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是不是試探,皇帝不準備浪費腦筋,都要按照自己的計劃實施。因為,不管是內帑,還是藩王權貴家中的金銀,要有效利用,才不浪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就現在而言,即便海外擴張剛剛拉開帷幕,投資理財也專案不多,但購買債券,也是不錯的收益,還是最保守也最穩定的。

皇帝拿起筆,把自己的想法又完善了一些,都記錄下來。

投資理財的事情他不會親力親為,只是拿出辦法,自有下面的臣子去落實完成,或者是集思廣益,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這已經成為了皇帝工作的重點,在大方向上引領,具體工作上放權。事實證明,這是很科學的管理方式。

諸葛亮就是累死的,皇帝深以為鑑。

重新拿起一本奏疏,皇帝開啟閱看。是貴州巡撫傅宗龍呈上的,彙報了貴州戰後重建的工作。

奢安叛亂平定後,水西宣慰使司撤除,水西之地設大定(大方)、黔西(水西)、平遠(織金)、威寧四府,原來的九扯、九縱和十三則溪、土舍、土目等大小土司也大部撤除。

傅宗龍之前計劃並實施的屯田辦法繼續擴大推行,一是各衛所原有的田地,二是叛賊的土地,分給平叛的有功官兵。

這些土地可作為官兵的世襲產業,但禁止買賣,不耕則收歸朝廷。

這樣一來,平叛的滇、川、桂等省官兵,有近三萬留在了貴州。再加上他們的家眷,充實了貴州的人口,相當於移民,還加強了貴州的防衛力量。

但貴州的人口數量並沒有得到增長,參與叛亂的土目、土舍雖然後期相繼反正,他們還能維持官職,統領部民,可卻要換個地方,就是遷徙到湄公省。

這是接受反正歸降的條件,容不得他們反悔不遵。面對強大的明軍,奢崇明和安邦產的下場,已經顯而易見。

從震懾的方面講,皇帝在此次平叛中的決心和決策,確實達到了目的。儘管花費巨大,但不姑息,不寬恕。數年的苦戰,更是在西南裝備訓練出了強軍。

也正是有此精兵強將作種子,當標杆,皇帝相信會帶出更多的能戰敢戰的部隊。這,也是他敢於在滇省向緬甸發動討伐的底氣所在。

軍隊的裝備是最好的,訓練也是先進的,軍官也是培訓並經過實戰鍛鍊的。但還要不斷的磨礪,才能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再鋒利的刀長時間不磨,也是要生鏽的。這個道理,並不是很難懂,也不是皇帝一個人明白。

但大明帝國從成祖之後逐漸放棄了擴張政策,一是積弊日深、財政緊張,沒錢打什麼仗,養什麼兵?

其次則是皇帝不思進取,以為守成即可。萬里疆域,子民億兆,還不夠他糟害的?

沒錯,朱由校對守成或不思進取的定義,就是糟害。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如此,個人奮鬥如此,集體也是一樣,大到國家,也沒什麼不同。

世界在發展,你原地踏步,那就是後退。甚至於,明朝中後期,皇帝是一個不如一個,越來越是差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