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飯館每日中午的食客沒有他人,只有劉老二一家三口。

而顧晚風來了之後,便又多了一副碗筷。

只有少數情況,才會有其他鄰里來這裡吃飯。

對於劉老二剛才的話,顧晚風隨後還是一笑置之,當成玩笑話。

畢竟他來到小鎮沒多久,婚配這件事情他是連想都沒想過。

更何況,感情之事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他如今並未喜歡上劉杜鵑這個小姑娘。倒不是說她不好,只是對於感情之事,顧晚風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

他也沒打算深究,一切事情冥冥之中自有決定。

於是他跟著劉老二身後,去灶臺打下手去了。順便,還能學習學習廚藝。

要說一家中做飯最好吃的還得數劉老二,劉嬸和劉杜鵑也都是一把好手,可顧晚風卻還是覺得劉老二的飯燒的最好。

於是他總是喜歡跟在劉老二的身後學習他的廚藝,慢慢的顧晚風也能燒上一些好菜了。

在學習能力這方面上,顧晚風還是很有天賦的。

很快,時間已經到了日正,也就是中午十二點的時間,劉杜鵑早已經洗好澡回到小店裡幫忙,而劉嬸應該也在趕來的路上。

這邊劉老二則是將飯菜都做好,熱騰騰的擺放在桌面上。

同時他單獨拿出了幾份飯菜裝進食盒,遞給了顧晚風,笑道:“小風,快去快回,把飯送給陳先生,我們等你回來一起吃飯。”

顧晚風接過食盒,點頭道:“好的二叔,我很快就回來。”

隨後便獨自轉身,往外走去。這段時間,陳先生的午飯都由他來配送,是顧晚風自己要求的。

陳先生是小鎮唯一的教書先生,孩子們下學回家吃飯,陳先生卻沒什麼時間生火開灶。

當然陳先生並不想麻煩鎮民,反倒是學生發現之後告訴父母,眾人才得知。

這件事讓眾人都感到羞愧,經過一同商量之後,決定飯菜由劉老二負責,畢竟劉老二的廚藝在小鎮中算是最好的了。

而食材這是大家一同提供,也不分誰多誰少,因為每個人都很感謝陳先生,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感謝陳先生的教育之勞。

同時,大家還經常會給陳先生送些產物茶葉之類的。

對他們而言,陳先生教學免費,有教無類,德才兼備,學識淵博,是一個絕對值得尊敬的先生。

如果沒有陳先生的到來,邊鎮的孩子沒法學到知識,只會和老一輩一樣,什麼都不懂。

也正是因為陳先生的到來,讓他們這些老一輩也都學到了許多從未聽過的知識,從大字不識到如今還略懂一些知識。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兩年前陳先生到來而進行的改變。

為了方便陳先生教導學生,邊鎮的百姓特意在小鎮中間留了一個房間作為私塾,私塾旁邊便是陳先生住宿的地方。

而且在顧晚風來到小鎮之前,兩年之內唯一來到這裡的便是陳先生了。

私塾離飯館並不遠,加上顧晚風走路速度很快,沒一會兒就到了。

陳先生此時正站在私塾門外看書,日正的陽光潑灑在他身上,似灑了一層金衣。

手中的書本時不時的翻過,看的極其認真。

這個時間孩子們已經下課回家吃飯了,陳先生便獨自在這裡看書。

走近了顧晚風才發現他手中的乃是儒家的經典《大學》,這本書他也讀過,而且讀過很多很多遍。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便是儒家的“三綱八目”,也是儒家最關鍵的思想。

連顧晚風都讀過無數遍的書,陳先生又怎麼可能沒讀過,而且讀的次數一定要超過顧晚風許多許多。

可哪怕如此,陳先生看這本《大學》卻也是看的津津有味,極其入神。

連顧晚風來到都不曾注意,書中的內容已經吸引了他的全部心神。

都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話有理。

看的多了,自然就懂了,再晦澀的疑惑,看多了也就懂了。

這便是所謂的水到渠成。

顧晚風沒有打擾陳先生,而是拎著食盒站在一旁靜靜的等候,享受此時的陽光。

陳先生如今已年近五十,但體格卻並非如同尋常讀書人一般薄弱,反而顯得很是英武。

站在陽光中,背脊無比挺拔,捧著《大學》一書,一股浩然正氣油然而生。

這種浩然正氣,正大光明,凌冽萬古。善養此氣者,必須擁有大毅力,大善心,捨己為人的氣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腹有詩書氣自華,陳先生的氣質已經堪稱讀書人乃至天下人之楷模。

顧晚風從側面看到陳先生略微泛白的兩鬢以及刀削斧鑿般的稜角,溫文爾雅。

面若冠玉,鬚眉堂堂,五綹長鬚微微晃動。

哪怕已經乃近五十,卻也依舊無法阻止他那俊美的外貌。似乎時光,並未給他帶來太大傷害。

身著水墨色儒服,烏黑的頭髮在頭頂梳著整齊的髮髻,套在一個精緻的白玉發冠之中,顯得一絲不苟。

一雙修長潔淨的雙手不時翻著《大學》,雙眼不時發出一縷光彩。

顧晚風和陳先生交談過幾次,一直覺得他是一個很和藹的人。

但此時,顧晚風卻覺得他很是莊嚴肅穆,給人一種偉岸挺拔的感觸。神態渺渺茫茫,令人心生敬仰。

此時天無異象,風吹草低,卻真好似顯聖一般。

甚至,顧晚風有一種幻覺,這一刻的陳先生就是聖人降世。

衣著在微風下飄拂,襯著陽光下的他,直似神明。

這不由讓顧晚風有些疑惑了。陳先生究竟是何人?

尋常幾次顧晚風只覺得陳先生滿腹經綸,腹載五車,是個真正才高八斗的讀書人。

但他此番看來,卻是不同了。

尋常讀書人絕對沒有如此姿態,如果要有,顧晚風覺得可能只有那傳說中的大儒才有了吧。

只是顧晚風從未見過大儒,也並不能確定,一切都只是猜想。

想到這裡,顧晚風甚至還不知道陳先生的名字叫什麼,只是跟著大家一起喊陳先生罷了。

以前的顧晚風從沒有想瞭解陳先生的衝動,可這一刻他卻開始好奇了。

這種狀態,陳先生並沒有持續多久。

當他結束看書的那一刻,這種浩浩蕩蕩,渺渺茫茫的感覺便消失殆盡,恢復了原先儒雅讀書人的模樣。

微笑之時,令人如沐春風,如臨秋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