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5兩銀子買一塊香皂的人,平日裡不會跑到大街上,她們出入的是雅苑,人不多的地方,淡雅悠長的香味在雅苑裡更切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能花3兩銀子買香皂的女人,一般都是地主紳士的女兒,家裡算是書香門第,格調自然就是清新脫俗。

能花1兩銀子買香皂的女人,一般都是大商人的女兒,商人在明朝地位還算比較低,家裡的教育自然不會很刻板,女兒一般都相對活躍,會經常出去走動,濃郁讓人能聞到自然就適合她們了。

這三類有錢人,真是被崇禎拿捏得死死的,好歹他上一世也是大公司的市場總監。

這些人疑惑,崇禎也不解釋,又道:“曹化淳,兩個月之內,將蘇州和南京的雅蘭堂設立起來,按照我剛才說的這個形式去辦!”

“是!”

“每一個州府建立一個大的生產局,專門從事生產,將生產和售賣分離。”

“是!”

就目前大明最繁華的城市分級:

超一線:蘇州、南京、北京。

一線:杭州、開封、西安、揚州、廣州、臨清、太原、成都。

二線:洛陽、濟南、大同、常州、嘉興、松江、運城、濟寧、南昌、重慶、青州、紹興、潮州、淮安、吉安、懷慶、武昌、福州。

將超一線和一線城市拿下來,崇禎已經可以大賺一筆了。

例如紫金玉系列在超一線城市,在競對成熟的情況下,每天五百人購買,每天的收入是2500兩。

清月玉系列在超一線城市,每天一千人購買,每天的收入是3000兩。

顏如玉系列在超一線城市,每天兩千人購買,每天的收入是2000兩。

每天收入增加到了7500兩,按照這個銷量,一個月收入差不多22萬5千兩,一年270萬兩收入。

當然,這是比較理想的收入推算,打個對半,一年收入也差不多140萬兩。

當然,等市場上競對多了,產品選擇多了,價格普遍下調是正常的,再打個對摺,也有70萬兩。

這還只是拿下了超一線城市。

而且,這還只是香皂一個產品。

女人從來都是內需的源動力。

崇禎又道:“湯若望,香水製造得如何?”

湯若望還在發呆,他剛才被皇帝說的那一套整得有些發懵,還在細想裡面的道理。

聽皇帝叫自己,連忙回過神來,用憋足的華語道:“已經製作出來,按照您的需求,一共研製了三種。”

他分別拿出三個顏色的玉瓶。

曹化淳連忙拿過來聞了幾下,確實很香。

其實中國古代有各種很香的東西,例如超奢華的龍涎香,例如檀木香等等,簡直是高逼格到爆炸。

不過一般都是放在香爐裡,這當然是好東西,不過大部分都是給男人用的,或者說這些香料因為開採問題,成本很高。

但現在擺在崇禎面前的這些香水,取自大眾植物,例如蘭花,例如桂花。

湯若望是德國人,這個時代的歐洲貴族,已經流行用香水這種東西。

製作也不難,蒸餾法,和製作高度酒類似,湯若望應該很清楚。

崇禎滿意道:“好,按照我剛才說的那樣,將這些香水也各自取名字,按照那種價格來定製,生產和香皂在一處,就放在雅蘭堂裡售賣。”

曹化淳道:“是!”

這東西是不是又可以把收入增加一倍?

大明的有錢人多不多?

大明一共有一億多人,如此龐大的基數,靠廣大的平頭百姓堆起來,你說有錢人多不多?

要割韭菜就割有錢人的韭菜!

崇禎又道:“曹化淳,這每州府的生產局選址,從計劃到完成,不許超過三個月,三個月之後要開始給我生產東西出來。”

曹化淳感覺心裡壓力有點大。

這時間限制肯定是要定的,接下來開分店,沒有時間規定,又開始驢拉磨,沒完沒了。

“是!”

其實大殺器還在後面。

什麼大殺器?

等各個州府的生產中心建立起來了,在各個州府、縣城開親民的品牌店,為了保證雅蘭堂繼續割有錢人的韭菜,親民的品牌店另取名字。

一塊香皂就賣100文,賺的少一點沒關係,讓平民百姓也能用,而且基數大啊!

大明一億2000萬平民,那下一半用崇禎的香皂,6000萬人,每個月一塊香皂。

一塊香皂賺20文錢,一個月賺1200萬兩。

等規模化了,把生產成本再降低,直接賣到50文。

一塊香皂賺10文錢,一個月也能賺600萬。

朕一個月就能把遼東的軍餉給賺回來!

真正的平民市場才是大殺器。

那為什麼不直接做平民市場呢?

因為產能跟不上啊!

高段時間不需要太強的產能,可以把單價買高一點。

但平民市場,對產能要求非常高,就目前的產能是肯定跟不上的。

其實,這是崇禎的終極目的嗎?

當然不是,香皂、香水什麼的,都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先讓雅蘭堂多在幾個城市開店,把這一套模式先打造出來。

然後透過朝廷,將其併購成朝廷管制的國企。

這就算是第一家國企,做生活方面的日銷品的。

把國企的樣板打造出來了,用真金白銀給大臣們看,那些槓精才會老實一點,不然給他們灌輸各種空泛的理論,他們就會用孔孟聖道讓你懷疑人生。

其實,崇禎做這件事,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點燃大明的商業革命。

商業在古代是被壓制的,不過到了明朝,因為江南沿海商業發達,其實有很不錯的商業底子。

只有開啟了商業的新模式,後面的工業革命才有土壤。

皇帝提了一大堆需求,徐光啟一個個記住了。

等在這裡說完,崇禎又帶著人在後面的生產作坊轉了一轉。

“徐老,我覺得作坊裡的分工可以再改一改。”

徐光啟道:“公子請指教。”

崇禎道:“你看那邊,做皂基的統一做皂基,這邊,做冷凝的專門做冷凝,那邊做包裝的專門做包裝,大家分工明確,將每一步所需要的時間也規定下來,這樣速度會不會更快一些?”

徐光啟想了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古代因為是農業經濟為主,商品的需求沒有那麼大,所以沒有必要規模化生產商品,所以在生產的過程中,一個人做了製作皂基,開模,配料,冷凝,打包的所有事。

雖然有標準化,但這樣效率其實是很低的。

將每一個人切割開,製作皂基的專門製作皂基,開模的專門開模,配料的專門配料。

每一個人各司其職,這叫流水線生產!

流水線生產的概念是誕生在20世紀的福特汽車公司,因為市場需求量暴增,企業被迫提高效率想出來的辦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