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知道傳統意義上的蒙古帝國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走向分裂後,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又稱“兀魯思”,分別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而當下的大宋對蒙古帝國也並非一無所知,他們認為蒙古有‘八王’,也就是分封了八個王國。在趙昺看來也不能說錯,卻並不準確。因為成吉思汗的五個兄弟也都為蒙古帝國奉獻一生。所以成吉思汗不單分封了四個兒子,還將國土,屬民分封給他的五個兄弟。

這些兄弟、兒子在各自分封“兀魯思”,在蒙古語中含有國家之義,因此成吉思汗分封給諸子、貴戚的民戶、土地稱之為諸王“兀魯思”,漢譯為諸王汗國,他們都有獨立管理軍隊、屬民、貢稅、牧地的權利。而且在時間上,分封兄弟比分封兒子還要早一些。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共分封了九位兄弟、兒子,而不是八王,也就是九個諸王汗國。成吉思汗兄弟的分地都在蒙古東面,合稱:“東道諸王”。而成吉思汗諸子的分地卻在蒙古西面,也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家族。在這之後,蒙古帝國仍然繼承了分封政策,這就像一顆裂變的種子,又在一塊土地上繁衍出更多的‘王’。

所以準確的說蒙古草原上具體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汗王,誰也鬧不清楚了。但能夠繼承汗位的,還是說的成吉思汗直系子孫。而令趙昺一直寢食不安的,也就是這位居黃金家族的四大汗國,他也知道在歷史滅元戰爭中,明朝並沒有與四大汗國發生直接衝突,因為它們有的已經早於元朝滅國,或是分裂,可現在據歷史上元朝滅亡還有近百年的時間,這讓他不得不下大力氣查清當前的真實情況。

“大家請看!”趙昺拿過紙筆在上面畫了一張蒙古帝國的概略圖,標出了大概的邊界和主要的山川等標志物。

“陛下對蒙元看來是下了功夫的,輿圖一揮而就,早在胸中了!”劉黻看後與眾人對視一眼,不禁讚道。眾人也點點頭,他們皆清楚若非經過研究是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下做到的。

“只是大概形勢,不夠精細,只能勉強看吧!”趙昺謙虛了下,在標註窩闊臺汗國的位置上劃了一筆道,“如今窩闊臺汗國已經名存實亡,不成氣候,且其子孫與蒙元勢如水火,征戰不休。”

“窩闊臺本是蒙元大汗,為何他的封地如此狹小?”應節嚴很快發現了問題,疑惑地問道。

“這就是所謂的成者王侯敗者賊!”趙昺輕笑道,“窩闊臺是即鐵木真後的第二位大汗,彼時蒙古帝國尚能團結,而他作為所有蒙古人的大汗,不僅有自己的屬地,中原漢地也歸其統轄,還能從其它汗國收取稅賦。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死後,汗位轉移到其它宗王之手!”

在蒙古人的四大汗國中,窩闊臺國的地盤最小,兵力也最少。趙昺清楚倒不是窩闊臺大公無私,而是其為天下共主,可惜的是窩闊臺的後裔也把大汗寶座看成是傳家寶,逼著蒙古貴族發誓要永遠支援窩闊臺後裔,他們萬萬沒想到託雷的後代能截胡大汗寶座。蒙哥和忽必烈上位後,窩闊臺後裔的日子很難過,家族中大部分爺們都被看管起來。

“窩闊臺繼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可貴由死後,蒙哥繼承汗位,他以窩闊臺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而後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兩人分別稱汗,雙方爆發戰爭,阿里不哥戰敗,窩闊臺後裔海都則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繼續爭奪帝位。雙方成為死敵,窩闊臺汗國已經不為蒙元承認,至今仍時常發生衝突!”趙昺又解釋道。

“我朝可以嘗試與海都聯絡,結為盟友,來日可助我朝經營漠北地區,甚至為我朝鎮守邊疆!”應節嚴點點頭道。

“嗯,先生所言極是,朕也正嘗試與其取得聯系,但現在中間隔著蒙元的甘肅行省,還是十分困難的。”趙昺點點地圖道。不過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聯合起來也無不可,而海都雖然精明,卻也並非沒有空子可鑽。而說著他又在金帳汗國的位置上劃了一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金帳汗國與蒙元有道路相同,但此時他們已經發生內亂,其東部疆域為‘外剌’佔據,難以援助蒙元。而外剌為兩國間邊界上的邊民,如今金帳汗國勢力北退,暫時屈服於蒙元。而如今蒙元連敗,國力大減,他們也勢必崛起,趁機侵擾蒙元。”

