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吃的滿嘴是油,她是個行為舉止端莊典雅的女子,但自從被崇禎禍害之後,這私下吃起東西來,也開始學著崇禎毫無形象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陛下,這一份為何不吃?”

“哦,送人的,朕剛發現了一個人才,只是對方有點恨朕,朕總得表現出一些誠意來。”

張嫣微微有些驚詫,居然還有人敢恨皇帝?

而且皇帝明明知道對方恨自己,居然還給對方買烤鴨吃?

看來皇帝對人才確實還是很尊重的,這是大明之幸。

她道:“陛下周公吐哺,天下自然歸心。”

等到了北京城西北邊,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一所綜合大學。

什麼叫綜合大學?

就是各種學院暫時都放在這裡的。

例如農學院、軍事學院、商學院、工學院,甚至科學院,都在這裡。

這也是結合了實際情況來做的安排。

畢竟各種學院剛成立,前幾年能找到的學生不多,你要是把每個學院都獨立出來,修建起來即浪費時間,開始學生不多,還浪費資源。

所以,為了高效,先把這些學院全部塞到北京大學。

等新學體系真正建起來,再做細分拆解也不晚。

等崇禎到的時候,李邦華在門口恭候。

“臣參見陛下。”

“免禮。”

皇帝和張嫣一起從車上下來。

李邦華旁邊除了有執掌憲兵隊的監察副御司使黃得功,還有另外一個人。

誰?

紅娘子!

不得不說李邦華和駱養性辦事相當高。

李邦華聽駱養性說皇帝帶回來一個人才,要放到軍事學院任教弓箭之術,李邦華一大早就去擺放。

結果到的時候差點沒有下巴掉下來,他沒想到對方是個女子。

也不能怪李邦華看不起紅娘子,他雖然是個賢臣、能臣,但是畢竟是傳統士大夫,皇帝要把一個女子扔到軍事學院,去教那些脾氣比天還大的軍官、士兵?

這怎麼可能!

不過這是皇帝的旨意,他也只好先照辦,等之後再找機會跟皇帝好好說說:陛下啊,您如果看上人家了,就直接娶回宮裡,擱在軍事學院也不太好吧……

紅娘子看到崇禎知道,依然不說話,也不行禮。

李邦華提醒道:“見到陛下了快行禮。”

崇禎掃了一眼道:“算了。”

崇禎將手裡打包好的一份烤鴨遞給紅娘子:“這是朕給你買的,便宜坊的烤鴨,京城的特色,嚐嚐。”

一邊的張嫣微微蹙起眉頭來了。

這個人就是皇帝求賢若渴的人才!

怎麼是個漂亮的女人?

紅娘子想了一下,決定還是給崇禎留一點面子,便接下來了:“多謝。”

崇禎笑道:“李愛卿,你給她安排的是什麼職務?”

“回稟陛下,是射箭術的先生。”

可別小看這射箭術的先生,這是新學裡職務,有品階的,雖然是七品,但畢竟是北京大學的。

崇禎道:“好!你們可別小看了她,這位女俠的箭術,在軍中那都是數一數二的!”

張嫣多看了幾眼紅娘子,紅娘子也發現張嫣注視著自己,也看過去,頓時就被張嫣的美貌給驚住了。

紅娘子隨即一想,也是,身為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身邊有漂亮的女人再正常不過了。

她心頭又泛起了一陣酸意,感覺崇禎實在太混蛋了,居然欺騙自己,早知道當天晚上把人散了,自己就直接走人,從此浪跡天涯,過逍遙自在的生活。

總比被帶到這裡來,遵守一大堆這些規矩要好。

“怎麼沒有看到宋愛卿和徐愛卿?”

王承恩道:“陛下,宋大人昨日還在大興縣的甲裡,說是今天上午帶著人在甲裡給人講農業知識,可能要晚一些,徐大人正在北京制造局,最近一段時間都在那裡,說是在研製一種新的東西,科學院的幾位大人帶著不少人都熬夜了大半個月了。”

崇禎聽完頗有些感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要富強,絕不僅僅知識吏治清明這麼簡單。

穩定的吏治只是基礎,真正使國家能夠更上一層樓的是科技的力量!

“那就不要打擾他們了,讓他們好好研製。”

“走,咱們先進去。”

皇帝到了大學的講堂,不多時,第一次高考被錄取的三百多名學生也陸陸續續進來了。

眾人行禮:“學生參見陛下。”

“都免禮吧。”

看著這些來自各個地方的面孔,崇禎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

溫體仁將新學的教材整整齊齊放在皇帝的御案前。

有農學、工學、法學、兵學、商學等等。

這些都是儒學之外的,都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其中工學之中還包含了物學、力學、水利、冶煉等等。

崇禎看了一下這些教材,雖然還比較稚嫩,但是基本雛形已經有了。

紅娘子在一邊看得甚是奇怪,也不知道皇帝這是在做什麼。

張嫣也不解,皇帝不去找那些儒學大師談經論道,反而在這裡見第一批高考的學生。

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沒有功名的。

崇禎道:“誰是唐子陵?”

一個大約十八歲的少年出列道:“學生就是。”

“你就是農學考第一的?”

“學生正是。”

“荊州人?”

“正是。”

“朕來問你,你覺得朕為何要開設這農學?”

“學生愚鈍,宋大人與學生等人說過,朝廷開了新學,是為了培養各方面的人才,為朝廷所用。”

“所用至何處?”

“這個,學生不才。”

不知道也是正常,畢竟中國古代沒有專門開這些學科,第一屆高考的學生,能報名參加的也就三百多人。

可能有些人是憑著愛好,有些人是在科舉上受挫,轉而靠新學,想考新學來謀求一官半職。

畢竟古代的估計有限,要說這些人聰明肯定是聰明,可未必就接受了許多知識量,眼界不開啟,當然不會往深層次的去思考。

“朕開農學,是因為農業關乎老百姓的生計,民以食為天,農學關乎天下興亡,諸位能夠考入北京大學的農學院的,將來都是大明的棟樑,老百姓能否吃飽飯,還要看你們。”

農學院的學生一聽,頓時一種成就感和使命感都生出來了。

丫的在傳統的知識界,天下興亡那是儒學讀書人的事,他們這些沒有功名的,根本沾不上邊。

可現在當今的皇帝親口對他們說,天下興亡與農學有關。

這一下子就把農學的地位提拔到空前的高度了。

一邊的紅娘子也內心震撼,沒想到當今天子真的如此重視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不僅僅在稅政上推陳出新,竟然還把種田都專門設立了一個學科,廣招天下人才,來潛心研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