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海川匪患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時光。青城在事後如願以償的跟隨北疆王來到北境龍騎軍效力,孤鴻王並未做出任何阻攔。同樣的,海川戰功也旁落他人,跟青城沒有半點關係,這也是孤鴻王放人的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戰功彌足珍貴,孤鴻王卻沒有賞賜給自己的心腹愛將,反而是給了一個新兵。據說此人文韜武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個難得的將才。而若非青城鋒芒過盛,或許此人也能建功立業,不需搶佔他人戰功。

正值用人之際的萬厲軍,為了拉攏人心,孤鴻王就以此等戰功培養了一個新的戰將。據傳此人性格孤僻,武藝高強,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卻突然成了萬厲軍的新貴。地位甚至超過了林錚、楊佑二先鋒,僅次於徐林這個參將。

對此,青城倒比較滿意,至少這份戰功沒有浪費,而是給了一個懷才不遇的新丁,也算是功德圓滿。但此時的青城或許不知,這人性格所致,對於搶佔戰功之事,其實非常厭惡,總覺得好像欠了青城一般,更將他引為假想敵,立誓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勝過青城。或許也正是因此,孤鴻王才會格外的器重他,只是,往後的日子裡,他和青城之間,打交道的機會卻平添了許多。

至於穆凰,在離開臨海城之後四處遊歷,似乎是在年前才找到了目標,投身軍中。她與青城有書信往來,但每當青城問及她所在之時都避而不談,並聲稱,這次她絕對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闖出名堂。

對於穆凰這個好友,青城還是很關心的,他總覺得,她的離開跟自己有很大關係。何況穆凰對他幫助良多,自己卻一直沒機會回報,到如今,也只能默默祈禱,她一切都好了。不過,見識了穆凰的本事之後,青城倒也沒那麼擔心了。

青城曾在與歐陽嵐的書信中提起穆凰,並聲稱是自己下山之後結交的一個良友,對此,歐陽嵐倒顯得大度許多。雖然她在青城書信的字裡行間中讀出了兩人關係不一般,但她對青城很是放心,也對青城能結交一個這樣的朋友感到高興。

自從下山之後,青城還未和歐陽嵐見過面,心中十分想念。而兩個人都是忙碌命,青城這邊戰事吃緊,歐陽嵐那邊家裡生意不斷,所以也一直沒有機會。但當歐陽嵐得知青城投身龍騎軍中後,很是欣喜。一方面,北疆王值得追隨,另一方面,龍騎軍中糧草採備與歐陽家有所往來,而青城既去了北境,那歐陽嵐也有機會去看他了。

建德四年初,時至年關,舉國歡慶。這是青城第一次在外過年,沒有陪在家人身邊,北疆王倒很是關照,而青城在來到這邊後,也給段飛巖書信告知,後者雖然沒有說什麼,但私下裡卻給北疆王送了書信,希望他多加錘鍊青城,讓他早日成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北疆王很是器重青城,也很看好他,做事更顯公正。青城來到龍騎軍後,北疆王親自擺下演武,讓青城有機會大展身手。龍騎軍的演武分為文韜武略、比武較技,非常正規。並且有北疆王親自主審,很是公正。

而為了讓青城大顯身手,又能讓全軍將士心服口服,北疆王在演武之後,又擺下擂臺,讓青城接連挑戰龍騎軍六大高手。青城武藝高強,內力深厚,六戰六勝,一舉成名龍騎軍。戰後,欣喜若狂

的北疆王活像是撿了寶一樣,對青城贊口不絕。

北疆王為人公正,治下有方,龍騎軍中也是人人如此,並未因青城的身份而對他冷眼相看,反倒是個個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事後,北疆王封青城為龍騎軍上將,獨領三萬將士,地位更超左右先鋒,僅次於北疆王和龍騎軍參軍副帥。若說軍制,已然與鎮海侯旗鼓相當。至於軍銜爵位,北疆王相信,以青城的本事,假以時日必定不會低於段飛巖就是了。

對於自己的抱負(信庭侯),青城毫不避諱的告知了北疆王,後者聽後很受感動。青玉城段家蒙冤受難,青城沒有絲毫怨氣,還能投身軍中,報效家國,實在難能可貴。對此,北疆王表示他一定會全力支持青城,只要他有本事,有戰功,北疆王願意在輝帝面前作保,為青城鋪路。

常言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說青城是千里馬,那北疆王絕對算是他這一生中的伯樂。後者心中只有天下百姓,沒有私心,而對於青城這種有本事,且忠義無雙的良將,北疆王確是真心實意的支援。

至此,青城將會迎來他這一生中,最珍貴,且最順遂的一段時光。在這幾年間,他與北疆王配合的相得益彰,兩人相輔相成,的確是做了不少轟轟烈烈的大事。北驅南滅,東征西討,青城在龍騎軍中如魚得水,更結交了許多摯友,當真是意氣風發,風頭正盛。直至,那一日的到來......

