團沒落後,越來越多的老演員陸續離開,導致雜技團的節目質量下降。再加上資金不足,喪失了

演出場地,流失了觀眾。

那個時期成為雜技團發展的一道坎。因為人員斷層,那些新來的演員那個時候都紛紛挑起大梁,說實話,我們應該接受更多綜合性的訓練。

徒弟們告訴方天行,這裡曾經是有名的雜技一條街,曾經在這裡有著許多的耍雜技的人。最多的時候,這裡一條街上有著二十多家雜技團,說起雜技,周圍的人們自然會提起老師傅。

從剛會走路開始,老師傅就開始接觸雜技。當初家長帶他報名學相聲,可是他覺得隔壁的雜技班更好玩,成天往那裡跑,後來他就跟家長說自己要練雜技,死纏爛打一個多月,才走上了雜技的道路。

老師傅是這裡最早做雜技的,也是現在最後一個還在做雜技的。因為太苦太累,現在已經很少有家長願意讓孩子來學雜技,已經許多年沒有新人加入。

雜技是個髒累活,還是有一定危險的高空作業,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吹日曬,都得不停的練習。這個行業需求量越來越小,掙錢越來越難,也沒有多少人會這門手藝了,老師傅還是在堅守。

這時,老師傅突然醒過來,看到方天行,有些奇怪。他的兩個徒弟告訴他,是方天行送他回來的。

老師傅有些感慨,和方天行說起他這些年做雜技的故事,來到院子裡,老師傅著滿牆的老照片陷入了回憶。

“雜技的語言是互通的,肢體的動作,幽默的精神,這都是國際上的通行證,是我們文化的標誌。”老師傅這樣感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與同齡人相對開放的環境不同,雜技演員的生活圈子十分封閉:“十幾年來的同學就是十幾個天天一起練功,表演的同行,其他的社交機會很少。”

然而年輕的徒弟們,還是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線上線下的活動,結交了許多朋友。

“我在生活中,不太主動說自己的職業。”老師傅告訴方天行,許多人知道她是雜技演員之後,會問許多奇怪的問題,有時覺得很尷尬。

最讓他難受的,是許多人透過文章或者影片瞭解雜技這項職業後,對他不是理解和欣賞,而是嘲諷和同情。

“別人知道我們的練功過程很辛苦很威險,就把我們當異類來看。表演時,有觀眾發出嘖嘖嘖的聲響,這樣的同情讓幾個徒弟很心寒。沒有哪項藝術的訓練是不辛苦的,我希望大家學會欣賞我們的表演,這是對我們辛苦付出的最好關懷。”老師傅感傷的說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