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這就是大家的誤區了,以為免稅,百姓們就能活下去。要知道,現階段普通百姓能吃飽飯就以前很不錯了,哪有那麼多餘糧。

一旦碰到了天災,試問陛下和各位大人,百姓們除了賣田之外,還能賣什麼?賣兒還是賣女?”王寧安大聲質問道。

房玄齡站出來道:“一旦有天災,各地的官員就會開啟常平倉賑濟災民,哪還需要賣土地,更別說賣兒賣女了。”

王寧安頷首道:“陛下和各位大臣管理的天下,學生認為絕對不會有百姓賣土地,甚至賣兒賣女。

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富不過三代,我們誰也沒有辦法預料到將來的官員會不會貪汙。皇帝會變成只懂享受,不理政事的皇帝。”

“大膽。”李二沉聲道。

“陛下息怒。”大臣們都紛紛跪了下來。

王寧安的話太誅心了,這是在說大唐可能三代後,國力就衰弱了,就是說,大唐慢慢的走下了沒落,被其他王朝所取代。

而這件事情,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千年世家,百年王朝,從古至今,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千秋萬載的。

可是知道歸知道,但那也是他們死後的事情,還有大家都知道一個規矩,那就是知道不說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王寧安卻違反這個規矩,因此李二才發怒,百官跪在地上,就連周茫和楊海都跪了下來,只剩下王寧安沒有跪。

李二盯著王寧安足足三分鐘,見到對方沒有懼怕之意,他再次開口道:“王寧安,你知不知道,剛剛你說的話,朕可以認為你在詛咒大唐的國運。”

王寧安道:“大唐將千秋萬世,這是無容置疑的。學生只是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而已,陛下也不能否認學生說的話跟可能會實現。”

李二再次看了王寧安一會,道:“眾位愛卿,你們先起來吧。”

“謝陛下。”眾人謝恩起身。

李二再次說道:“王寧安,既然你認為自己所說的可能實現,那好,朕問你,你要如何杜絕這樣的事情出現?”

王寧安拱手道:“回稟陛下,首先下令全國土地不允許私下買賣,違者土地充公。

其次,實行均田制時,以十年為期限,十年進行一次分發,不管是誰,十年後都會有土地。

為了避免土地沒有人種,分到土地的人都需要種地,沒有種地的百姓就會收回土地。

朝廷多出來的土地可以用租用的形式租給其他想要種地的百姓,糧種由朝廷出。

其實土地兼併如此厲害,無非是百姓們可以自由買賣土地,當有一天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朝廷的,百姓們的土地都是朝廷給百姓耕種的,請問陛下和眾位大臣,一點,天下還會不會有土地兼併的事情出現?”

杜如晦將王寧安的話想了想,隨後站出來道:“寧安,你的話或許理想化,現實是朝廷沒有太多的錢糧購買土地,而且土地既然是百姓們私有的,怎麼可以杜絕百姓們私下買賣?”

王寧安道:“這就得靠朝廷

的律法,如果百姓確實有困難,朝廷或者地方官可以出錢購買百姓的土地。”

“錢呢?”蕭禹站出來問道。

王寧安笑道:“蕭大人,錢當然是靠稅收了。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工農商相結合的稅收方式。

大家都知道商稅是朝廷重要的財政來源,將來工人的稅收也將會超過農民。最後導致農稅取消。”

取消農稅?

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妖言惑眾。”周茫率先跳出來道:“你簡直是妖言惑眾,農稅怎麼可能取消,那可國庫重要的財政來源。”

王寧安說道:“不可能?哼,怎麼可能不可能?農稅只是朝廷國庫目前的財政來源,不代表將來一直都是。

只要有一天,朝廷發現農稅那點塞牙縫的小錢有沒有都無關緊要的時候,農稅就可以取消了。”

李二有些動容的說道:“寧安,你說的有一天是哪一天?”

王寧安道:“商人的地位提高,商業發展時,耕牛不再是主要的勞動力時,百姓們紛紛來到城市裡工作時……”

一下子,王寧安將所有的因素都說了一遍,這些都缺一不可,少了一樣都不能取消農稅。

“陛下。”蕭禹道,“王寧安所說過禹,虛無縹緲,微臣認為此題就此作罷,算是周茫解答的題目。

微臣也有一題,國庫無錢,地方又有災情,災情刻不容緩時,朝廷應如何做?”

