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風雲激盪,江山震動IV

幾天前軍制改革的訊息傳到揚州之後,翁林志這個司令長官終於有了編號,第1集團軍司令長官,下轄第51-55五個常規步兵師,除卻張英武的52師還在朝鮮未換防回來,第1集團軍四個師都在揚州待命。

“翁司令,”

51師師長康率走進揚州司令部內:“56師越過了邵伯鎮,按照命令已經抵達高郵外三十裡,咱們是不是要行動了?”

翁林志早就接到了訊息,此刻也在研究地圖,康率便是不說,他也要按照陳操給的軍令行事:“嗯,你部與龐志歡所部立刻動身出發高郵,本座先將行軍計劃派人送到南京,等到王爺軍令再次抵達之後,便出發高郵。”

在涼藩軍隊來講,根本沒有冬季不可行軍的說法,距離崇禎五年還有不到一個月,但軍情就是軍情,翁林志可不想以後自己的小妹在陳操那裡失寵,便是拼了命也要在涼藩當中幹出一番事業。

結果不知道為何,原本制定好的作戰計劃被陳操叫停,命令第1集團軍全部駐紮揚州不動,調回56師,並以51師為主力進入邵伯鎮駐紮。

這一番操作令翁林志百思不得其解。

...

南京玄武湖上,一艘畫舫內,陳操正在接見一個神秘人物。

“按照王爺的指示,我家老爺已經約見了建奴的高官,並且將營州不設防的訊息傳給了他們,小的南下之前,已經收到了遼東密使傳來的訊息;

賊酋皇太極在年前征服漠南蒙古之後,下令蒙古諸部合兵十萬前往錦州集結;

另外,建奴將女真改為滿洲族,並改了國號,稱為大清國...”

陳操眉頭一跳,然後繼續聽他講。

“除此之外,建奴出兵二十萬大軍,當中有滿洲兵八萬,漢兵十二萬,漢兵另建漢軍八旗,偽軍部隊先行出發寧遠;

賊酋此次親自出馬,覺羅一系高階官將紛紛出動,閒置的阿敏也被徵召出征,鴨綠江邊的威脅已經不大;

最後密使言及,蒙古人抵達錦州之時,便是滅明之戰的開始。”

陳操深吸一口氣,表情及其的嚴肅,隨後問道:“陳演可有露出什麼馬腳?”

“我家老爺甚是小心,知道這是誅九族的買賣,是以為保萬無一失,此次讓小的護送大少爺和幾位小姐先行南下,鄒大人的家眷也會在近段時間以回鄉祭祖的由頭南下而來。”

陳操點點頭,陳演和鄒維璉不傻,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所以便先將自家的家眷送來。

“北直隸如何?”

“成國公兵敗之後已經奉詔秘密回京,高郵大軍現在由保國公指揮,秦良玉協助,另外,朝廷暫時不知道建奴的事情,北直隸境內還是很安靜的。”

陳操訕然一笑:“此事陳演辦的不錯,回去之後告訴他,本王記著了,他日敘功之時,必然在前。”

來人立刻跪下去朝著陳操磕了一個,然後起身:“小的替我家主人謝王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操之所以緊急叫停了翁林志的動作,也是因為突然得到了建奴即將南下的訊息,是以為了按照原定計劃行事,他選擇了對高郵不動手,而是繼續等待。

...

崇禎五年,二月初四

北京的大雪還沒有化,甚至有停不下的意思。

一隊行商悄然的從安德門進入了京師城內,為首的漢子在轉悠了幾條街之後便悄悄的消失在大雪之中。

鄒維璉的府邸之中,接到訊息之後緊急從內閣返回的鄒維璉在書房內接見了這個大漢。

“咦...這不是許大人嗎?”

沒錯,進入京城的,正是許開先,如今的錦衣衛指揮同知,一直坐鎮上海衙門,此次秘密上京,便是接了陳操的囑咐,來辦一件大事的。

“鄒大人,久違了...”

鄒維璉的家中家丁全是涼藩之中挑選的硬漢,還都是鄒維璉江西老家人,如此也不會被朝廷懷疑:“許大人前來,我家中的下人回來時為何沒有訊息?”

許開先低聲道:“鄒大人莫怪,此次我來京師,乃是奉了王爺指令秘密前來,為了接應京師之人的。”

鄒維璉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可是咱們這些?”

“不止...”許開先搖頭:“還有李夫人在京的一些家眷,另外,最重要的,還是皇宮中的一個人。”

鄒維璉深吸氣皺眉,他可不知道陳操在皇宮中還有誰沒有接出去:“我愚鈍了...”

“皇太后張氏...”

