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戰爭決定排名,大陸上的勢力重新洗牌,雖然不是激烈的滅國之戰,波及的範圍也比較小,但也讓各方勢力重新看清了對手,審視自己,迎來難得的喘息之機...

以前錯綜複雜的勢力也開始變得涇渭分明起來,除了損失最為慘重的姜氏部落,其他二國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只要有和平的發展時間,很容易快速的恢復過來,特別是營銷最小的有熊部落,他們本就不是這場戰爭的主角,再加上提前的警示,所受的攻擊更是微乎其微,可以算作是最大的贏家,但要說從其中獲得什麼樣的好處,卻也是沒有的,抱著只防守不參與的態度,避其鋒芒,也算是獨善其身的。

有熊城距離現在的蚩尤城距離比較遠,而且自從蚩尤軍佔領原先的姜城以來,對周圍加強了嚴格的管控,外方勢力很難滲透進來,這就造成了蚩尤城這幾個月的時間,處於外界封鎖消息的情況,所以其他二國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等到蚩尤軍大部隊撤離好幾天以後,他們才發現隱隱有些不對勁,戰爭一直處於停擺的狀態,本來就讓中原二國多有不舒服,就像自己的身體裡插入的一個釘子一般,想要直接拔出,又不敢輕易嘗試,畢竟這根釘子可是異常的強大,但若是放任不理,不僅百姓正常的生活都要受到影響,連部落的正常運轉都不能開展下去。

很是不舒服,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等下去,看看九黎部落下一步的行動,他們才能做出應對,說句實在話,就是典型的有想法又不敢行動,放任置之不理的態度,當然很多人的內心還是希望蚩尤軍能主動撤去,雖然也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待到蚩尤軍真正的撤退之後,情況又立馬不一樣了,許多人開始上諫請求派兵出擊,不能讓蚩尤軍在自己的地盤大搖大擺,無視自己的存在,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整個中原現有的狀況。

有熊城,部落最中心的部落大廳,這裡是整個有熊部落的中心,也是整個有熊部落的政治核心,所有的政令,軍事行動都是由此展開討論,然後釋出出去的,此時這裡便因為得到了蚩尤軍撤退的訊息,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希望馬上出兵,留下一部分蚩尤軍,有人希望按兵不動,這樣不是最好的結果嗎,總之大家吵鬧成一團。

這可能就是朝堂,一個充滿利益交織的地方,一個很少有純粹的為國憂慮的地方,甚至比不上民間老百姓的愛國思想,一切都是以利益為中心,而且是自己的利益,就像這次蚩尤撤退,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從中得到多少利益,比如說最大的財富,土地,蚩尤軍佔領的地盤大多數都是姜氏部落的,只要蚩尤軍一撤退,那這些地盤都將變成無主之物,既然無主,誰佔領就是誰的,現在哪還顧得上與姜氏部落的同盟情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君上公孫軒轅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拋開與姜氏部落的同盟關係,兩個部落曾經還是一體的,那時候大家都是一家人,幾百年前盤古大陸的中心地帶,黃河流域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人類聚集地,氏族部落出現,開始向中原地帶彙集,紛爭也隨之而來。

首領少典傳位於子軒轅氏,居於姬水,統一周邊六個比較大的部落,合併稱之為〞有熊部落“,以熊、羆(pi)、貔(pi)、貅(xiu)、貙(chu)、虎為圖騰,肇造文明,惜物愛民,大力發展生產,成為黃河中游地區最強大的部落,有熊部落下游300裡的平原地帶為姜水,屬“姜姓部落“,首領為神農氏,因其以火德治天下,故部族以火為圖騰.然二部族雖為同盟,但土地相鄰,隨著資源的開發利用,矛盾也愈發突出,這就是中原兩大部落的發展情況,可以說他們是有共同的祖先,只是因為後來的理念不和,發生分歧,才變得越來越遠。

只是這次突如其來的戰爭,讓兩個部落又重新團結在了一起,能放下恩怨,互相幫助,才算真正的過關,躲過一劫,當然有熊部落對姜氏部落的幫助是更大的,但要說姜氏部落反對有熊部落沒有幫助,也是不可能,因為蚩尤能原地駐紮幾個月,其實有很大的原因還是害怕兩個部落之間的聯盟,畢竟九黎部落再強大,也不可能做到以一敵二的情況,所以幫助都是相互的。

