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我現在帶你進樓層看看。”

上了平臺,周圍再無一人,曹操對史辛就像多年的老友,態度變得更加熱情。

“孟德公,你到底想做什麼?”

史辛停住腳步,情急之下又用了“孟德公”這個稱呼。今天的曹操太反常了,開始的時候史辛甚至還懷疑過他是別人假扮的,後來用天眼通才確定下來。

走到這裡,史辛不想繼續走下去了。這樣的曹操跟他原本的梟雄本性完全不同,甚至讓人產生一些英雄落寞、垂垂老矣的感覺。

曹操是史辛最敬重的對手,在前世的時候更可以說是崇拜。只希望在戰場上親手擊敗他,而不想看到他這個樣子。

更何況許褚說得沒錯,銅雀臺外表豪華,其實就是一豆腐渣工程。史辛走在階梯上可以聽到木頭“嘎吱嘎吱”響,要是夜風大一點,還會晃動,人多了真有可能會塌。

雖然以史辛的修為就算掉下去也傷不了毫釐,但畏高幾乎是所有人類的本能,在腳下漂浮的情況下心就變得更虛了。

“怎麼了?我給你介紹銅雀臺啊?”

曹操也停下了腳步,一副不解的表情。

“不,沒那麼簡單。如果你不說,那我就要下去了。”史辛作勢欲走。

“唉!”曹操嘆口氣,苦笑著搖搖頭,“你就不能稍為笨一點,做聰明人很累的。你聽我講完,到樓頂的時候再告訴你目的,可以吧?”

史辛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竟然覺得小眼睛大鬍子紅臉龐的他不再那麼狡詐了,還挺親切的。

“沒有陰謀詭計?”史辛再次確認。

“絕對沒有陰謀詭計,你不上去會後悔的。”

“好……好吧,曹兄請!”

“史兄弟請!”

這五層樓跟四方形的底座不同,是圓形的。面積往上遞減,每層有通往上層的螺旋形樓梯。

最下面這層大概有三十平方的樣子,除了雕刻精細的窗戶和唯一的一個門口之外,牆面上錯落有致地掛著上百幅字帖。

曹操把史辛引到一幅字帖前,先是駐足觀看,搖頭晃腦,不時發出“嘖嘖”的讚歎聲。良久之後才看向旁邊的史辛。

“史兄弟,你是蔡伯喈的女婿,蔡文姬的夫君,更曾聽說蔡伯喈的飛白書是受你啟發,想來對書法有很高的造詣。不止書法,在長安聖教的那次見面,我們猜字謎,我見識到史兄弟的才思敏捷,就連我也自愧不如。你來看看,這副字帖上的是誰的真跡?”

史辛有點汗顏,我只是碰巧知道一些歷史,說到書法,簡直就是個渣渣。這副字帖字型優美,古風古韻,非常有個人特色,自是出自大家之手。但說到猜出是誰,根本無從入手。

不過也不算毫無頭緒,起碼知道是篆書。但篆書起源於周朝,一直到西漢初期才逐步式微,到東漢的時候才正式被隸書取締其地位。

正想找個藉口推卻,忽然想到:連曹操都推崇的

人,自非等閒之輩,不止是書法家,還有可能是歷史牛人。

循著這個想法,史辛終於想到了一個人,秦朝丞相李斯。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有感於全國文字的繁雜和書體的不一,於是提出“書同文”,文字統一,書體統一。秦始皇命令擅長書法的李斯去做這項工作。

李斯不辱使命,將複雜的、各國不同的大篆改為形式簡單、逐漸脫離象形字的小篆,並推廣到全國,迅速把文字統一起來。

就連傳國玉璽上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也是他篆刻的。

李斯不止是書法家,文學家,最著名的還是政治家,作為秦國的丞相,在嬴政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他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想到這裡,史辛幾乎是衝口而出:“是李斯?”

以曹操的本事,區區一個書法家不一定能讓他如此敬佩和推崇,要是李斯的話就解釋得通了。

“不錯,史兄弟果然聰慧過人!”曹操讚賞道,至於為什麼稱讚他“聰慧過人”而不是“博聞強記”或者“見多識廣”,大概是看出史辛並未把精神用在判斷字跡上,而是放在揣摩自己的心思上。

曹操並未揭穿史辛,事實上他只想透過這一帖字帖引出自己的想法。

“李斯是歷史第一個丞相,助秦王統一天下。建國之後,建議廢分封,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為後世王朝建立了一個框架,我相信接下來這上千年,王朝也基本上在這個框架上執行了。”

曹操的見識卓越,他說得不錯,中國接下來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幾乎就是按照秦朝的模式走下去的,更可見李斯的眼光有多麼長遠。

曹操說完,話鋒一轉,“史兄弟,你想知道李斯為何有此等智慧和真知灼見嗎?”

