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流媒體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

但實際上嘛,九十年代初,它就已經出現了,並且早就被資本納入商用。

所謂的流媒體,那就是將一連串的媒體數據壓縮後,透過網際網路分段發送數據的方式,讓商家即時傳輸影音文字,保證使用者能隨時觀賞的一種技術與過程,由於這項技術讓數據包能像流水一樣傳送,而不是和廣播、電視那樣,透過固有流式傳輸,更不像書籍、錄像帶和音訊CD那樣,使用非流式傳輸,所以便捷,就成為了它的代名詞。

像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四日,Severe Tire Damage樂隊就以網際網路直播的方式舉辦了線上演出,一九九五年,Realworks則是將紐約洋基隊和西雅圖水手隊之間的棒球比賽搬上了網際網路,而到了九七年一月二十日,拉鍊頓更是成為了第一位透過網際網路直播宣示就職的美國總統,但這些,其實並未引起太大的反響。

因為,效果不咋地。

像Severe Tire Damage樂隊的演出,152×76的解析度能看點什麼玩意?

洋基隊和水手隊的直播好了一點,解析度達到了208×176,但刷新率只有12。

就職宣誓雖然堪稱完美,可網際網路總頻寬的三分之一使用量才是良好的根本。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流媒體技術已經出現,但想要普及,還是太難。

沒辦法,誰讓支撐流媒體便捷的根本,不是這項技術,而是網速和硬體呢?

如果沒有足夠的網速,那麼流媒體服務將無法給使用者帶來高畫質的視覺享受,同樣,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和4G,只是固定於電腦的限制,那麼流媒體也只是另類的電視罷了,它們只能將使用者的休閒地點從客廳改到其他的固定區域,並不能做到隨時隨地,隨走隨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後,人們才會驚覺,世界突然發生了改變。

可實際上呢?

世界根本就不會突然改變,因為當比爾-蓋茨以實時影片的方式出現在史蒂夫-喬布斯迴歸蘋果的第一次股東大會上時,普通人? 根本就用不起這些玩意。

而所謂的流媒體讓民眾的娛樂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這其實也是狗屁。

因為隨時隨地,隨走隨用的便捷,只是人們利用了曾經被無用吞噬的碎片化時間而已,這其中所獲得的充實,並不是流媒體帶來的,而是亙古不變的內容。

不信?

例項就在身邊啊!

以往? 人們在上班時? 會花五毛錢買一份報紙? 邊走邊看。

因為? 他們沒得選。

現在? 人們在上班時? 不會花五毛錢買一份報紙。

因為開啟手機,就能看。

以往? 人們在購物時? 只能走進各大商場? 邊看邊挑。

因為,他們還是沒得選。

現在,人們在購物時,不用走進各大商場在人海中穿梭。

因為開啟手機,就能買。

以往,人們在娛樂時,會在固定的時間內開啟電視。

因為,他們依舊沒得選。

現在,人們在娛樂時,會隨時隨地的開啟手機。

因為開啟手機,就能自己找。

甭管是獲取訊息還是購買物品,甭管是享受娛樂還是其它,人們的需求,從未變過!

而變的……

其實就只是獲取需求的渠道而已!

所以說,所謂的流媒體,其實就是披著網際網路科技外衣的可點播電視臺!與那個披著網際網路科技外衣的小貸公司沒有任何區別!所謂的高市值,那特碼的就是浮華泡影!

一點就破!

很多人說奈飛牛嗶,擁有獨特演算法的他們能透過最佳化訂閱服務來吸引使用者,不僅能密切跟蹤使用者行為,還能在記錄資料的同時,透過分析使用者的暫停時點,倒帶次數以及跳過選擇向使用者推送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才能從眾多流媒體服務中脫穎而出。

但……

這話不是狗屁嗎?

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就僅僅只是向使用者推送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

那這和好萊塢用了近百年的使用者調查又有什麼區別?

這家公司的核心賣點,不還是優質內容嗎?

你算的在漂亮,沒有好看的劇推送,又有什麼用?

你掌握了大資料,但大資料並不能給你帶來錢!

因為使用者要的,終究還是內容!

而這麼一看,奈飛是什麼東西?

不就是一個影視劇製作公司嗎?

事實也是如此,在好萊塢巨頭沒把線上當做一回事時,囊括了整個好萊塢線上片庫的奈飛便能瘋狂擴張,讓使用者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觀影體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隨著巨頭們的驚覺,陸續收回版權後,奈飛使用者的增長速度,便驟然放緩。

而巨頭們呢?

時代華納在收回版權後,用五個月就做出了三千萬的使用者!

Hulu被迪士尼收購之後,三個月的時間,付費使用者超過四千萬!

而完全體的Disney+,用一年時間就做出了奈飛磨礪十年才得到的七千萬付費使用者!

當各大巨頭獨立之後,奈飛還有什麼?

