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又開始搞事情了。

對於玩政治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仇恨,也沒有永遠的結盟,只有永恆的利益。

皇太極知道,喀喇沁部那群人也知道。

現在的關鍵因素就在喀喇沁部。

它所在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宣府北邊,右翼蒙古諸部最東邊,相當於其他部抵擋遼東建奴的屏障。

也是大明在宣府北邊的軍事屏障。

一旦喀喇沁部像歷史上那樣,投靠了皇太極,北邊的局勢將突變。

而劉喬的來信裡說,喀喇沁部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已經見了皇太極的使者三次。

如此頻繁的接觸,雖然不能說明雙方關係變好了,至少說明之前不可調和的敵對關係緩解了。

政治這東西是神奇的。

例如當初束不的被崇禎的間諜殺了,栽贓嫁禍到皇太極頭上。

當時的情況就是整個喀喇沁部都處於一種極端憤怒的狀態,而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人心來集權,來刷威望了。

這個人當然就是束不的的兒子固魯思齊布。

要知道束不的可不止他這麼一個兒子。

如果朕是皇太極,這個局面是可以這麼破的:

他固魯思齊布以為父親報仇為由,聚集了喀喇沁部鄂托克的首領敵對皇太極。

皇太極事後可以透過送錢,勾搭上束不的其他兒子。

這個兒子一定是對固魯思齊布有意見的。

在一個群體裡,資源就那麼多,利益既得者的對立面就是反對者,固魯思齊布有沒有反對者?

當然有!

只是當時束不的剛死,為束不的報仇、弄死皇太極是喀喇沁部的政治正確,這一點沒有人敢反對。

但事情過去了,慢慢大家的怒火平息下來了,有人就會開始傳出流言。

沒錯,劉喬的信裡就有提到,現在在喀喇沁部裡有另外一種說法:刺殺束不的背後主使是漢人,目的是為了挑撥離間。

這個說法很符合喀喇沁部某些人的利益,例如束不的的另外兩個兒子萬丹偉徵、色稜,對喀喇沁部的首領位置也是垂涎三尺的。

色稜就是隱藏起來的親皇太極派,最近一些事情都是他搞起來的。

在正統的歷史上,這傢伙就是跪舔建奴的,在崇禎十四年,跟隨多爾袞把洪承疇的明軍給打得全軍覆沒了。

這兩個人都有異心,固魯思齊布以依靠崇禎,為父親報仇掌權。

他們就想著背靠皇太極,分化固魯思齊布的權力和威信。

喀喇沁部有七個鄂托克,他們自然也是有支持者的。

看完劉喬的來信,崇禎心生起一絲警惕。

不過不要緊,國際政治博弈有一個原則:以不變應萬變。

國家之間的博弈,最忌憚的就是人家都還沒有動,自己就想著一頓騷操作猛如虎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歷史上的崇禎就是這個典型,結果把自己玩殘了。

穿越者崇禎將劉喬的信燒燬後,道:“王承恩,立刻把孫閣老、閻鳴泰和溫體仁給朕叫過來。”

“是!”

當崇禎回乾清宮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收拾好,親王們也早就灰頭土臉離去了。

《中華圖志》鋪開在地上,崇禎坐在地圖上,盯著遼東和蒙古草原的地方看。

“皇爺,都來了,在外面聽宣。”

“都進來。”

不多時,孫承宗、閻鳴泰和溫體仁都進來了。

內閣首輔、遼東督師孫承宗,兵部尚書閻鳴泰,禮部尚書溫體仁,晚上同時被宣召入宮。

這三個人在皇宮門口遇到了,就知道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因為管軍事和外交的都過來了。

“臣參見陛下。”三人同時行禮,掃了一眼地上的地圖,立刻心下瞭然。

眼下已經是三月,氣候在回暖,關外必然有動靜了。

“都不必多禮,坐。”

見皇帝席地而坐,三人哪敢坐椅子,也坐在地上。

“朕剛接到訊息,皇太極已經對喀喇沁部有頻繁動作,喀喇沁部內部派系林立,有鬆動的跡象,束不的的三兒子色稜就是親建奴派。”

“你們三人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閻鳴泰,你先說。”

三人一聽,皆是心頭微微一驚,難怪皇帝大晚上要宣入宮。

“啟稟陛下,固魯思齊布現在是喀喇沁部的首領,他是向陛下宣誓效忠過的,如果他輕易背叛誓言,將會有損他的威信,一個人威信受損,將會被人唾棄,所以萬不得已,他不會背叛陛下。臣以為,現在我們以不變應萬變,加強對喀喇沁部的扶持,在互市方面再多開放,讓喀喇沁部知道與我大明朝合作,是沒有壞處的。”

崇禎不表態,他想先聽這幾個人怎麼說,再做決定,做完決定就去執行了。

“溫體仁呢?”

“陛下,臣贊同閻大人的說法,喀喇沁部是蒙古諸部中,離大明最近的部落,在名義上,也是朝廷的藩屬,即便局勢有變,也對我們還是有優勢的,切不可大動。而且喀喇沁部是蒙古諸部中,種田最多的一個部落,和咱們相似度極高,飲食自然很類似了,可以在糧食上多做交易,尤其是和他們鄂托克的首領做交易,和他們建立深厚的利益關係,來鞏固聯盟。”

“孫閣老呢?”

“陛下,老臣也贊同兩位大人的話,以不變應萬變,這大半年雙方已經通商了,既然如此,就加大通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要儘快加強宣府和北庭都護府的軍防了。”

崇禎點了點頭,微微蹙眉道:“幾位愛卿深得朕意,你們說的都是正確的,但是還沒有說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孫閣老已經點到了!”

“請陛下明示!”

崇禎道:“閻鳴泰,對於戰爭,《司馬法》是如何說的?”

閻鳴泰道:“國雖大,好戰必亡。”

“你為什麼只說上面一句,下面是什麼?”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沒錯!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崇禎站起來,一隻手緊緊握著腰間的三尺長劍,“大明的九邊是為了防禦北方蒙古,將敵人擋在了長城外面,這些年,戰爭都發生在遼東,關內是沒有戰爭的!”

“大明的軍隊已經忘記大規模的會戰是怎麼打的了!這也是朕為何讓李邦華整頓新軍,成立監察院的目的!”

皇帝鋒利的目光落在三人身上,道:“喀喇沁部的色稜為何有異心?溫體仁,你來說說。”

“因為他想藉助皇太極奪權。”

“嗯,你又只說對了一半!”

“還請陛下明示。”

崇禎的音量突然提高:“因為我大明的軍隊還不夠強大!等到我大明的軍隊能夠有像衛青、霍去病那些橫掃匈奴的鐵騎,給他色稜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有異心!”

“孫閣老!”

“臣在!”

“從現在開始,要著手建立一套戰爭動員體系,朕要在全國建立這套體系!”

【作者題外話】:大佬們,別急哈。今天去拔罐刮痧了,所以更新晚了,深圳夏天溼氣太重,最近睡眠質量嚴重下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