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什麼?”崇禎突然發問的,“是前線的士兵衝鋒陷陣就完了麼?”

“不是!”

“後勤能力不足,再英勇的將士也打不贏!”

“朕今天不想跟你們談兵法,兵法是在打仗的時候用的,現在大明還沒有打仗!”

“大明不缺英勇赴死的將士,缺的是整個國家對戰爭的動員體系,朕為什麼辦大明日報,朕為什麼要辦新學!”

“溫體仁,你說說。”

溫體仁道:“大明日報可以落到甲裡,讓鄉下的老百姓儘快知道朝廷的詔令和政策,加強朝廷於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聯絡。新學一是富國,二是強軍,要想打仗,肯定得有錢,和強大的軍隊。”

“你都說對了,但還有一個很核心的點,沒有說出來。”

“請陛下明示。”

“凝聚力,朕辦大明日報、興辦新學,是要增加國家的凝聚力。”崇禎做了一個抓住東西的手勢,“大明缺人才嗎?不缺!你溫體仁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你閻鳴泰可以有各種的巧妙的辦法調解軍中的物資,孫閣老對整體戰略規劃非常在行。”

“東南富商如此多,湖廣鬼才遍地,大明的民間還有沒有張居正?大明的民間能不能挖掘出岳飛?”

“我華夏自古就不缺人才!”

“為何一個小小建奴就敢在朕面前狺狺狂吠!因為現在的大明,四分五裂,聲音太多,地方到處在隱瞞,在抗拒,大明缺乏凝聚力!”

“沒有凝聚力,戰爭動員體系如何能建立起來?沒有凝聚力,大家各自過各自的,大明岌岌可危!”

“以目前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支撐起遼東的戰爭,已經使出了所有的力氣了。”

“如果朕將來要從遼東、宣府、大同,三處同時出兵北上,後勤體系是完全跟不上的。”

“朕知道你們心裡清楚,只是不敢說出來而已!”

三人同時道:“陛下英明。”

“朕現在的新政,就是為了增加凝聚力,但凝聚力是個大概念,具體的戰爭動員體系,還得從軍委會出。”

軍委會元帥孫承宗道:“臣遵旨!”

閻鳴泰心頭微微有點小激動,皇帝終於要做這一塊了。

他是兵部尚書,對大明萬惡的後勤感同身受。

大明有沒有軍事動員體系?

當然有!

實際上五軍都督府,衛所的軍屯,都是軍事動員體系的一部分,打仗的時候,就調動地方常備部隊。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打仗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打仗是全國的事情。

雖然老百姓沒有直接參與進去,但老百姓的軍隊的後盾!

說了這麼多,也該收個尾,解決眼前的問題。

畢竟建立軍事動員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那是長遠的事情,但肯定是要提前做規劃的。

而眼下,要防止皇太極。

“禮部,派人出使喀喇沁部,帶上朕的慰問,將今年的互市擴大一倍!”

“遵旨,陛下放心,臣來處理好這件事。”

“針對這件事,朕打算成立一個商務院,來主管邊境的互市,你們三位意下如何?”

三人微微一怔,連忙道:“臣等以為可行。”

明朝真的是一個農業社會嗎?

沒錯,的確是農業社會。

但是否意味著商業就很弱?

絕對不是的!

大航海時代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明朝,這不是說著玩的。

但商業發展也僅限於東南一帶,也就是說,東南一帶勉強算半個商業社會了,而其他地方,都還只是規規矩矩的農業社會。

這是民間的狀態,而朝廷呢?

並沒有對民間不同地方的情況,設定不同的部門做不同的管理。

這就導致朝廷和民間是嚴重脫節的。

後世地球北邊的那個超級大國,不就是因為中央與民間的眼中脫節才解體的嗎?

崇禎設定商務院,真的只是管邊境的貿易嗎?

當然不是,他真正的目的是將來商務院管理全國商業。

只是現在東南非常敏感,新政剛剛落下去,崇禎還不沒有精力和東南去搞事情,東南那邊的情況肯定是要放一放的。

剛好藉著邊境貿易這一事,把班子先搭起來,等時機成熟了,就把東南給吞進來,這何樂而不為呢?

“那你們認為,這商務院的大臣,誰來擔任比較合適?”

孫承宗突然道:“臣以為,讓太僕寺的侯恂來擔任這個職位比較好。”

崇禎看了一眼其他兩個人,閻鳴泰顯然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搞事情,免得給自己惹麻煩,他道:“臣也以為侯恂這個人不錯,他為人沉穩持重,又有邊境的經驗,而且他相人非常準。”

溫體仁也跟著道:“臣也以為可行。”

“好,既然你們三位都覺得侯恂可以,朕來找他談談。”

實際上,歷史上的侯恂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看人,這傢伙在明末慧眼發現了不少人才。

只是,這傢伙是個東林黨。

而溫體仁眼中一閃即過的光,顯然是另有想法了。

溫體仁是沒有放棄入閣的,他是很想做首輔的。

而他又不玩黨爭,東林黨們和他的關係很一般。

他現在的想法就是朝中東林黨越多越好。

為什麼?

因為朋黨強大之後的結果,就是威脅皇權,然後被皇權打壓。

“孫愛卿,這動員體系,咱們從現在開始就要規劃,朕知道有很大的難度,可以一步步來,朕不會催促你,但要給朕一個可以落地的方案計劃出來。”

“遵旨。”

“溫愛卿,出使喀喇沁部的人你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溫體仁佯裝思考片刻,道:“臣確實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誰?”

“刑部郎中陳新甲。”

崇禎微微一怔,沒想到溫體仁推薦的是他。

這個陳新甲在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在正統的歷史上,崇禎十五年,松錦之戰明軍大敗,內外交困,崇禎皇帝派陳新甲秘密與建奴議和,但因為陳新甲的家奴洩露了這件事,朝廷上下輿論譁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崇禎皇帝把陳新甲推出去給自己背鍋,說是陳新甲要議和的,於是把陳新甲給殺了。

這哥們兒跟著崇禎也是挺慘的。

陳新甲此時在哪裡?

他就在宣府,做巡撫。

巡撫不是地方官,巡撫是京官,他的頭銜是右僉都御史。

“臣以為,這半年多來,宣府和喀喇沁部的合作還是很順利的,陳新甲功不可沒,陛下完全可以讓調任禮部,來負責以後與外部勢力的外交事務。”

陳新甲這個人也的確是個人才,這一點穿越者崇禎是知道的。

這一次,陳新甲不會再背鍋了。

“行,朕來擬旨。”

其實他們不知道,崇禎落的這步棋,已經開始為將來的貿易戰佈局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