它只能靠連續不斷的產出新劇,來維護現在的使用者體量!

從《紙牌屋》到《後翼棄兵》,從《黑鏡》到《羅馬》,支撐奈飛股價暴漲的,是新劇不斷的推出,但問題是,這些原創劇集的產生,是高達一百五十億的投入。

而利潤,每年才二十來億……

當這種極其誇張的投入產出比出現後,奈飛憑什麼和好萊塢巨頭爭?

在迪士尼、時代華納的衍生產業鏈面前,光會做內容的傢伙,只有死路一條!

正因如此,羅蘭從來就沒想過要收購奈飛,因為奈飛沒有任何價值。

比內容,奈飛比不過他。

雖說魔獸影視現在只掌握《喜宴》、《飲食男女》、《七宗罪》、《肖申克的救贖》、《愛在黎明破曉前》、《紅番區》、《記憶碎片》、《X戰警》、《哈利-波特》、《指環王》、《公主日記》、《加勒比海盜》、《終結者》的版權,但能吞下索尼的夢工廠,那可是享有哥倫比亞影業和三星影業的上萬部影視劇版權,當這些東西糅雜在一起時……

一句不賣。

就能讓奈飛血壓飆升!

而在奈飛想要以低價購買迪士尼、時代華納、環球、派拉蒙和福克斯的線上版權時呢?

只要羅蘭開出和奈飛同樣的價格,那前兩家是絕對不會將線上版權賣給奈飛的。

後三家嘛……

這也是羅蘭為什麼要支援老頭的原因了。

如果夢工廠順利吞下環球,那……

只能買到派拉蒙和福克斯片庫的奈飛,又算什麼東西?

就像他怎麼樣都得買索尼音樂娛樂一樣!

好萊塢六大的片庫,老子獨佔六成!

想要和我比內容?

你配嗎?

只要控制了內容,那奈飛就別想打響流媒體的第一槍!

而就算它真的打響了,那也不要緊。

因為接下來的反制手段,羅蘭還有更多!

在有了使用者基礎後,原創就成為了奈飛必須幹的事情。

可市面上的本子,奈飛又能拿得到哪些?

《紙牌屋》這只是個開始,之後的《怪奇物語》,《謀殺疑案》,《三方國界》,《愛爾蘭人》等一系列影視劇他們都不可能拿得到,因為,只要談創作,就不可能繞得開好萊塢。

《怪奇物語》的導演肖恩-利維是猶太幫的人,在八九年和福克斯簽約後,就和羅賓-威廉姆斯廝混了;《謀殺疑案》是詹姆斯-範德比爾特的專案,而他給大衛-芬奇當了多年助理;《三方國界》的版權更是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前妻凱瑟琳-畢格羅的手上;而《愛爾蘭人》嘛,那加起來兩百歲的陣容又豈會偏向奈飛?

原創?

你抱著CAA哭死也沒用!

CAA的打包合同的確牛嗶,但他們拿不到專案版權啊!

你想燒錢,我特媽的都能讓你沒地方燒!

退一萬步說,就算在兩道封鎖下,奈飛還成長起來了,那掐死他的手段,仍然有。

作為一家流媒體公司,奈飛的生存根基只有網際網路,而在手握Google的情況下,直接從Google的搜尋端遮蔽奈飛的詞條不就完了?

當使用者無法用Google找到奈飛時,你奈飛怎麼發展?

而就算有其它手段能讓使用者找到奈飛,那Google和蘋果還能再遮蔽。

流媒體是依靠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而在這個時候,iOS和Android你總得選一個吧?

誒!

我不給你用!

我直接把你下架了!

再見!

實際上,當一個集團進入壟斷模式之後,那市場上的遊戲玩法,就已經不存在了。

我想讓你做你就能做,我不想讓你做你就不能做,就這麼簡單。

至於反壟斷?

別開玩笑了,羅蘭採用的可是康采恩模式!

只要是學過經濟的那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反卡特爾,有反辛迪加,有反托拉斯,唯獨沒有反康采恩的,為啥?那還不是因為康采恩的另一種叫法是財團嘛!

你可以掀桌,但你掀的起嗎?

從石油工業起家的洛克菲勒和金融起家的摩根,到國民經濟軍事化起家的花旗和美洲,康采恩早已經和美國融為一體了,誰反對,誰叛國!