楊海道:“此題學生來答。”

“你說吧。”蕭禹十分看好他,道:“好,你來答。”

“多謝大人。”楊海欣喜的說道:“朝廷可以組織商戶們捐贈,同時立碑傳頌他們。其次,百官們可以消減俸祿,宮中也需要減少開支,用來救濟災民。”

“嗯,不錯,不錯。”蕭禹點了點頭。

周茫道:“蕭大人,可否容學生多說幾句?”

“好好好,不過老夫要先問問楊海。”蕭禹看向楊海,道:“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楊海道:“如果是朝廷政策,學生沒有了?如果是受災地區,學生還有話要說。”

“不管是地方還是朝廷,你都可以說。”蕭禹笑眯眯的說道。

楊海拱手道:“陛下,各位大人,地方受災後,地方官員往往會因為沒有朝廷的允許而不敢私自開放常平倉救濟災民。

等到朝廷的旨意下來,這一來一回就需要十天半月,災民就已經餓死了。學生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家裡沒錢沒糧,最後將學生的妹妹給賣掉,我父母餓死的情況下,學生才勉強活下來。

所以在學生活下來的時候,就已經發過誓了,一定要當官,一定不會在自己管轄的地方餓死一個人過。”

李二沉聲道:“玄齡,克明,退堂後,你們去調查一下楊海的家鄉,誰擔任地方官。”

楊海道:“多謝陛下,可是事隔多年,學生只記得他姓何。”

李二說道:“你放心,朕絕對不會讓這樣的官員在大唐出現。”

楊海再次謝恩,隨後他便不再說話。

周茫道:“我對你的遭遇表示同情。你剛剛所說的是一點,開倉賑災需要及時,然而還有檢驗難民區,召集所有的大夫,集中所有的藥材。

大災後就是大疫,救災之時,還需要預防疫情的出現,因此救災、防疫要雙雙舉行。”

“說的好。”蕭禹興奮的說道。

李二等人滿意的點點頭。

王寧安開口道:“說的不錯。”

“怎麼?寧安也覺得周茫說的不錯?”蕭禹問道,表情顯得驚訝。

王寧安點頭道:“大災後有大疫情,可是災民呢?你們打算如何安排他們?”

周茫微微抬頭,向前走了一步,道:“當然是設立難民營,將災民安排在難民營,直到災情結束。”

“嗯,很合理。”王安寧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還有呢?”

“還有?”周茫有些慌了,他從來沒有想過還有。

王寧安搖了搖頭,道:“哎,看你的表情是沒有了。一旦出現了天災,第一時間是將所有的災民都組織起來,將他們分成老人,小孩,婦女和壯年。”

“幹什麼?”蕭禹問道。

杜如晦好像明白了什麼,眼睛一亮,道:“你是打算讓青壯年做事?”

“不錯。”王寧安道:“這叫以工代賑,與其免費給災民吃喝,讓他們看不到希望,還不如讓他們工作。

有了工作,人才會看到希望,大災面前,人很難看到希望,我們要做的就是給災民們希望。

當然這說的是大方向,中間還有小細節,比如工作,該做什麼?人怎麼安排,有誰去管理,中間的律法等等。

陛下,各位大人,這只是一些學生個人的想法而已,中間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不同的災情,應變不同的辦法。

洪災,就需要帶齡青壯年挖河道,疏通水患。地震,則需要百姓們救人,重新建造城池。雪災……”

一下子說了很多天災的應變辦法,眾人一起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好,非常好。有了寧安的辦法,將來地方上有了災情以後,也能快速的處理災情,再也不用等候朝廷的旨意辦事了。”杜如晦有些激動的說道。

李二緩緩點頭:“不錯,確實如此。這題算是寧安勝出。”

“謝陛下。”王寧安立刻說道。

周茫和楊海兩人的臉色變的蒼白,第一題平,第二題輸,那麼第三題呢?如果還是平,他們依舊是輸,狀元頭銜還是王寧安的。

這讓他們心裡非常不舒服,在他們眼裡,王寧安只是一個一切都用錢解決事情的人,是一個市井之徒,是市儈之人。

李二繼續說道:“已經有兩位愛卿出過題,這第三題就由朕來出。”

周茫和楊海全身一震,拱手道:“請陛下出題。”

王寧安也只能跟著說道:“有勞陛下出題。”

“朕要出的就是如何對一些不服管教的屬國進行管理?”李二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