“嗯,蒙元失勢,必出董卓。他們西北藩屬國勢必脫離其的控制,與其為敵,蒙元將面臨內亂不止,腹背的受敵的局面。”陳仲微言道。

“正是,朝廷無力,群雄四起,內亂不止啊。”徐宗仁也點點頭道。

“再說伊利汗國,其為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所建,他與忽必烈同為拖雷後裔,關係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其疆域在我朝西南方向,控制著天竺及波斯舊地。蒙元曾經與伊利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交流也很頻繁。”趙昺道,“但是伊利汗國與清茶韓國不睦,雙方曾在十餘年前爆發大戰,以致道路斷絕,所以他現下要到蒙元必須翻越蔥嶺,橫跨大漠萬里才能到達蒙元。而勞師遠徵,中途又無補給,只怕也是有心無力。”

“欽察汗國的大汗忙哥帖木兒繼承汗位時,得到了忽必烈的正式冊封,但也只是名義上藩國。而他們之間也有嫌隙,在蒙哥之子昔裡吉反抗忽必烈,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新皇即位,其才被放歸。”趙昺又點點欽察汗國的位置道,“所以這也是個不確定的因素,其也許會向蒙元提供有限的幫助,也許會趁蒙元衰落之事,出兵侵佔蒙元的北地。”

“對,這不能不防,其控制的地域雖然皆是極北之地,但疆域不遜於蒙元,實力必然雄厚,又與蒙元嶺北行省接壤,往來便利。若是出兵,可以從多處進入,迂迴到我們的腹背。”應節嚴道。

“是啊,這也是我朝北伐的大敵!”趙昺嘆聲道。

他之所以對欽察汗國存疑,認為其是個變數,也是因為趙昺實在弄不清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次子、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的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

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於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

別兒哥因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於是河中地區被察合臺之孫阿魯忽佔領,別兒哥便支援窩闊臺之孫海都對阿魯忽作戰,幫助海都崛起。而海都又是蒙元的死敵,他們支援其必然會引起蒙元的不滿。所以他也說不清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反正就是他們一大家子打來打去,時分時合,能不能出手幫忙,誰能說得清。

“察合臺汗國距蒙元最近,與其也是有戰有和,摩擦不斷,但名義上一直承認蒙元是自己的宗主。它在蒙元敗落的時候,朕覺得出手相助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會在其背上多插一刀的可能更大。”趙昺指指最後一個汗國道。

“陛下,為何會做出如此判斷呢?”劉黻問道,“察合臺與蒙元雖然說摩擦不斷,但元朝喪失中原,這離得最近,即便有宿怨,來摻和下也不吃虧吧!”

“因為察合臺汗國的許多宗王支援海都,讓他們去出兵幫助蒙元,那將是個什麼結果呢?”趙昺笑笑反問道。

“呵呵,那就是如漢獻帝下詔讓董卓入京一般的引狼入室之舉。正如陛下所言,其多半會藉機在蒙元身後紮上一刀。而蒙元恐怕此時也對其心存忌憚,只要自己尚有一戰之力,都不會向其求援。”劉黻自嘲地笑著道。

“當下,蒙元連敗,損兵折將,不得不調東路諸王入中原勤王,其實也是引狼入室之舉,只怕不久中原之地就處處董卓了。”應節嚴感嘆道。

“先生也看出來了!”趙昺笑笑道。他不得不感嘆這些老臣們的眼光獨到,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要害,而那些武將還是在得到自己的提示才明白其中的奧妙。

“呵呵,真金此舉看似解了一時之困,但他以東路宗王分戍中原就是絕對的敗筆,這打破了忽必烈設定的制衡草原宗王們的桎梏,想要重新將他們圈入籠中,以當下朝廷的實力幾無可能!”應節嚴笑笑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