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微笑道:“房大人所言不錯。為官者雖然有文臣武將之說,但是兩者不能分的太清楚。

文臣有時候也要拿起武器上陣殺敵,老夫打個比方,你們是一座城池的官員,被敵軍圍困,守將被殺了,需要你們統領士兵。

那時你們即是文臣,也是武將,那時,你們還會說自己只是文臣,武將的事情不歸你管嗎?”

“學生慚愧。多謝兩位大人教誨。”周茫和楊海同時行禮,臉上露出慚愧之色。

他們兩個還沒有正式封為官員,只能自稱為學生。

王寧安道:“兩位大人的教誨,我銘記於心,剛剛已經進去蠻多的人了,兩位再不去,可要變成最後才到的大臣,對兩位大人的名聲來說可不好。”

“哈哈……”杜如晦笑了笑,道:“你小子這麼快就要趕我們走,看來對狀元之事已經胸有成竹了。”

“一般般,沒有什麼大問題。”王寧安十分謙虛的說道。

房玄齡也笑了笑,道:“看來是十分自信,克明,我們看來是白擔心,還是早點去朝堂上吧。”

“對,早點上完朝,我們可以好好欣賞他們的答題。”

杜如晦和房玄齡也走了皇宮。

王寧安嘆口氣道:“既然要等,為什麼還讓我們這麼早來,真是的。”

周茫和楊海心中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他們不敢像王寧安一樣把話說出來。

他們看著遠方,又有兩輛馬車往皇城這邊駛過來。

馬車並排在停在一起,接著有兩人在各自車伕的攙扶下走下了馬車後,他們去赫然是文壇的泰山北斗,孔穎達和顏師古。

“是孔師。”

“還有顏師。”

周茫和楊海看到兩人下了馬車後,不由得全身顫抖,因為興奮、激動而引起的全身顫抖,這兩位可是全天下文人的偶像。

他們兩個快速的走到他們兩人面前,激動的拱手行禮:“見過顏師、孔師。”

王寧安沒有想到他們兩個看到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就是行個禮,可是見到孔穎達和顏師古就興奮的發抖,跟後世的小女生見到了偶像明星相比,已經不遑多讓了。

孔穎達和顏師古兩人跟周茫和楊海兩人寒暄了幾句就往王寧安這邊走來。

“孔師,顏師很久不見了,近日可好?”王寧安對著兩人行禮道。

孔穎達笑道:“有一陣子沒有聽到寧安你的高談闊論了,著實有些無聊。”

顏師古也笑著說道:“老夫也希望能再聽一聽你別出心裁的想法,同時詢問你什麼時候能可以去你的書院看一看。

要是老夫覺得不滿意,老夫可是隨時都會反悔的。”

王寧安說道:“一定幫顏師滿意。”

“那行,老夫就等著。”顏師古點頭笑道。

孔穎達道:“老夫看你如此鎮定,等會的御前殿試一定十分有把握了?”

“只要陛下不是存心找茬,應該沒有問題。”王寧安說道。

“哈哈……”

顏師古和孔穎達大笑起來,

敢如此說李二的人,普天之下只有王寧安一人。

“好了,不多聊了,我們先進去了,在殿前看你表現。”顏師古道。

“正是。”孔穎達附和道。

“好。”王寧安應道。

周茫和楊海遠遠的見顏師古和孔穎達和王寧安有說有笑,心中有驚訝,有羨慕,更是有些嫉妒。

見到顏師古和孔穎達一起進宮後,立刻來到王寧安的面前,異口同聲的問道:“你是顏師還是孔師的學生?”

王寧安白了他們一眼,道:“難道你們沒有聽李劍山提過我的老師?”

周茫兩人均是搖頭。

王寧安嘆口氣,道:“我不是孔師和顏師的弟子,你們不用為此擔心。我的老師從小隱姓埋名,因此說了你們也不會知道。”

周茫和楊海互看了一眼,隨心有疑惑,卻不再言語,既然對方不說,他們也不打算問。

心高氣傲的他們,再加上對王寧安的不屑,他們更加不會開口詢問。

就這樣,三人一直靜等著,直到一個小太監通知他們可以進宮見聖為止。

周茫和楊海兩人越往宮中走去,內心越緊張。

三人在小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朝堂上面見李二。

“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三人同時行禮。

李二沉聲道:“免禮。”

“謝陛下。”

“你們三人都是此次科舉的甲等,今日朕和眾位大臣們考一考你們,從而確定狀元頭銜花落誰家。”李二再次開口道。

楊海道:“學生懇請皇上和各位大臣們出題。”

長孫無忌率先開口道:“既然你們已經如此著急,那麼第一題就由我先出。”

“請大人出題。”

長孫無忌微微點了一下頭,道:“大唐成立沒多久,如何讓百姓認可大唐,對朝廷的政策有何看法?”