東域的情況與中原就會有很大的區別,地形差異,文化差異,導致了比較貧瘠,但部落不再少數,再加上土地廣博,人數也有一定的基礎,各部佔據東南丘陵地帶,黎氏九兄弟各為酋長,合稱“九黎部落“,黎貪成為大酋長、九黎之君,號曰蚩尤,蚩尤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崛起的,文化上的差異也與中原有些許不同,他們信奉巫教,雜拜鬼神,崇尚武力,因掌握金屬冶煉之法,故實力最為雄厚,兄弟八部皆以飛禽為圖騰,唯蚩尤部以牛為圖騰,周邊小部落紛紛奉其為主,馬首是瞻,九黎勢力進一步擴張,這就是戰爭開始前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戰爭之後看似三足沒有變化,但各自的勢力範圍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勢力一直處在東域的九黎部落,透過這次戰爭,他們的勢力更進一步,眼看著已經進入了中原的勢力範圍,按照中原的勢力範圍來看,現在才算中原大地真正的三足鼎立,他們在中原也有了自己的城池,自己的勢力範圍,那就是曾經姜氏部落的都城,姜城,現在改名蚩尤城,而且背靠東域這個強大的大本營,只要好好守護,時間不久,就會變得固若金湯。

姜氏部落,龜縮於有熊部落的勢力範圍,看似深入了中原復地,但他們還是九黎部落與有熊部落之間的緩衝點,跟戰爭之處沒有什麼太大得區別,若是再發動

戰爭,他們同樣還會是戰爭之後最先遭受攻擊的前沿陣地,雖是深入了中原,但丟失了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地盤,算起來有些得不償失。

最好的便是有熊城,不僅得到了最初與姜氏部落分裂之時的大部分財富,而且佔據了最有利的地形,一直處在中原最核心的地帶,這次讓出一些地盤給姜氏部落,也是抱著扶持的態度,不能讓他滅亡,否則自己將直接面對蚩尤大軍,為了讓他替自己守門,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而且還是收穫姜氏部落的民心,何樂而不為呢?

但姜氏部落真的不明白他們的意思嗎,只不過是形勢逼人強,他們要想生存,不得不低頭而已,哪怕明知是別人的利用物件,也沒有反駁的權利,現在唯有靜下心來,平穩的發展,有了強大的實力做支撐,才有說話的權利,才有生存的權利,否則一切都是空的,就是現有的地盤都不一定能保住,更何談以後?

這就是政治,這就是權利的鬥爭,看似兩國之間還有情意,還有對弱者的同情,但這都是建立在有利用價值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了利用價值,誰還會記得你,好心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姜氏部落的君主神農氏深切的知道這一點,從他在新的地盤上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來,已經有了戒心,也對以前的做法有了改變,學會了藏拙,暗中發展,表面上給其他二國的訊號就是已經認命了,破罐子破摔的行為,不能引起對方的懷疑,否則一定會遭受到強力的打壓,再想出頭,根本沒有機會的。

而且現在有熊城的爭吵便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面對著蚩尤撤軍留下的無主的地盤,有熊部落的眾人再也無法坦然的面對這個巨大的誘惑,哪還管的了這以前是誰的東西,在他們看來,被別人搶走是自己的無能,誰能搶到就是誰的,誰還顧得了現在雙方的同盟關係,也沒人記得姜氏部落付出的巨大代價,目光全部放在怎麼瓜分這筆巨大的財富之上。

君上公孫軒轅卻有些心有不忍,畢竟他做為一國之君,考慮的事情要比較多一些,既然決定要扶持姜氏部落,那就不好太明目張膽的搶奪,而且還是同盟關係,畢竟中原一直講究的便是名望,有熊部落的口碑在三國當中一直都是最好的,這是他刻意維護的結果,真不知搶奪了會造成什麼影響,畢竟好處擺在這,他收下了,整個有熊部落的實力肯定更強,而後果現在還無法估量,不知利弊幾何,他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不斷地權衡,而且雖說他是一國之君,但有熊部落同樣是有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每個臣子都有自己的嫡系勢力,他不能全部都得罪,讓這些人放棄這麼大的誘惑,要困難許多,他一時間也不知該怎麼辦,只能求助的看了看身旁的一個中年居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