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煜冬停頓一下,表情有了變化,“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府,一個大觀園裡居然能住著各式各樣的親戚。

林黛玉是賈寶玉的姑表妹,薛寶釵是賈寶玉的姨表姐;

除了這兩位關係近些的親戚外,再向外延伸一些,還有薛寶釵的堂妹薛寶琴,邢夫人的侄女岫煙等等,也都藉著各種關係住進了大觀園裡。

可是當賈府抄家沒落的時候,這些人便樹倒猢猻散,各自奔前程去了。

不單單是在一個家族,一個村子裡也是如此。越是富有的人家,越有群眾號召力,越是貧困的人家,就越人力單薄,就連婚喪嫁娶,來幫忙的鄰居都少得可憐。

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關系網,所產生的特性,不僅是傳統的鄉土社會裡有,即便是在今天的社會中,也很常見。”

楚麗華耳邊迴盪著母親那句“別到時候我們走了,在家裡臭了都沒人來幫忙啊!”

是了,這種關系網下的農村,如果沒有一直紮根經營沒有群眾號召力,到時候真可能會出現母親說得那種情況。

富裕麼?

楚麗華覺得自己真不能這麼沒追求下去了。

活在這個世界上,金錢和地位才能支撐起家人的體面。

現在先在外面把實踐經驗豐富一下,到時候……

母親不是總惦記家裡的田地麼……

楚麗華想明白了,又一臉希冀看著鄧煜冬。

鄧煜冬寵溺一笑,繼續說,“我們繼續來看第三層的問題,生活在這種關系網中的人,又具有怎樣的特性?”

楚麗華眼睛一亮,對對對,就要這個。

——“這裡,我們可以從‘大’到‘小’兩方面來說,先說說大方面,整個鄉土社會裡大多數人性格中的共性。

聽著有些抽象,用宗教舉了個例子解釋一下。

很多西方國家社會道德體系的形成來源是宗教,宗教教義告訴大家:眾生平等,神愛每一個人,神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在神面前需要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約束都是一樣平等的,沒有誰有特權。

但在中國鄉土社會卻不是這樣,中國鄉土社會講求的道德觀念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就在於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對人、對事進行評判的。

比如,一個人犯了大錯,但如果他和我的關係非常親近,那麼我想盡辦法也要包庇他或者幫他瞞過去;

但如果這個人和我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那麼他一定會面臨最嚴酷的懲罰。

西方人人平等的道德觀念在中國的鄉土社會毫不適用,中國的鄉土社會所遵守的道德規範缺乏普遍性,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來審時度勢,這也就能夠很好的解釋出,為什麼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反復強調人脈的重要性,強調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

再說說小方面,夫妻關係在這種關系網中形成的特性。在傳統鄉土社會中有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夫婦之間的感情十分淡漠,甚至毫無感情可言。

鄉土社會中的男女結合,感情不是放在第一位的,生育繁衍,壯大門楣,擴大人脈關系網才是首選,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直到今天還那麼喜歡說門當戶對的原因。

夫妻在一起,就好像是合作伙伴,生育是這項合作最大的一個附加功能,其次還有人脈拓展等等。

合作的順利了,大家相安無事,合作不順利,拳腳相加一場也就好了。

比起配偶,人們更願意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同性在一起,聊天說笑,談談家長裡短。

而西方國家的家庭中,男女兩性間的情感才是建立一個家庭的首要條件,至於生育、人脈這些都是次要的選項。

鄉土社會中的中國青年男女對待感情過分的矜持,不願意過多的自我表達;

隨著年齡增長,會越發沉默,人到中年後更是時常悶聲不語,這與西方國家男女之間表達愛情時的開放,形成極大的反差,這種特性,也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所產生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難怪母親總說要怎麼怎麼滴,楚麗華總是反駁她的思想已經老套了。

現在才明白,原來,這種思想,就是這種中國特色形成的產物。

——“最後一層問題,如何保持這樣的關系網正常運轉?

想要在一個‘熟人的社會’中保障關系網的正常運轉,靠西洋傳過來的法律是沒用的,最有用的辦法是依靠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和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

這種規矩和傳統被起了個總結性的名稱,叫做‘禮治秩序’。

需要強調的是,‘禮治’不同於人治,‘人治’是一個人或者極少數人掌握了所有的社會權力,進而再透過法律、軍事等手段來進行統制,再極端一點來看,接近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獨裁統治,一家獨大。

而禮治則不然,簡單說,就是用禮數來管理日常的生活秩序,約束人們的行為。

為什麼這些約定俗成的傳統就這麼受推崇呢?因為,在村民們眼中,看似公平的‘法治’,其實一點兒也不公平。

我之前就見到過這樣一件案子。一位農夫發現自己的妻子與其他男子有染,盛怒之下,他打傷了那個男子。

按照當時現行的法律條文來說,農夫懷疑妻子出軌,但沒有詳實的證據,而且還打傷了人,這種行為是有罪的,而他的妻子和那位男子,沒有任何罪責。

這樣一來,白白受了侮辱的人反倒是過錯方,而本來就做了壞事的敗類,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但如果按照村民們推崇的鄉土禮制來看,肯定是農夫沒錯,打折他們的腿也是應該的。

所以說,‘禮治’這個詞的落腳點是在‘禮’字上,出軌了就該被打,品行不端,就該接受懲罰。

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個詞叫‘合情合理’,這個‘理’是道理的理,但在鄉土社會中,它指的就是符合傳統道德約束的‘禮’。

維持禮治的的手段,不在於至高無上的法律,而僅僅在於自己的良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