史辛不點頭,跟著問道:“為何?”

“是文化!”

“文化?”史辛重複一句,細細品味曹操話中的意思。

“不錯,是文化!先輩積累的經驗、感悟,透過口耳相傳或者文字記載下來,再傳播出去,經過時間的沉澱,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你吸收了很多知識,甚至可以舉一反三,就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如果把這些學術用在治國方面,就是能臣;如果用在統御群臣,造福百姓,開疆拓土上,就是一代明君。”

最後曹操總結道:“任何人的行為都受文化的左右,哪怕是一個神經失常的人也是。因此,你想要取得比現在更高的成就,甚至千古留名,萬世歌頌,就必須嚴格掌控文化的走向,這跟掌控軍隊一樣重要。”

史辛這時才醒悟,曹操剛才在外面是藉著建築來教自己為君之道,現在是以樓層裡的佈置繼續剛才的話題。

既然開了頭,史辛也不打算藏拙,皺眉道:“曹兄此言,自是有一定道理,卻並非全部道理。文化固然重要,但

皇權不是更重要嗎?“焚書坑儒”把多年的文化毀於一旦,從這就可見一斑。”

曹操微笑道:“秦始皇下這個決定,難道不是被他的見識和經歷左右?說到底,這也是文化呀!”

史辛被說得啞口無言,好像真是那麼回事。

“文化,文化……”他並未能完全消化曹操的話,只是喃喃地把“文化”這兩個字深深印在腦海之中。

“文化,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智慧,並不止是讀了多少書,還要把知識完全嚼碎,成為跟頭髮,皮膚,骨肉一樣的身體的基本組成部分。這是一個上位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曹操還認為,你的文化素質到了哪裡,成就就能到哪裡。他拿袁紹、董卓來舉例,一時風光也沒用,只短短時間就分崩離析,一無所有。還有王莽,就算當了皇帝又怎樣,根本守不住江山。

不是說他們沒文化,是他們學的是偽文化,真正的精髓一點都沒碰觸到。沒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有文化的上位者,這對黎民百姓來說就是噩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曹操和史辛就“文化”這個話題討論了大半個時辰,史辛虛心請教,不時提出後世的超前觀點;曹操知無不言,有時被史辛的話刺激,迸發出更多的靈感,大有豁然開朗之意。

最後,曹操長嘆一聲,“原本想傳授史兄弟一些微不足道的經驗,不想這一番話之後反而是愚兄受益良多。可惜時不我與,不然和史兄弟秉燭夜談,實為人生第一快事。”

史辛謙遜道:“該我多謝曹兄的不悉心賜教,小弟如醍醐灌頂,終身難忘。”忽然提議道,“既然曹兄有意,我們何不找個地方坐下來,把酒言歡,說他個幾天幾夜?”

雖然他說得隱晦,但曹操只一轉念就猜出,他是希望能跟自己握手言和,停止干戈,甚至一致對付司馬懿。

曹操的眼中閃出一絲渴望,可惜轉瞬即逝,“哈哈,既然都來了,我們就繼續往上看看吧。”

史辛暗嘆一聲可惜。己方雖然比曹操勢大,但消滅曹操之後就要直面司馬懿,這是他最不願見到的。

史辛更願意暫時與曹操聯盟,先與他合作擊敗司馬懿,等平分天下之後再跟曹操決一死戰。

這並不是今日才生出的想法,他對曹操從前世到今世都是充滿敬佩的,但對司馬懿的觀感就差了許多,不單只因為中了“於吉的詛咒”,也因為司馬懿表現出來的陰險狡詐,冷血無情。

更因為他的強大。

史辛分別跟曹操和司馬懿交手,對陣曹操前後三次,每一次都有進步,最後這次還贏了。但對司馬懿,長安郊外那一場戰鬥讓他這輩子都忘不了。他始終有種就算拼命追趕也追不上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甚至讓他產生出一種逃避的心理。

堂堂一個穿越者,爭霸路上走了這麼久,竟然害怕一個原住民,傳出去只怕被人笑掉大牙。

但史辛您寧願被人笑也不想面對司馬懿,至少現在不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