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部轉入休整,主要是補充兵力和戰前政策教育,同時派出部隊協助地方清剿殘敵,鎮壓反叛,對敵展開偵察。所以主官離開一段時間不會有什麼大事,趙昺也便讓他們滯留邯鄲幾日,詳細瞭解前線情況,商討下一段的作戰計劃。

與此同時,趙昺出席了兩次地方州府主官的會議,表達了自己的關切,並強調了當前迫切的任務。一個是防止百姓外逃,形成流民潮;二是要將大宋對新復之地的政策廣而告之,以穩定人心;三是要儘快實施土地改革。

趙昺清楚老百姓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能獲得溫飽,太平安定的生活。因此只有讓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並保護他們的利益,才能讓他們安心。從而使得人心趨穩,不再被蒙元蠱惑,從而得到穩定的後方。

至於如何施政,趙昺沒有再多加過問,這些那些文臣更為擅長,所以就將這攤子甩給了陸秀夫等人,自己把精力放在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上。

“陛下,臣以為在獲得補充後,還是應該儘快展開攻擊,殲滅當前真定之敵,開啟通往大都的通路。否則敵各處援軍抵達大都,將對以後的行動產生極大的困難。因而臣以為此戰宜早不宜遲!”儘管已經明白當前休整的意義及困難,但韓振還是希望儘快北進,以避免與敵重兵遭遇。

“韓副使,當下蒙元以張珪為帥駐守真定,阻擋我軍北進道路,除其所部衛軍,又糾集了各州縣鎮戍軍及招募民軍,據報不下十萬人馬,想要一舉將其殲滅並不容易,還需好好謀劃!”江鉦言道。

“江副使所言甚是!”韓振和江鉦雖同為樞密院副使,但知道江鉦的資歷和聲望遠勝於己,在樞密院的地位要高,所以不能不重視,沉吟片刻道,“張珪出身將門,用兵謹慎,此次在大名僥倖將其困住,若非大名守將心存猜忌,恐此時仍被阻於大名城下!”

“嗯,張氏三代將門之後,其祖為蒙元滅金,平定西北立下汗馬功勞,論功居四大漢侯之次。其父領軍平江南,若非陛下英明,行朝險些亡於其手。而我軍雖與張珪首次交手,但也可見其用兵有道,若非蒙元朝廷屢次催促其南下也不會輕易落入我軍埋伏,而其又能在重兵圍堵之下突圍而出,足見他有用兵之能,不遜於其祖、父!”田忠也點頭道。

“如此看來,真定乃是通往大都的重鎮,恐將有一場惡戰啊!”江鉦言道。

“朕卻以為張珪是在故布疑陣,其在真定不過是虛張聲勢,保州才是其防禦的重點!”趙昺這時站起身,用手指點著地圖說道。

“為何?”田忠作為河北西路領兵主將,真定和保州正是在其北進的途中,他詫異地問道。

“真定府地處河北中部,在我朝乃是河北防禦北敵南侵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經濟重鎮。但女真北侵,我朝南遷後,真定已經失去了防禦北方入侵的意義,因而城池失修,外城和子城毀損嚴重。而蒙元滅金後,其拆毀城牆和長期不修城的政策更加速了子城的消亡。而今城池防禦功能喪失,短期內也難以修復。”趙昺言道。

“張珪與我軍交過手,深知我們火器犀利,沒有堅固的城防根本無法阻擋我軍的進攻。其自知難敵,不會將重兵佈置於真定,而是虛張聲勢做做樣子,卻將重點置於保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何是保州?”韓振對皇帝的判斷感到不解,真定歷來為中原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其如此輕易放棄太過草率了。

“太平興國六年,我朝改清苑縣為保塞縣,升保塞軍為保州。淳化三年,李繼宣知保州,建城為州縣治所。金大定十六年,改保塞縣為清苑縣。貞祐元年,蒙古軍攻陷清苑城,焚城為廢墟,保州州治移至滿城縣。貞祐二年,改屬中山路。入元後,張柔出任保州都元帥,移州治於清苑,重建城池……”趙昺言道。

因保州是元代大都的南大門,張柔營建的保州城方圓十一裡,夯土築成,比前代略有擴大。他規劃市井,營建民居,修建城垣,並引護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澇防旱,修蓮花池,建書院,遷廟學,利交通,利農商工,改善生產條件和居民的生活環境,使保州城得以復興,成為“燕南一大都會”。