周茫搶著說道:“陛下,各位大人。大唐剛立國需要得到百姓們的認可,需要做到輕徭薄賦,鼓勵農耕,寬政安民等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這點朝廷已經在做了,並且做的非常成功。

現在每個百姓都以自己是大唐人為榮,然,學生還認為,朝廷可以舒緩刑罰……”

周茫滔滔不絕的講了很多政策上的想法,讓長孫無忌等人都微微點頭,表示的很欣慰。

李二大聲道:“說的好,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輕徭薄賦,農耕為主,百姓才能衣食無憂,大唐才能強盛,百姓才會認同朝廷。”

“多謝陛下誇獎。”周茫連忙謝道。

楊海出列道:“陛下,長孫大人已經出過一題,周茫已經回答了,再有學生回答這一題,學生自覺未必會比周茫說的還要。

因此,學生懇請陛下再出一題,由學生來答,以示公正。”

眾人覺得非常有禮,政策之說,大同小異,如果是筆試,那麼可以從他們的試卷上選擇優劣。

可現在是口試,一人說完,另一人就能加加減減多說一點,這對前一人不公平。如果兩人的想法大同小異,

那對第二人又不公平了。

這次明顯對楊海不公平。

李二沉吟片刻,看著一臉悠閒的王寧安,問道:“寧安,你對此有何看法?”

王寧安拱手道:“回稟陛下,朝廷的修養身息政策已經非常不錯,不說別的,學生就說說朝廷的土地政策。”

李二等人精神一震,這小子不出聲還好,一出生聲就驚到所有人,朝廷集合百官的智慧終於想出了以均田制為基礎,確立租庸調制。

這小子竟然有不同的看法,這讓他們情何以堪,然而他們卻知道王寧安每次都會語出驚人,所以又很期待他的評論。

周茫和楊海都不約而同的看向王寧安,這還跟他們見過的王寧安是同一個人嗎?敢評論朝廷的土地政策,這政策可是被廣大百姓給接受的。

王寧安不知道眾人心理的想法,緩緩說道:“朝廷是以均田制為基礎,確立租庸調制,有兩稅法之說。

租庸調制,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服役為主,總體而言,“納絹代役即為庸”,也叫“輸庸代役”。

還有兩稅法,這些具體內容學生就不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點非常好,賦稅徵收物件從人為主變成以土地資產為主,鄉村土豪以及世家們就沒有了免除賦稅的特權。

這讓朝廷不再限制鄉村土豪和世家們對土地和勞動力的佔有,沒有土地的百姓就不用交稅。

朝廷的賦稅徵收也發生了天大的變化,以前,主要是實物和勞役,現在按土地面積攤徵,以實物為主,按戶版等高下攤徵稅錢,即錢物均收。

這讓百姓們都慢慢的以金錢為主,知道花錢,使貨幣流通,為大唐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眾人滿意的點點頭,露出了笑容,這話才讓人喜歡。

就在眾人高興的時候,王寧安再次說道:“剛剛說的都是好的一面,現在我們來說說壞的一面。

均田制是好,但是它一定要在朝廷上下團結一心,給予百姓們一個正確的範例。

然而這個範例一旦有一個環節出錯了,那麼土地兼併就會出現,到那時大唐的大部分土地都會在少數的人手中。朝廷的土地會越來越少,均田制就會徹底成為一個笑話。”

“你這是在說朝廷會有人中飽私囊,暗中吞併土地了?”李二沉聲道。

長孫無忌等人的臉色變的有些不自然,王寧安的話,說到大家的痛處了,雖然朝廷不太贊同土地買賣,但在特定的情況下還是允許土地買賣的。

王寧安拱手道:“陛下,天下土地何其多,今日吞一畝,明日再買一畝,不管是朝廷還是地方官員都不會制止。

十年,百年之後呢?這些吞併土地的鄉村土豪們以及世家們會擁有多少土地?

尤其是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一旦有個天災,手上無錢無糧的百姓們該會如何繳納賦稅?

恐怕除了逃走之外,就是將土地賣掉,自身成為那些鄉村土豪們的佃戶。”

李二的臉色緩和了很多,道:“有天災或者產出少於七成,朝廷都是免租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