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約定的日子,一大早楊振興提前來到東單公園。

說起東單公園,後世十分有名。

因為這裡跟牡丹園公園一樣,是京城‘同志們’的聚集地之一,是哲學的後花園。

其實早在六十年代,這裡就已經成了那些人聚集的聖地。

只不過那會兒針對這種事情認為是傷風敗俗,體制不容,生活很不容易。

還有不少警察化身便衣,在這幾個地方蹲守抓人,抓到人之後會根據情況教養不同年份。

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大家都隱藏的十分隱秘。

除了一些生活在這邊經常來的街坊知道外,一般人很少有知道的。

而且因為之前的影響,加上社會思想還沒變得放開、大膽,沒有進入新世紀後那麼明目張膽。

現在的東單公園,在孩子眼裡是海洋球、蹦蹦床、滑梯,還有對面的蛋糕店。

對大人們來說這裡是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裡面還有位雙手殘疾但十分立志的‘毽子王’,踢毽子技術十分高超。

每每都會引來一群人圍觀。

也有不少京城踢毽子好的人慕名而來,挑戰交流。

……

秋天的京城大清早有些涼意,按照當時電話裡約好的,楊振興穿著帽兒衫、牛仔褲,腳底下是球鞋。

這一身穿著在街上很亮眼。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人走過來,試探的問道:“您是楊振興楊師傅嗎?”

楊振興一扭臉,看到是一位方臉的中年人。

他也不確定的問道:“我就是,您是王師傅?”

對方看到找到人了,明顯放鬆下來,伸出手笑著說道:“您好!我是素菜餐廳廚師王志明。”

楊振興同樣松了口氣,趕緊握住對方的手,介紹道:“王師傅您好,我是文泉春飯館的楊振興。”

王師傅點點頭,問道:“您吃了沒?這裡不方便說話,如果沒吃跟我去常去的早餐店吃點兒東西。”

“清早就喝了點兒爛麵條子,還有點兒餓,正好順道再吃點兒。”

過了馬路,王師傅帶著楊振興拐進了對面的蘇州衚衕。

“這邊有家燒餅店不錯,我吃了很多年,原本菜市場那邊也有幾家常去的,但是現在菜市場這麼一拆,也都找不到了。”

楊振興聽著,點了點頭,心裡覺得有些不得勁兒。

說起東單菜市場,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末那會兒,洋鬼子打過來,在東交民巷這片兒劃出來一片地作為使館區。

後來又在這裡建了一個洋貨市場,起名‘東菜市’,這便是最早的東單菜市場。

解放後,這裡成為京城四大菜市場之一。

去年,這塊兒地被港島李超人買下來,夥同現在的一些領導打著‘舊城區危房改造,造福京城市民’的旗號修建東方廣場。

包括百年歷史的東單菜市場、歷史悠久的新華書店,還有號稱面積‘世界之最’的麥當勞快餐店全都被拆除。

雖然因為‘嚴打大老虎’行動拖延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是東方廣場還是順利開工拆遷建設了。

不過這些東西跟今天的事情無關,楊振興也沒打算要說這方面的內容。

他沒有說話,就這麼跟著王師傅往前走。

王師傅似乎也在感慨種種變化,兩人就這樣沉默的到了推薦的燒餅店。

看著店裡大燒餅的爐子、門口掛的清真幌子和擺放的燒餅。

楊振興知道王師傅帶他來的這家店十分講究。

燒餅是烙制的食物,多用餅鐺烙過後再烘烤。

爐灶上口是圓的,有凹下去的爐膛,爐口上安置餅鐺,叫做缸爐,跟現在的烤箱不同。

也有用吊爐、悶爐製作的。

在京城,有燒餅和火燒兩種東西,帶芝麻的是燒餅,不帶芝麻的叫火燒。

而燒餅又分好幾種。

有芝麻醬燒餅、吊爐燒餅、假吊爐燒餅、白、紅馬蹄兒燒餅等等。

火燒則有糖火燒、油酥火燒、螺絲轉兒等等。

走到門口,老闆就看到了他們倆,對著王師傅說道:“王先生您來啦?今兒兩位?裡頭請!”

待兩人做好,老闆問道:“今兒吃點兒嘛?”

王師傅先說道:“豆腐腦兒,倆芝麻醬燒餅和雪裡蕻炒豆芽。”

點完單,也不用他介紹,楊振興熟練的說道:“馬蹄兒燒餅夾一套(長圓形油條)。”

看到牆上選單,他小小吃驚了一下。

“嚯,您店裡還有甜粥啊?老長時間沒喝了,來一碗甜粥。”

“好來,豆腐腦兒甜粥,倆芝麻醬燒餅、雪裡蕻炒豆芽、馬蹄兒加一套,您二位稍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等老闆走後,楊振興伸著大拇指對王師傅說道:“您帶我來的這家店可真地道!”

王師傅十分得意的擦著手,跟高手一般風淡雲輕的回答道:“現今兒城市大發展,好多傳統小店都拆的拆散的散。

真想要吃到原來的東西,只能走街串巷,到這種小衚衕裡來找了。”

楊振興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倆人正說話,那邊店裡做燒餅的師傅開始製作下一爐。

楊振興很快就被對方的動作吸引過去。

只見拿出醒好的面動作麻利的揉光滑,揉成一根長條,然後揪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

然後拿著七八寸的紫紅色棗木擀麵杖

先在案板上“噹噹”敲了兩下,彷彿在宣告他要開始表演了。

接著一邊擀麵劑子,一邊還能用棍子在案板上敲出不同節奏的響聲。

時而輕敲慢打,時而疾風驟雨,時而低沉,時而清脆,彷彿是一首美妙的音樂,楊振興都聽入迷了。

面劑子擀成十五六釐米長條後,右手四指在下拇指在上抓住一頭。

然後輕輕把面劑子提起來,跟著往右一掄,同時手腕翻轉手背朝上。

面劑子一百八十度翻一圈,‘pia’的一聲摔在案板上。

這時候從十五六釐米的長條已經變成了接近三十釐米四指寬的麵皮。

那位師傅手不停,從盛著芝麻醬的小盆裡挖出來一些芝麻醬均勻抹在麵皮上。

然後從左到右把麵皮卷成面卷,再把兩頭往回折,一個圓嘟嘟的燒餅毛坯就做好了。

這還沒完,又拿出小刷子,在上面刷一層店裡調製的主料為紅糖的汁水。

兩個坯子一組,刷了汁的一面朝下,放進盛芝麻的籮筐,沾滿芝麻兩手各拿一個,對面一拍,抖掉多的芝麻。

再放到案板上用手一壓,擀兩下子,燒餅才最終成型。

這時候才放進燒熱的餅鐺裡開始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