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有缺失代替,看到括號之後請不要訂閱,等作者修改補充)

……

……

……

管事連忙回答道:“當然有,這應該是米記商鋪給阿郎的孝敬,我每次都接收下來安置在後廚庫房。”

“他每年送我們多少?”

管事很奇怪阿郎怎麼突然問起這下人才關心的問題,只好如實回答道:“啟稟阿郎,他們每年孝敬一石。”

“才一石?”楊國忠皺起眉頭琢磨,胡椒現有的市價六百貫一斗,一石也不過六千貫,比起高尚所估算一年幾百萬的獲利,可算是九牛一毛。

根據高尚的說法,這個米查幹就是李嗣業在長安豢養的商賈。這件事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當初就是李嗣業給他引薦了這個商人,還奉送了大量的胡椒錢糧。這三兩年來李嗣業在長安花錢極度大方,無論是收買官員,還是向皇帝敬獻千秋禮都是一擲千金。

他身為安西北庭河西三鎮節度使,正好掌控著通往西域的商路,自然有辦法掌控胡椒的運輸線路,供養一個坐商不成問題。但他靠這個賺取了這麼多錢,卻只給自己分潤一石胡椒,實在是太過摳門!

楊國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西域商會掌控的可不是這麼一個坐商,他們每年靠接力運送的胡椒已經多達七百多石,經過今年驛路的大肆擴充之後,運輸量已經超過了一千石,中間商已經遍佈河西、關中、蜀中、洛陽等地。

他的內心還是有點糾結的,雖然兼任三鎮節度使的事情讓自己非常不滿,但李嗣業並未公開與自己唱反調,況且他功勳卓著,最近極受皇帝寵愛,且在朝中也黨羽眾多。而且每年他都要派人送自己不少禮物,這樣查他實在抹不開面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若是不查,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他每年聚斂大量的錢財,自己只能吃他牙縫中漏出來那些,實在寒酸。無論於公於私,這樣無動於衷實在不是宰相所為。況且他李嗣業身居三鎮節度使,對自己掌控西北藩鎮實在不利,如果此次能夠查出他以藩鎮之利斂財與民爭利報給聖人,聖人必然不悅,下旨取掉他三鎮頭銜中的一個,他權力減弱之後,想必也會對自己恭順許多。

但查他這種事情也不能做得太明顯,免得無端造出太多麻煩,倒不如明面上派出兩個人以朝廷的名義去查,不誣告不誇大其詞,給他弄個堂堂正正,讓他無話可說。

只是這兩個人的人選該如何定,需要一人剛正不阿,也需要一人擅長變通以互補。

他立刻吩咐管事道:“你立刻去把中書舍人竇華叫到府上來,就說我有要事詳詢。”

“喏,我這就去。”

半個時辰之後,竇華踩著木樓梯來到了長廊中,穿過隔扇間躬身對楊國忠叉手道:“楊相,你喚我何時。”

楊國忠對他招了招手:“來竇華,坐下說。”

“本相欲命人調查一樁掌控商路,大肆斂財,與民爭利的大案,但涉及之人身居高位掌握兵權,所以需要一個忠勇無畏和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知曉進退的人為互補。你身邊可有這樣的人,可為我舉薦一二?”

竇華抬頭細細思慮,隨後對楊國忠說道:“既然是查案,就應該從大理寺和刑部中尋找人手,我倒是認識兩位朋友,其中一人擔任大理寺司直,名叫元載,另一人擔任刑部郎中,名為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統,在唐代前期,採用州、縣二級制。到唐代中期演變為道、州、縣三級制,同時出現了新的二級行政區——府。

州的長官為刺史,其下屬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錄事參軍。上佐指長史、司馬,沒有具體職事,輔佐刺史處理州事,但又往往成為安排閒冗官員的職位。因此唐代後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職。判司指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六參軍,與朝廷尚書省六部相對應,具體分管州的官吏考課、禮儀、賦稅、倉庫、戶口、驛傳、刑獄和工程水利籌各個方面的事務。錄事參軍則負責監察舉劾本州六曹官吏,相當於朝廷御史臺與尚書左右丞的職責。此外,唐代的州級官員還有經學博士、醫學博士、市令等,分別負責學校、醫藥與市場交易。

唐代縣的長官為縣令,下設縣丞、主薄和縣尉,作為主要僚佐。縣丞是縣令的副手,相當於州上佐;主薄負責勾檢稽失,監察官吏,相當於州錄事參軍;縣尉負責管轄諸曹吏員、追捕盜賊,相當於州判司。唐代最盛的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全國有府州三百二十八個,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個,可見唐代地方官吏系統的龐大。

隨著時間的發展,唐代的地方行政機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府與道的出現。唐代把京都和曾作為陪都的州,為顯示其地位的重要而稱為府。府的設官與州相同,僅名稱稍有變化,如其長官改稱尹,副長官改稱少尹等。此外,在邊疆地區還設定都護府,以管轄廣大邊境區域,都護府的設官也與州相同,僅其長官稱為都護與副都護。

道在唐代前期,是一種監察區。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採訪使巡視,監察地方官吏和瞭解各地情況。開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又因十道分為十五道,置十五採訪使,檢查如漢刺史之職”。唐代後期,道的長官觀察使一般都兼任節度使,擁有軍權,權力更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鎮。各個方鎮管轄的行政區域也稱為道,這樣的道到唐憲宗元和時有四十七個。正如宋人洪邁指出:“唐世於諸道置按察使,後改為採訪處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為觀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節度使。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訪察善惡,舉其大綱。然兵甲、財賦、民俗之事,無所不領,謂之郡府,權勢不勝其重。”道的長官的下屬,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使、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職官員。

唐代府兵結構,折衝府約一千三百人到五百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