其主持營建了官府北邊的衙門,南面的宅院,又修建了驛館、將士宅第、倉庫、藥局、商稅所、傳舍、馬院等等。還在城牆上還修了四個譙樓,北面拱極,南面蠡吾,西面常山,東面碣石。可西望郎山,俯視全城,城內道路也設計為筆直的,這主要都是出於軍事上的用途。

“張氏祖籍定興,後家族遷往保州,死後葬於滿城。”趙昺說明理由後,又點道。

“當年追隨張柔的河北部曲甚多,受爵者數以百計,他們很多人封地皆在保州周邊,成為地方豪強,卻依然依附於張氏。張珪若欲是在保州與我軍決戰,可謂一呼百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且這些豪強又受惠於蒙元,必不甘心放棄,比之那些蒙古人不予多讓。”江鉦言道。

“陛下提醒的極是,在山東作戰之時,那些蒙古宗王軍往往不堪一擊,卻是那些地方豪強組織的民軍往往死戰不退,為異族賣命,甚至不惜舉族殉葬!”韓振點頭言道。

“當初我們摧毀益州城防,進入城中,許多蒙古人稍戰即退,甚至棄城而逃。反倒是益都漢侯李昶的族人領鄉勇與我們展開巷戰,逐屋逐街爭奪,死戰不降。最後只能將他們殺光,才得以佔據城池,此戰也給我部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嚴峰嘆口氣道。

“不錯,攻濟南時世襲濟南公的張榮之孫張宏也是如此,其將家產盡數變賣,將族人和農奴武裝起來,又招募了鄉勇,得兵五千人,協助守城。這些人十分悍勇,不懼傷亡,比蒙古人還要兇悍,城破之後他們據守府邸不降,只能以炮火轟開院牆才得以入內,但其家中女眷皆已自盡,男子除戰死者外,聚於祠堂中自焚而亡,場景讓人唏噓!”關泓也嘆口氣道。

“這不足為奇。”趙昺言道,“他們雖為漢人,卻為蒙元統治的受益者,且這些人還保持著漢人的傳統,發跡後延請名儒為幕僚,教育子孫,以為效忠蒙元便是忠君愛國,實際上卻是助紂為虐。且在他們治下,在這動盪年代卻也形成比較安定的地區,政治較為清明,百姓在其的庇護下也得以苟活,自然對他們盲從追隨與天朝為敵,最後反成了為他們殉葬的炮灰。”

“是啊!其祖張柔成名甚早,少年時期便是個慷慨之人,擅於騎射,以豪俠之氣著稱河北。主政保州引護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澇防旱,建書院,遷廟學,利交通,利農商工,改善生產條件和居民的生活環境,使保州城得以復興,深得民心,引得諸多人來投。”江鉦言道。

“誠如陛下所言,這些豪強發跡後,往往延請名儒大家入幕府教育子弟,北地大儒郝經便曾是張氏的入幕之賓。而張氏子孫也多有成就,張珪之父張弘範亦是少年成名,文武俱佳,年二十就得授虎符獨自領軍征戰,參與攻宋,以軍功聲震朝野。皆言虎父無犬子,張珪亦是少年襲父爵,嫻熟弓馬,頗有武功,官拜大將軍,絕不可輕敵!”

“雖說有虎父無犬子,但民間也有‘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之說’,這張珪雖然是兩代將門之後,卻是浸淫在父親盛名之下成長,與其他勳貴之後一樣,受到了更多的愛戴和愛護,仕途一路順暢,平步青雲。其父兵敗身死後襲父爵,佩虎符,身負朝野上下厚望,但除有少年射虎之壯舉外,多年來卻表現平平,無功無過,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並不足懼!”見眾將聽罷沉默,趙昺卻笑笑說道。

“呵呵,陛下所言極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其實者甚眾,我們不能為其名所困。大名之戰其不就被我們打得損兵折將,單騎敗走!”韓振難得的捧了捧皇帝的臭腳笑道。

“哈哈……”眾將聽了皆乾笑幾聲,尤其江鉦面現尷尬,而趙昺也瞬間醒悟過來。在座的江鉦正是相門之後,而自己則是世襲十幾代的皇帝,剛剛所言等於把自己也裝了進去。

“呵呵……朕以為此言也非絕對,不肖子孫哪裡都有的,卻也有繼承家族榮光的!”趙昺訕笑兩聲解釋道。而心中卻也不服,老子本就非皇子皇孫,不過是老天爺戲弄他,讓自己不得不設法求生,而那個真正的‘自己’在歷史上早就屍沉大海了。

但是‘富貴不過三代’卻是被驗證的,歷史上沒有永遠千秋萬代的王朝,也沒有久盛不衰的家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