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喜歡奏疏罵人的風氣改了嗎?

當然沒有改。

整個十一月,兩京十三省,無數奏疏像洪水一樣衝進紫禁城裡。

彈劾孫傳庭的奏疏已經堆積如山,按照這個趨勢,吏部尚書王永光擔心有部分官員會因此鬧情緒而罷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不是危言聳聽,明朝的官員真的幹的出來。

他們往往打著道德的旗幟,耍著最讓人蛋疼的無賴。

你罵他們,他們跟你講聖賢書,你抽他們,他們還跟你將聖賢書。

總之,丫的幹活能從聖賢書裡找出理由來,不幹活也能從聖賢書裡找出理由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自從皇帝在皇宮門口一口氣打死二十三個官員後,就再也沒有人敢跪在宮門口玩那套逼宮了。

至少短時間內京師沒有人敢這麼玩了。

而對於崇禎來說,陝西穩定,惠澤田能順利落地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後世一位偉人多次提醒過我們,我們要分清楚朋友是誰,敵人是誰。

皇帝雖然代表的大地主階級,但他麼的大地主階級現在已經要把整個大明玩壞了啊。

崇禎如果再代表下去,自己就要和歷史上的崇禎一樣掛歪脖子樹了。

所以現在就算又再多的奏疏瘋狂般的湧來,崇禎都一個態度:滾,別妨礙朕!

至於王永光所的官員們怠政問題,不怕,嚴格按照考核來就行。

就像你在公司,老闆從來不擔心員工不幹活,因為考核制度在那裡,成績好的加薪,成績差的滾蛋,管你幹不幹活。

沒捱過社會的毒打吧?

整體來說,崇禎元年的十一月是和平的,除了把陸正堂給剮了三千刀以外,似乎也沒有鬧出什麼大的事情了。

另外,關於陸正堂的族人,原本是誅九族的,但考慮到皇帝要做一個仁君,誅了三族,就此作罷。

陝西那邊奏疏,陝西大致太平。

施鳳來委婉地提醒了一下,只是那一千一萬百萬兩,怕是明年就會用完了。

用完了?

沒關係,用完再給,朕有的是賺錢的方法。

朕的銀行一開起來,國企一整起來,還擔心沒錢?

只要新的稅政將土地兼併的問題穩住,將農民的民心穩住,朕就有一百種辦法賺更多的錢。

你缺多少,朕給你砸多少,直到把你陝西砸出個小康社會出來!

眼看這銀行在十一月順利發展,崇禎心頭就更加踏實。

左手銀行,右手軍隊,前面有國企,後面穩定民心。

不過問題又來了,銀行的政策現在還僅限於順天府,如果明年一旦到了東南一旦,估計某些人就要急得跳腳了。

為什麼?

如果你是東南某個鉅富,手裡拿著銀子不香嗎?

要知道,你是鉅富你應該明白一個問題,銀子是實物,是自己的,不受別人控制的。

但銀鈔?

那是朝廷在印的,朝廷多印,你手裡的銀鈔可能就會貶值。

僅僅這一點,你這個鉅富就會跳腳,堅決反對用銀鈔。

這事沒有觸犯順天府官老爺的利益,卻觸犯了東南鉅富們的利益。

總之,朝廷的一系列新政,以及這個月發生的孫傳庭御林衛直接開到蘇州城下的事情,都刺激到了東南的商幫們。

這是後話。

眼下,人也殺了,該罰的也在罰。

還有什麼問題?

當然還有。

江南的糧食賣出去到陝西賣到了8兩每石,你南直隸的戶部心裡沒點逼數?

且說這南直隸的六部是幹什麼的?

權力是大大的有。

例如南京城的兵部,是可以調動南直隸的諸多衛所的,這一點北京的兵部靠邊站。

例如南京城的戶部,是徵收南直隸的稅的,這一點北京的戶部靠邊站。

那江南的糧食賣到了8兩每石該誰來管控呢?

明顯的來說,這事在朝廷裡找不出任何人管控。

坑爹就坑爹在這裡,大明的商業是絕對的自由的,比後世的美帝的商業都更加自由主義。

偌大的朝堂,找不到是誰對商業有責任。

但這就完了嗎?

當然沒有!

崇禎一封聖諭到南京,就把南京的戶部臭罵了一頓,南京戶部全部給朕發俸祿一年!

這是作為江南糧食賣到8兩的懲罰。

這也是在暗示,以後戶部你他娘的管好那幫不要臉的商幫,這大明的天下共主還沒有死,別急著跳!

點名將南直隸戶部尚書鄭三俊批評了一遍。

這事看起來似乎就這麼過去了。

崇禎也沒有再理會太多,接下來便將精力都收回來,放在格物科學院和軍事學院的建立上。

這格物科學院和軍事學院都坐落在北京城西,也就是後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那片位置。

至於那裡的太監墳場,和太監養老所,一律夷平、關門。

為北京城的城市擴容騰出位置來!

按照崇禎的規劃,以後做教育改革,廢除科舉後,要在那裡修建大學城的。

修建了大半年的格物科學院終於在十二月初一的這一天落成了。

崇禎是格物科學院的榮譽院長,徐光啟則是執行院長。

崇禎給了徐光啟一百個名額,從民間招募一批工科方面的人才進入格物科學院。

例如像宋應星這種農業、水利都很在行的,就可以破格進入格物科學院。

總之,朕要不拘一格找人才,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不管你有沒有功名,都來,朕養著。

那些腐儒酸就讓他們酸去吧。

有人說就是因為這件事,埋下了後面儒家掀桌子的隱患。

除了格物科學院,還有什麼學院?

經濟學院、軍事學院都獨立出來了。

只不過,這兩所學院暫時還在修建。

十二月初還有一件事讓崇禎高興,監察廳的初級班子已經組建完畢,連憲兵部隊都招募了一千人進來了,李邦華的辦事效率不是開玩笑的。

初版的《軍事法》也擬定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崇禎幹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定了一個軍委會!

【作者題外話】:不好意思各位大佬,昨晚被老婆罵了一頓,說我整天只知道寫小說,不好好工作,萬一哪天寫小說破產了咋辦。。。

唉,所以昨晚承諾的一章沒有及時搞出來,今早起了個大早先補上。

晚點會正常更新,保證更新量。

大佬們多幫我宣傳宣傳,不然在我老婆面前吹的牛逼沒法圓下去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