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分兩種。

一種是有形的凝聚力,透過制度來將無序變得有序,從而爆發出凝聚的力量,例如軍隊的軍規。

一種是無形的凝聚力,即文化土壤裡生長出來的信念。

不同的文化土壤生長的信念當然是不一樣的。

例如西方,在文藝復興後,進入商業社會,崇拜的是個人主義,而且隨之衍化成了絕對個人主義,美其名曰民主自由。

中國呢?

中國的底層文化基因其實是宗族制度延伸而出的集體主義,當然,集體主義並不是說個人沒有自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集體主義,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是烙印在民族血脈裡的。

這是無形的凝聚力。

每當危難之際,必然眾志成城。

而現在,大明不就是危難之際麼?

要知道,新政雖然推行下去了,可依然還有許多人吃不飽飯啊!

陝西的災情過去了嗎?

沒有!

而且西南還有奢安之亂,只不過這大明現在問題太多,崇禎只能抓大放小,一件一件來處理。

既然前五年的計劃是解決吃飯的問題,自然要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

見眾人臉上明顯已經出現了一種叫“使命感”的微表情,崇禎繼續道:“朕將天下百姓吃飯的事情,就交給諸位了。”

農學院的學生們一聽,頓時更加激動了,連忙行大禮:“學生等必不負陛下所託。”

其實天下百姓吃飯的問題怎麼可能只是在場的幾十個農學院學生就能解決的呢?

但領導說話,得不斷給下屬成就感,這才是合格的領導啊!

崇禎又道:“魏清歡。”

一個面目清秀的少年出列,他穿著北京大學的校服,看起來簡單乾淨,約莫***七歲的樣子。

“學生在。”

“來自山西太原。”

“是的,學生是太原人。”

“工科第一。”

“學生不才,本以為自己掌握了不少,考完試進入學院,看了《物理小識》、《天工開物》這些書,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以前掌握的非常淺顯。”

他說的《物理小識》是王徵寫的,裡面敘述了關於光的色散、反射和折射,關於聲音的發生、傳播、反射、共鳴、隔音效應,關於比重、關於磁效應等諸多問題的記述和闡發。

這些都描述得非常出色。

王徵也是明末著名的科學院,他現在被崇禎派去陝西和史可法在執行新政呢,他負責的是水利局的事情。

不過他有不少著作,在北京大學建設的時候,這些書就被崇禎派人印刷了出來,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裡。

這裡的學生想要看,都可以進去翻閱。

崇禎問道:“你為何會有這番感悟,是什麼原因促成的?”

魏清歡道:“學生家裡世代為工匠,學生小時候就跟隨父親一起學習手藝,學生知道有些東西該怎麼做,但不知為何那樣做,也可以說,明悟的不深,學生看了那些書之後,才徹底知曉。”

工匠在古代的地位其實很低,而且是世代相傳。

例如後世的“施”這個姓,其實祖上就是工匠,一代代傳下來的。

而魏清歡這樣的工匠家庭,學的東西都是父親的經驗總結,但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即便幾代人的總結,依然是有限的。

可能會更專,但不會更廣,或者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像王徵這種明末的科學家,他們已經在研究物理原理了,雖然相對於後世比較淺,但已經入門了。

這就是科學家和普通工人的區別。

而像魏清歡這種人本身從小耳濡目染,有很深厚的實踐底子,一旦他踏入理論的殿堂,必然是如虎添翼了。

例如他看到的光學,未來很可能會就改進千里望,製造出更合理的望遠鏡,這種用在軍事上的裝備。

崇禎道:“工學分得很細,有諸多學派,例如力學、光學、熱氣學、聲學等等,書要先往厚的讀,再往薄的讀。”

“學生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剛開始,你要博覽群書,把你的所見所聞擴寬,等到了一定的地步,你要選擇一門,做精深的學習,一件事要做到精深,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做每一件事,都必須腳踏實地,切不可浮躁。”

魏清歡微微一怔,連忙跪拜:“聽陛下一言,學生終身受教。”

其他人也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皇帝的說法其實很通俗了,但是卻很有道理。

“朕希望你在將來,不斷突破自己。”

“學生一定潛心研讀,報效君恩。”

一邊的張嫣更是有些驚詫了,她沒想到皇帝連這方面都懂。

怎麼感覺皇帝好像什麼都知道似的。

她越看皇帝越覺得皇帝神秘,彷彿還有無窮無盡的學問一般。

泡妞大法之一,就是讓女人覺得你很神秘,這是心理學。

而一邊的紅娘子更是覺得這皇帝怎麼懂這麼多啊!

看不出來他年紀輕輕的,確實什麼都知道。

而且這小皇帝待人還挺親切的,對每一個人都微笑,語氣和善。

可能她是沒有見過崇禎暴怒殺人的場面。

崇禎又道:“趙景淮。”

“學生在。”

“醫學第一名。”

“學生不才,全憑運氣。”

崇禎道:“年輕人就不要這麼謙虛了,大夫是懸壺濟世的,受人尊敬的,也是老百姓非常需要的,朕以後要在每一個地方都建立醫院,朕要讓老百姓都看得起病,所以你啊,還有你們醫學院的學生,將來可都是大有用處的,你們要好好學,學好了要把你們所學的交給後來的人。”

“以後大明的將士們在前線受傷了,你需要你們的。”

“李大人,監察院的御司使,統管軍政的,他現在就天天催著朕給他組建一支軍醫隊,你們以為是他需要嗎,你們以為是朕需要嗎?不是!是前線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將士們需要!”

“學生等一定不負陛下厚望。”

崇禎道:“朕要送你們一些話。”

眾人便是洗耳恭聽起來。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

“***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

“天戴其蒼,地覆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眾人聽得已經神色微驚,心潮澎湃起來,只覺得皇帝說的是大氣磅礴,彷彿看到朝霞破東方,初日懸蒼茫,豪光發萬里,神州起華煌。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大明,與天不老!”

“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