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喬治願意下場和自己切磋,楊振興是舉雙手歡迎的。

因為他知道,沒有什麼比當面公平公證的擊敗對方,更能讓對方心悅誠服,讓對方認可自己的實力。

另一邊喬治總廚選擇和楊振興面對面交手,其實也代表了他對自己廚藝實力的自信。

像許多歪果仁,除了那些沒有本事全靠一張嘴忽悠的人。

只要是自己有實力的,一般都會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別人自己的強大。

跟國內經常說的‘口說無憑,不足為據’、‘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一樣,在國外也是有類似這種說法。

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比別人強,那就用事實去說話。

大到軍事、經濟,小到一個人的實力,我用實際行動來讓你低頭服軟。

由於楊振興和喬治要下場切磋,抽籤就由酒店的廚師長負責。

原本國內這邊的廚師也想派出身份地位高的吳師傅過去監督抽籤,防止那邊搞什麼小動作。

但是在楊振興的眼神,還有吳師傅的推卻下,最後也沒有這樣做。

不知道情況的阿美利加廚師,反倒是因此高看了他們一眼。

覺得他們不愧是華夏古國來的廚師,就是有那種大國的氣度。

抽籤結果很快出來,楊振興和喬治抽中的是用主食材做菜,至於選中的主食材,是西餐裡最為常見的三文魚。

三文魚在西餐裡是比較常見的海鮮類食材。

因為三文魚產地主要分佈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是典型的深海冷水魚。

其中阿美利加阿拉斯加海域、英格蘭海域和挪威海域的三文魚質量最高。

在阿美利加這邊,一般烹製方法多為煎、烤,法式或者意式也有用焗或者拿來做湯。

在亞洲地區,食用三文魚較多的地方當屬霓虹,畢竟地理位置讓三文魚成為他們的主要捕撈魚類之一。

三文魚生魚片和壽司也都是聞名海內外的美食。

但是在國內,三文魚近年來才因為改革開放後,對外經貿和交流頻繁,逐漸開始出現在國人的餐桌上。

所以在中餐傳統菜譜裡,很少能找到使用三文魚為主料的菜譜。

即便是有,那也是因為歷史關係,在開埠的地區會出現那麼一兩道。

要製作三文魚,楊振興首先想到的是‘西式西做’,就是按照西式的烹調方式,融入中餐的風格來製作。

其次是‘西式中做’,用中餐的方式製作出西式的風格。

最後則是‘中式中做’,就是選擇那些使用河鮮海鮮製作的中餐,將主材料替換成三文魚,然後製作成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管是方式還是味道,都和傳統中餐一樣,只是使用的食材不同。

至於魚肉的口感,也不會出現太明顯的區別。

畢竟不是正規比賽,只是私下裡的交流切磋,能夠給他思考的時間也不多。

簡單的思考了一下,楊振興很快就確定了要製作什麼菜,另一邊喬治也同時行動起來,看樣子對方也定下了要製作的菜餚。

楊振興這次選擇的製作方式是第一種,也就是‘西式西做’。

他選擇使用西餐裡製作三文魚最常見的煎的技法,來製作這道菜。

融入的中餐風格,則是想到了自己的創新菜之一,也是在港島迴歸週年晚宴上製作過的龍井蝦仁的做法。

打算把龍井蝦仁的元素融入到這道菜裡面。

至於菜名,他已經想到了,就叫做鐵觀音香煎三文魚。

之所以選擇使用鐵觀音,而不是一如既往的使用龍井茶,這裡面有他的考慮。

鐵觀音是半發酵茶,香氣更為醇厚,有一種天然的蘭花香氣,可以很好的遮掩魚本身的腥味。

而龍井根據產地不同,大多香氣是清香或者嫩慄香的味道,合起來很爽口。

蝦肉本身甜味比魚肉高,脂肪含量又少,白口吃鮮嫩清淡爽口,沒有魚肉那麼大的魚腥味。

所以蝦肉配上清香為主的龍井茶,能更凸顯原本清淡爽口的特點。

首先楊振興把三文魚洗乾淨後,改刀成一釐米的厚片。

然後用鹽、花椒蔥姜水和料酒抓拌,放在一邊醃製。

轉身取來蘆筍,洗淨後切成比魚肉長一點的小段,下開水鍋中炒熟,撈出備用。

接下來,在等待魚肉醃製的同時,楊振興拿來一口平底鍋,開小火,把鐵觀音茶葉倒進去,慢慢加熱,把茶葉的香氣透過熱度烘炒出來。

等炒出香氣後,加入適量醬油和水,蓋上蓋子繼續小火慢慢熬煮,一直熬成醬汁狀。

茶葉醬汁這邊處理好,楊振興反過頭來將一顆雞蛋磕在碗裡打散。

取出已經醃製好的三文魚肉,在表面裹滿幹澱粉,然後浸在蛋液裡。

同時另起一平底口鍋,冷鍋冷油,待油溫升高後,把魚肉放在平底鍋中間,小火慢慢煎熬。

等到表面的蛋液變成金黃色,魚肉顏色也變深以後,取出放在吸油紙上吸乾淨油。

再和已經焯熟的住蘆筍擺在盤子裡,淋上熬好的鐵觀音茶醬汁。

他臨時想出來的鐵觀音香煎三文魚便製作完成了。

等他這邊做完,抬頭一看,旁邊喬治那裡還沒有做完。

不過不同的是,喬治似乎在同時製作兩道菜。

因為楊振興看到他那邊的烤爐裡有東西包著油紙在烘烤。

而喬治現在手上的操作,明顯是在製作生三文魚肉冷盤。

這一發現讓楊振興倍感無奈,當然他也沒辦法指責喬治不講武德。

畢竟這次是交流切磋,不是正規比賽,時間上的規定並沒有比賽時那麼嚴格,完全按照個人意願製作。

至於如何判定結束,自然以誰宣佈自己製作完成來決定。

仔細想了想,楊振興並沒有選擇再多製作一道菜,而是直接示意自己已經製作完成。

比起那些花裡胡哨的操作,想要以短時間內誰製作菜餚數量最多取勝。

楊振興還是覺得以菜餚的味道取勝為上。

更別說對於廚師而言,平時工作時應該做到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把客人的點單做好。

誰能做到製作快,還能保證菜餚質量,那麼他絕對會成為後廚裡的話事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