正因如此,對於羅蘭來說,所謂的流媒體佈局,那就是收割內容。

攥在手裡的專案,該拍的都得拍了,而那些散佈在外尋求投資的專案,也得拍。

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後,在寫個網站,做個客戶端,弄個APP,就行了。

現在的他,根本就沒必要擔心奈飛會對自己構成影響。

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未來敵人,其實只有一個。

那就是微軟。

當微軟瞧見了流媒體的巨大利益後,攥著夢工廠不放的他們,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在那之前嘛……

羅蘭希望自己能夠找到搞死迪士尼的方法。

確定了這一點後,目標明確的羅蘭便做出了自己的日程安排。

首先是《紙牌屋》的立項,但這些事情,得分成兩步去辦。

第一,是拉來象黨的老灌木叢,讓他給電視劇背書;

第二,是拉來驢黨的拉鍊頓,讓他也給電視劇背書。

雖說這兩步對於現在的羅蘭來說,都很好完成,但……

讓誰去做這件事情,就讓羅蘭有些頭疼了。

將下巴搭在老婆的肩頭,一邊把玩著老婆的頭髮一邊說:

“老灌木叢其實很好拉,光是方法,我現在就能夠立刻說出三種——

第一種方法,那就是直接打電話給小灌木叢,告訴他我想拍攝一部政治驚悚劇,希望他父親能夠出山,因為我們之前見過面,現在更有良好的合作,所以成功率,會非常的高,但直面邀請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情,畢竟,這有求人之嫌。

第二種方法,那就是打電話給阿諾德,讓他和《黑鷹墜落》一樣,擔任《紙牌屋》的製片人,並且由他出面,邀請與之關係不錯的老灌木叢充當顧問,雖說這個方法非常棒,有阿諾德充當潤滑劑,能使整個專案的出現不顯得太過突兀,但阿諾德現在正想和象黨劃清界限呢,所以他其實並不會立刻答應下來,怕是會權衡利弊。

至於第三種方法,那就更簡單了,直接讓伊芙琳出面,由她和國防部的影視監察部門溝通,當這個專案遞交到國防部長那兒後,他們自然會給我來電話,而到那時,在透過國防部長的嘴傳遞邀請老灌木叢的訊息,這麼做更正式,也更官方。

所以,你覺得哪個好?”

聽著老公的講述,已經瞭解事情經過的凱特想了一會兒說:“我覺得第一種挺好,畢竟,我們現在和他們正處於蜜月期,開口求助,更能體現我們對他們的依賴,當他們幫我們解決了這次問題後,那下次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時,就會更加簡潔的開口,次數多了,那雙方就會綁在一起,象黨不會當著他們的面查我們,而他們,也不會允許象黨來查我們。

同時,在第一時間告訴他們我拍的劇,其實更能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

做得好不如說得好嘛,他們需要媒體的力量來包裝自己。

而我們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可合作的媒體。”

“嗯……有理……”羅蘭沉吟了半晌,最終還是認同了老婆的看法,可在他接受的同時,與之相對應的問題也出現了,“如果直接請老灌木叢,那拉鍊頓那邊該怎麼說?”

“拉鍊頓?你有什麼想法?”

“想法?想法也有很多啊!

第一種,那還是找阿諾德,拜託他老婆出面咯。

由他老婆出面,那我們是有大機率能請到他來當顧問的。

第二種,則是找羅納德(佩雷爾曼)。

畢竟,他是拉鍊頓的競選資金籌集人,公開的那種。

第三種,則是找傑夫(貝佐斯)。

他的靠山大衛(肖),是拉鍊頓的經濟顧問,經濟政策都是他們商議制定的,非常熟。

只不過,不管用哪種方法,其實也都是在欠人情啊!”

如此話語,聽得凱特連連撇嘴,“羅蘭。”

“嗯?”

“你欠揍啊?”

“怎麼?”

“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欠人情,但可惜一個都欠不出去?”

“……”

“而你現在呢?能欠的人情有很多!”

“……”

“當你能選擇性的和一些傢伙做朋友時,你卻愁眉苦臉的不知道該找誰?”

“……”

“你這是找打嗎?”

如此話語,聽得羅蘭直翻白眼,“嗨!我這不是覺得我的人情現在值錢嘛!

如果是以前無依無靠的時候,我當然是有誰找誰,但現在嘛……

欠誰的人情所付出的代價最小,那才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此番話語,將凱特噎的半死。

雖說她很想回頭給老公一下,但……

好吧,她不得不承認,老公說的挺對。

現在的羅蘭,已經不是以前的抱腿王了,當他所掌控的資源逐漸浮出水面後,那些渴望獲得晉升和青睞的傢伙,就已經把他視作大腿了。

如果說以前的羅蘭只是有錢,富家翁得生活讓人覺得沒有搭訕的必要,那麼現在嘛,權力在帶給他快感的同時,也能讓無數人圍上來。

而在這種情況下,權衡利弊,就成為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行吧。”凱特想了想,最終還是放棄了反駁,“那還是選羅納德吧。”

“為什麼?”

“你之前不是和我說,羅納德能幫你在索尼案中搞定高盛嗎?

既然他先示好了,那我們也得有所回應。”

這個說法羅蘭喜歡,一拍老婆的大腿,直接將事情敲定。

“那行,就找他們兩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