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自備的無線網絡比夏曉數想象的要流暢得多。

“四角號碼”的編碼規則很快就查到了,揣摩了一下,小夏很快就搞清楚了其中的原理。

隨手取過紙筆,小夏將自己的理解簡化為一種近似的數學表示式。

“聽我堂兄說過幾回,世間萬物都可以用數學表示式予以描述,今天我還真是信了,看樣子,你數學學得超棒的。”小辛姑娘隨口誇讚了兩句。

“那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具體操作起來,那可是無數個極為繁複的系統工程,別的不說,僅就構建數學模型、理清數理邏輯關係、應對各種海量運算而言,根本不是尋常人等可以勝任的。”小夏笑著回應道。

“你說得太專業了,有點費解了!呵呵……接下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玩拼圖遊戲。”

“拼圖?”

“將這些碎瓷片先分分類,然後儘可能地拼接一下,從應力分散的角度講,我們應該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分類。”說著話,夏曉數做了幾個示範。

“聽你這話的意思,透過分析這些碎片的受力痕跡,你就能想象出他們入土之前的樣貌?”小辛姑娘反應還是挺快的。

“咱們手頭沒有相應的應力檢測裝置,還達不到你說的那種程度,不過,我們可以做幾個小實驗,大體推測出這些碎片當初承壓受損的應力模型,進而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其拼接好,運氣好的話,有可能最大限度內將其復原。”

“聽著好學霸的樣子,你是數學專業畢業的?還是物理專業?”在小辛姑娘看來,夏先生之前肯定不是個一般人。

“我?當初學的是物理專業。”

“物理數學不分家,難怪你這麼內行。”

夏曉數笑了笑,啥也沒說,隨手取過一個臉盆,倒了多半盆清水,抬頭問了問小辛姑娘:“我想做個浮力測試,同意不?”

“沒問題,小心別弄碎了。”說著話,隨手遞給小夏一塊瓷片。

“這塊不行,有點兒小,挑塊大的。”

“這一塊呢?”

“找找比它還大的。”

“這一塊呢?”

“還行。”說著話,小夏接過瓷片,用兩根手指輕輕地託著放到水面上,看看它是否可以飄浮在水面而不沉降。

不到五秒鐘的樣子,那塊瓷片沉入了盆底。

小夏取來鹽罐子,向水中倒了幾大勺食鹽。

“鹽水會不會將瓷片表面的文字、飾紋腐蝕掉?”小辛姑娘有點兒擔心,沒敢讓小夏將那塊瓷片直接投入到鹽水當中。

“呵呵……怎麼會,假如這些文字和飾紋對NA比較敏感,咱們至少不得浸泡72小時以上吶!何況這些東西那可是經過2000度以上高溫考驗過的。”

“說的也是呀!小時候,我記得家裡有個特別古老的鹽罐子,裡面刻畫著許多精美的圖案,按時間推算,在我家至少用了也有一百多年了吧?從來也沒見它有褪色的意思。”

小夏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將那塊瓷片託在手心放入到配製好的鹽水當中。

咦!沒沉。

二人又等了一會兒,小夏用食指將那塊瓷片輕輕按入水中,鬆手。

咦!居然自己就浮上來了。

再試,還那樣。

如此三番,小夏心裡就有底了。

緊接著小夏又找來一些“雪融草”,將其細分成細絲,隨便挑選了兩塊瓷片,用草絲將它們捆好,一手一個,懸在半空中互相敲擊了幾下。

就聽著耳邊傳來幾聲清越之音,看來,這些瓷片那可是上等的瓷窯燒製出來的精品之作。

隨後,小夏隨手在稿紙上寫寫畫畫了半天,一會兒密度,一會兒應力離散公式的,看著很是繁瑣。

小辛姑娘就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沒敢打斷小夏的思路。

過了十幾分鍾,小夏心裡有數了。

“這樣,我做個示範,你照著我的樣子,咱們將這些瓷片分分組。”

“好咧!”

忙活了一會兒,那些瓷器殘片被倆人分成了十一組。

手託著下巴在那兒琢磨了一會兒,小夏隨手擺弄了幾下,瞧著不大對,重新打亂,又擺弄了幾下,還是不對,再重新打亂,重新組合……

“誒!這回對了!”小夏驚喜地說了聲,手指著拼接好的瓷片讓小辛姑娘看。

“沒錯,看著是那麼回事兒,讓我試試。”說著話,小辛姑娘也試著擺弄了幾下。

就這樣,二人根據已有的經驗,小心翼翼地將那些瓷片大體拼接了一下,因為手上的瓷片有限,許多地方顯露出明顯的空缺。

“我回倉庫那邊再去取點兒瓷片吧?”

“不用,不用!這就夠了。下一步,咱們分頭尋找那種重複率最高的字眼兒就行。”

“好咧!”答應一聲,小辛姑娘開始仔細地搜尋、分類、做記錄……

二十多分鍾之後,倆人將各自記錄的結果彙總了一下,小夏最後挑選了31古體字開始研究。

經過反覆比對,夏曉數發現這些奇特的文字其實非常有規律,每一個字都是合體字,沒有單體字。

筆劃最少的字由三種不同的偏旁部首組成,筆劃最多的字也不過五種而已。

“這種字型挺有意思的,從造字的角度講,創設這種字型的那位聰明人似乎更青睞於奇數。”小夏隨口解釋道。

“是嗎?所有字型都是依照這一規律創設的?”

“那倒未必,我是說咱們眼見的這些字型全是,算是不安全歸納的結果吧。”

“如果做進一步的破譯,是不是還得蒐集更大的字型樣本?”小辛姑娘也是好腦子,懂的東西也不少。

“應該不用,這種字型的編纂原理應該不複雜,我先試試。”

隨後,小夏將手中這31個古體字的偏旁部首全部拆解開來,並將其一一編碼。與“四角號碼”編碼規則有所不同,小夏制定的編碼系統顯得要複雜得多。

這道工序完成之後,小夏開始將其列為一組方程。

緊接其後,小夏將“六書”程式碼單列成最為簡單的六元一次方程。

最後,小夏創設了一個“文字組合”模型,運用排列組合數學工具將其定義域和值域劃分清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後,夏曉數根據瓷片文字用途取了幾個常數項,單列了一個簡易方程。

“可以了,我將其列為方程組,只要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說著話,小夏提筆開始求解。

在旁邊瞧了一陣子,小辛有點兒傻眼了,她感覺眼前這位夏先生絕對不是等閒之輩,他搞的這些玩意那也太專業了點!

十幾分鍾之後,小夏已將方程組的解集求了出來。

上網反覆比對了一番,小夏笑了笑,告訴小辛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文字應該是舊時水利土木工程師用來記錄專業術語的‘秘書’,是古人用來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的一套密碼而已!”

聞聽此言,小辛姑娘心下著實吃了一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