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會這個詞,大臣們一聽有些懵逼。

但慢慢一想,還是大致能明白意思的。

很顯然,這是進一步加強對軍隊的管控。

軍委會下分屬有兵部、監察院、五軍都督府。

這個改革也明顯是從京畿開始,並未牽扯到地方的衛所,也沒有牽扯到九邊。

兵部在這裡面的角色就是調兵和後勤。

實際上兵部的調兵奏疏必須上到內閣,由內閣審批,再到司禮監簽字生效。

五軍都督府就是指揮作戰的部門。

相當於崇禎的參謀部和指揮中心,一旦打仗的時候,五軍都督府除了做戰略部署,還要派出武將領兵打仗。

本來五軍都督府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打廢了的,以後大權旁落到兵部。

現在崇禎這麼玩,就是想將指揮權重新劃歸到五軍都督府。

為什麼要這樣做?

兵部都是文官,過分的讓文官去指揮打仗就是在扯淡。

明朝歷史上經常出現外行只會內行的奇葩現象,本來一場戰爭絕對勝的,硬生生被文官給打廢了。

鑑於前唐武將割據,大明讓文官掌權也算合理,但現在崇禎的這一套,即讓文官不干涉軍隊的指揮作戰,也基本消除了武將私有化的可能。

為什麼?

武將割據,無非就是將軍和士兵長期待在一起,將軍可以私自招募士兵。

但現在不可能,募兵一律兵部來。

監督軍隊一律監察院來,有軍事法庭做威懾,有憲兵做思想教育。

憲兵司不能干涉軍隊作戰,只紀律即可。

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打仗的時候武將們的發揮了。

後世許多國家的軍隊都是這種配置。

監察院分有憲兵司和軍事法庭,憲兵司其實相當於政委。

幹什麼的呢?

給軍隊宣傳政治思想和監督軍紀的。

鑑於歷史上太監監軍沒一個辦成事的,而且一旦太監出馬,必然是軍權在手,真正的將帥被壓制住,這樣對作戰影響太大。

所以崇禎在這裡沒讓太監牽扯進來。

倒是大力培養憲兵司。

如何培養?

進入北京軍事學院學習。

什麼絕對忠於天子,絕對忠於大明,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玩法,全部被崇禎給搬了上來。

最可愛的解放軍是在後世才出現,所以崇禎乾脆把岳飛的岳家軍例子給搬了出來。

岳家軍是什麼?

那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那是鋼鐵雄師,每一個人都有鋼鐵一樣的意志,就算凍死餓死,也不搶老百姓的。

這是岳飛給後世軍事立下的最偉大的榜樣。

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打勝仗。

那麼憲兵司要做什麼?

憲兵司要將學到的理念,全部灌輸給一線的士兵,並且以這樣的標準來去管理軍隊的軍紀。

除此之外,所有的軍官也都必須定期去北京軍事學院上課。

為此,李邦華將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兵家典籍全部翻了出來,打算送入北京軍事學院。

並且,在北京軍事學院裡,還專門成立了火器科。

在這裡傳授火槍、火炮等火器的使用教學。

為此,崇禎專門將在遼東的一個專家調了回來。

誰?

孫元化!

孫元化,是明末難得的火器專家,在火器方面的成就,不比徐光啟差。

可惜在正統歷史上,孫元化因為孔有德等人叛變而受到牽連,被崇禎砍的腦袋。

這事簡直就是自毀長城。

穿越者崇禎自然不會這麼玩了,這種軍事科技人才,打著燈籠都難找,怎麼捨得砍掉!

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召見了孫元化,並且對孫元化以往的工作表示盛讚。

隨後,崇禎給了他一個兵部郎中(司長)的職位,負責邊軍和京衛的火器管控和研發。

並且,讓他在北京軍事學院火器科任教。

軍制改革有沒有就此成功?

當然沒有!

這才是剛邁出了一小步。

只是將框架先搭建起來了。

但即便如此,這個框架也給了大臣們不小的震驚。

為什麼大臣們會震驚呢?

以前大明朝在對外打仗的時候,例如遼東作戰,就算是北京城管城防的戍衛軍官,也能插嘴進來說幾句,更別說六部九卿的文臣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就造成了一個什麼想象呢?

士兵們和將軍們在前線累死累活,丫的朝堂上無數張嘴在瞎特麼扯淡。

兵部說該全軍出擊,戶部說該穩紮穩打,工部說該分兵抄襲,吏部說該退守長城。

總之,一旦前線打仗,朝堂上就沒完沒了。

偏偏這些傢伙對前線一無所知,但又喜歡表現自己。

現在軍委會成立了,皇帝是軍委會的最高領導者,指派一個軍委元帥做副級領導者,以後關於對外作戰的事,其他部院少插嘴,一律交給軍委會做統一安排。

各部門各司其職,少來跟朕瞎扯淡!

所以,大臣們才震驚啊。

這以後要是自己手裡的事情做不好,都沒法轉移注意力到邊事上了。

假如禮部的破事沒做好,剛好遼東在打仗,按照以前,禮部肯定會不說自己的事,把遼東的戰事拋出來,轉移注意力,以淡化自己本職工作的責任。

但現在還想這麼玩?

把你叼飛起來!

至於這軍委會的軍委元帥誰來做?

除了孫鬍子,還有誰有這個能力?

帝國軍事戰略第一人,不是開玩笑的。

崇禎大筆一揮,孫承宗,大明第一任軍委元帥,全權統籌軍委會事務。

不久之後,軍委會便半步了《大明軍事法》。

這篇《大明軍事法》經過了近一年的時間的編寫,在之前的軍法上重新做了調整。

不僅僅包括了對違紀將士的處罰,還將獎賞、加官進爵、傷亡撫卹全部寫了進去。

由憲兵在軍中進行宣傳,每一個士兵都要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做完之後會得到什麼。

這樣做,才能將每一個人的行為規劃起來,降低軍隊的管理成本,做到全軍號令一統,意志堅韌如鐵。

此乃強軍之道也!

基本上,十二月初,崇禎就是在忙這件事。

這件事的阻力倒是小很多,因為他之前已經將京衛做了改制,等到再過幾個月,北京軍事學院建成後,新的軍制應該就可以開始真正的運轉了。

除了軍事上的加強,崇禎還在忙另外一件事:大明農學院的建立。

【作者題外話】:大佬們,今天我爭取五更搞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