建德四年三月初九,青城離開了龍騎軍,帶著雷影和疾風快馬加鞭的趕赴臨海城,只因昨日北疆王和他說起一事,讓青城震驚之餘,焦急如焚。

鎮海侯反了。

年後不久,當所有人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再加上各地暫無戰事,整個大齊都稍顯疲態之時,突如其來的一封奏報,打破了寧靜的時局,讓大齊東境緊急進入戰備狀態。因為,鎮海侯率領著臨海城駐城軍三萬將士,造反了。

這個訊息來的很是突然,但就鎮海侯發兵的時機來說,也不難看出他是早有準備的。年後這段時間各地佈防都並不緊張,加上有些鎮軍還會調防,若說造反,正是最好的時機。但是,當青城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他震驚的原因已經不是鎮海侯因何要反了,而是,鎮海侯憑什麼能反?

“鎮海侯手下只有三萬駐城軍,戰力也並不出眾,而莫說整個大齊,就單單一個東境的萬厲軍,也有十萬之眾,更何況那還是鎮軍中的佼佼者。所以鎮海侯拿什麼造反?”

當北疆王告知青城鎮海侯造反一事時,青城不假思索的這般回答到。而青城所說的,北疆王也是心知肚明,的確,眼前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已經不是鎮海侯因何要反,而是他拿什麼造反了。

但是,鎮海侯終歸是有些本事的,加上他選擇的時機恰當,不出五日,已連克周圍兩城,有了些聲勢。但朝廷得知此事後,急忙下令讓孤鴻王出兵剿滅亂臣賊子。也不知道孤鴻王是早有察覺,還是準備充足,在接到旨意後,當天就點齊兵馬出征。萬厲軍浩浩蕩蕩的五萬將士,加上臨近幾處城池的駐城軍組成的十萬剿匪大軍,在青城動身後的第三日,就重創鎮海侯部,甚至將他們逼回了臨海城內。

這完全都在青城的意料之內,因為鎮

海侯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本錢。要說現如今的大齊,真有本事造反的,恐怕也就只是四方擎將了。因此,青城帶著疑惑上路,一定要在鎮海侯戰敗被俘之前,找他問個明白。因為青城知道,鎮海侯不是傻子,這種以卵擊石的事,沒有什麼原因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至於北疆王因何會同意青城前去,全是因為鎮海侯造反的說辭。就在他攻下臨近的第一個城池後,發文昭告天下,聲稱要討伐無道昏君,為段飛巖平反。沒錯,鎮海侯此番造反,竟是為了段家蒙冤受難一事?而北疆王的意思,不論鎮海侯出於什麼原因,青城總該走一趟臨海城,也算是送送這個老朋友了。

對於鎮海侯造反一事,北疆王並沒有痛批,言語間反倒是流露出一絲同情,這一點也讓青城大感疑惑。北疆王為人忠肝義膽,對大齊盡心盡力,鞠躬盡瘁,這一點幾乎是天下皆知。但是對鎮海侯造反一事,他竟並不怨恨,更未見動怒,著實有些反常。

而事關段家,北疆王原本有意讓青城領一支精兵出征,雖說北境距離臨海城較遠,鎮海侯未必能撐到青城領兵趕至,但為了避嫌,青城也該出戰。可是,卻被青城拒絕了。

“不管鎮海侯是否真心造反,他畢竟是家父舊將,此番造反又聲稱是為了家父,而且就我認識的鎮海侯來說,他為人剛正不阿,一心為國,也不似造反之人。我若領兵前往,真要戰場相見,怕是難以動手,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

這是青城的真心話。不管鎮海侯因何造反,人家說的可是為了段家平反,加上鎮海侯為人忠義,這一點青城是有數的。因此,他又如何能與鎮海侯兵戎相見呢?

而趕路期間,青城偶然想起當初臨別之際,鎮海侯交託自己的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時起,鎮海侯已有反心。

“當時只道侯爺是希望日後臨海城有難,我可以相助,卻沒想到,侯爺竟是在‘邀戰’。看來,他和疆王的想法該是一致,都希望我能避嫌出戰,可是侯爺,青城如何能與你交手呢?哎,你究竟因何要反啊。”

北境距離臨海城路途遙遠,青城趕路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方至臨海城外,而此時,鎮海侯已不出所料的兵敗被圍。戰事只持續了二十多日,鎮海侯就被孤鴻王所敗,臨海城三萬將士被殺的只剩下了不到五千,鎮海侯身負重傷,逃回了城內。

臨海城外,孤鴻王率軍包圍,給了鎮海侯考慮的時間,逼他主動投降。並計劃於明日正午時分,還未收到鎮海侯降書的話就發起總攻,結束這場造反鬧劇。是的,在孤鴻王看來,這就是一場鬧劇,其結果就是,孤鴻王不費吹灰之力的除去了鎮海侯,成功為臨海城易帥,同時還多得了一個戰功。

這日夜裡,青城與雷影、疾風二人偷偷地潛入臨海城內,得知鎮海侯在梁峰府上養傷後,就急忙趕去。而等他們三人趕到梁府之後才發現,府內並無守衛,只有鎮海侯一人,正給梁峰上香。

青城讓雷影和疾風在堂外望風,自己獨自走了進去,而他看著眼前這個熟悉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卻不知從何問起。半晌,鎮海侯許是察覺到了青城的到來,輕聲開口問道:“是青城嗎?”

“侯爺,我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