鄒維璉眉頭更深,隨後釋然,皇太后張嫣乃是天啟的皇后,乃是傾國傾城之貌,再者陳操好色的名聲誰都知道,被許開先這麼一說,鄒維璉不由得去猜測張嫣是不是早就和陳操有一腿。

“原來如此...可是皇宮大內之地,戒備森嚴,許大人你要如何進去?”

許開先嘿嘿一笑:“臨行前王爺說了,在兵荒馬亂之中鄒大人有本事讓我進去。”

鄒維璉一愣,隨後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是內閣閣員,出入禁宮已經是很方便的事情:“進入乾清宮的區域倒是沒問題,可是皇太后張氏居住在坤寧宮區域內。”

“這個不勞煩鄒大人了,只要到時候將我等兄弟帶進皇宮便是。”

許開先說著見鄒維璉有些質疑,便笑道:“放心鄒大人,此次前來我們是分批的,足足調集了我軍三百餘特種作戰的高手,另外廖耀文扮作徽商帶著船隊就停在天津港,只要我這邊得手,便可快馬去天津乘船南下;

彼時諸位大人的剩下家眷也可以隨我一起離開。”

“三百人會不會少了一些?”

鄒維璉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皇宮很大,更大的是北京城。

許開先笑道:“鄒大人且安心,城外各村中還有不少咱們的人,人數就在一起上千,保護你們撤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那就好...那就好...”

“對了鄒大人,可有建奴的訊息?”

鄒維璉隨後從書房的暗格內拿出一封信:“你且看,這是錦州發來的,蒙古十萬人已經抵達錦州,寧遠前衛或許已經丟失,按照建奴的行軍速度,寧遠衛或許已經丟了。”

“陳大人呢?”

“陳演按照計劃,已經往營州去了。”鄒維璉說著將密信徑直燒燬,然後接著道:“孫承宗坐鎮山海關,若是沒有營州缺口,任他多少人都闖不過去。”

“鄒大人以為建奴什麼時候能衝進關內?”

“不知道,或許就在近一個月也說不一定。”

“老爺...”心腹管家在書房外開口:“宮中來人,請老爺火速進攻商議軍情...”

.

乾清宮內,朱由檢已經發了一通脾氣,將孫承宗臭罵了一頓,但罵歸罵,他還是知道那個老家夥有些本事的,沒有下一步動作。

“諸卿以為如何?”

朱由檢上位這五年來,內閣閣臣換了一大堆,內閣首輔更是走馬燈似的輪換,崇禎三年到四年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換了四個首輔大臣,周延儒成為首輔還不到兩個月,已經感覺到了這個首輔是著實不好當。

內閣閣臣退休致仕四人,升上來的閣臣一個個如履薄冰,並不是他們無能,雖然東林黨把持了整個朝局,但眼前這個皇帝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糊弄的。

喜怒無常,剛愎自用的朱由檢讓他們這些臣子時常覺得還不如他的兄長天啟皇帝在位時安穩。

周延儒頓了頓,然後躬身:“回陛下,臣以為緊守山海關,加強長城沿線的防備,避免再次出現己巳之變的慘像。”

崇禎二年那次建奴從喜峰口入關一事乃是整個大明朝的劫難,眼下周延儒說了這番話好似沒有說過一樣。

替補進入內閣成為最末次的閣臣鄒維璉接著發話道:“陛下,左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陳演正奉旨巡邊,山海關有孫督師在,又有雄關關隘阻擋,建奴想要破關可謂難如登天,但長城沿線乃是守軍薄弱之地,可令陳演巡視長城沿線,並駐防薊州,以防備建奴從長城破關。”

朱由檢聽了後感覺很有道理,便在御案邊坐下,長嘆一聲:“國家內憂外患,皇兄,你留給朕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啊...”

批前任皇帝逆鱗的話幾個文官都沉默不語,直到朱由檢牢騷發完之後,才看著鄒維璉:“鄒卿此言朕同意了,內閣擬旨給陳演,讓他巡視長城沿線,另外,發給孫承宗,寧遠能守則守,不能守,山海關不能丟,讓其自行其事,若是跑進一個建奴,朕殺他祭旗。”

“陛下,建奴在朝鮮大敗之後,此次突然南下,興許有挾私報復之嫌...”

周延儒說完之後,朱由檢不由得大怒,然後突然將御案之上的東西掃到了地磚之上,嚇得幾個老臣紛紛跪了下去。

“陳操狗賊...”

一通不要臉的亂罵之後,朱由檢彷彿突然想到了什麼似得,冷笑道:“楊鶴幹的好事啊...

枉朕對其信任有佳,想不到這老賊居然早就和陳操串通一氣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