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向東沒想到,耕夫來了這麼久連冷泉都沒去過。不過一想也對,他跟文保組織那些人,主要是到村裡尋找處於危境的文物,古建築本就不是此行的目的。

竇二蛋看耕夫心思活泛了,便在一旁極力慫恿。這幾天每天圍著附近的山頭轉腰子,都快把他轉出恐懼症了。

耕夫見狀,指著竇二蛋笑哈哈的說道:“好吧,就聽小寧的,明天去冷泉轉轉,再逼著你去轉山,工作效率就下降了。”

說完又轉向文保組織的人說道:“那明天你們幾個都在家歇著吧,就我們三人,當出去散散心。”

文保的人當即樂開了花,本來尋找保護古建築就不是他們的強項,而且他們這種組織都是民間機構,所有費用全靠自籌資金解決,像這樣住在大山溝裡,時間長了真是堅持不下去,開銷太大。

要不是還要仰仗耕夫的名氣給協會拉點贊助什麼的,這幾個人恐怕早就打道回府了。而且這幾天幾乎走遍了牛背山,剛來時的新鮮勁也早已消耗殆盡。

第二天吃了早飯,三人動身進山。因為中午不打算再回來吃飯,就隨身帶了水壺和一些乾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鵝嶺的山普遍只有幾百米高,但這些山有個特點,就是連不成片,基本上爬一座山頭就得下一條溝,然後再接著向另一座山頂爬,極少有上去之後,可以保持平行高度的地方。

山上也少有高大的樹木,遮陰涼最多的是榆樹和柏樹,此外還夾雜著一些野生的核桃樹。

竇二蛋是土生土長的山裡人,很有登山經驗,從開始便走在最前邊壓著步子,寧向東和耕夫也不是初次進山的菜雞,知道爬山最忌諱一鼓作氣,因此也不著急,跟在二蛋後面慢悠悠的走。

冷泉很快到了,耕夫對泉眼興趣不大,圍著道觀四下檢視了一番。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麼一看,讓耕夫發現了問題。

“怪不得這地方荒廢了,裡面供奉的塑像不對,”道觀面積不大,耕夫很快就看完了:“中間那座像不是元始天尊,而是個女的……”

“女的?”寧向東上次來過這裡,剛才沒有進去,耕夫出來後說的第一句話讓他吃驚不小。

“可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一看就是男的呀!”竇二蛋也很吃驚,這個道觀他進去過不知多少次,還在牆根底下撒過尿,一直以為裡面三個泥胎是男的。

“服飾說明不了性別,只能看出年代。裡面三個塑像,正中間那個應該是個什麼聖母,不過我對這些研究不深,也說不好……”

“道教是在漢人群落裡發展起來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就是傳說中成仙得道的人太多了點,有名可查的就有四萬八千個神仙。而且古時候的人,都相信隨便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朝開悟即可立地飛昇,受人香火膜拜,所以裡面那三位,不是專門研究的,實在看不出來。”

“鵝嶺這一帶雖然主要是漢人的繁衍生息之所,但是因為接近古代的胡地,所以受胡人影響很大,”耕夫繼續說道:“後來鵝嶺地區又長期被北齊統治,而北齊是崇信佛教的國家,所以這一帶的信仰挺繁雜的。”

竇二蛋跟著耕夫混了幾天,對鵝嶺的歷史也大概知道了七七八八。那些朝代名兒他記不住,也不想費心去記,但是對這座道觀的問題卻很感興趣:“怪不得這些年陸陸續續也來過幾個老道,在這裡看了之後都搖搖頭說無緣就走了,感情是因為裡面供奉的神仙不對啊。”

“也不全是因為這個,”耕夫說道:“任何一個教派也是講傳承的,就比如佛教,咱們外人看上去都一樣,但其實內裡區分的多了,什麼顯教密宗,禪宗,淨土宗,華嚴宗等等……”

耕夫並沒有宗教信仰,只是憑著自己的猜測分析說了一大通。另外兩人更不明白,耕夫說的熱鬧,他倆聽的熱鬧。

又閒聊幾句,三人繼續向大山深處走去。因為剛才耽誤了時間,所以便勻著步伐,一連翻過三座山頭才停下休息。

這時時間已經過午,三人拿了乾糧出來,就著涼水當中飯。

雖然走山路走的熱氣騰騰,但是耕夫年紀大了,不敢直接灌涼水,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噙在嘴裡暖熱了才敢下嚥。

寧向東很快吃完飯,趁著等耕夫的時間,向前方的山谷裡打量著。現在已經是接近深秋,山裡氣溫低,很多榆樹葉子變得火紅,整條山谷一片片綠色黃色和紅色混雜在一起,像極了一副色彩斑斕的油畫。

“看上去很美!”寧向東說道。

竇二蛋靠在一棵樹下想打盹,聽寧向東這麼一說,站起來探頭看了看,笑道:“名字更美。”

寧向東點點頭,他能想象的出來,別看大山深處不與外界通人煙,但起的名字往往別出心裁而且形象。

“叫什麼?”

竇二蛋看他一臉憧憬的樣子,忽然古怪的一笑:“真想知道?”

“是……”寧向東疑惑的看看他,怎麼二蛋叔這麼一副表情。

“豬圈溝……”

“這是什麼怪名兒?”寧向東張口結舌,再次望了一眼花團錦簇的錦繡山谷,愕然問道。

“當然是顧名思義的名字了,”看到寧娃子驚愕的模樣,竇二蛋哈哈大笑:“這條山谷的那邊,被一道樑子截斷了,只有下邊這一個出口,假如把豬從這個口子攆進去,再把谷口封住,不就是個大豬圈嗎?”

寧向東仔細看了看,谷口窄小,其內狹長,還真像個牲口圈。

“為什麼不叫羊圈溝?你們村也沒人養豬啊。”寧向東又想到一個問題。

“羊哪能關得住,都從兩邊山崖逃了,”竇二蛋說道:“這裡邊以前真試著養過豬,春天放進去豬崽子,堵了口,後來再過來看,都被狼叼跑了,一個也沒剩下。”

耕夫聽他倆說的熱鬧,也湊了過來,看了看山谷說道:“名字很形象,而且跟黃巢谷的地形也很像。”

竇二蛋衝耕夫豎起大拇指:“還是耕大爺有眼光,黃巢谷在我們村就叫大豬圈,這個溝叫小豬圈……”

“不過人家鵝關村不答應,說我們要是叫大豬圈,那以後好漢寨就不叫好漢寨,叫母豬坡,您說這話是哪兒跟哪兒!”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