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功的問題,史辛實在給不出更好的建議,畢竟他和趙雲的路子不同,對槍法更是生疏。但玉真子就不同,他號稱“外功無敵”,又是玉真門的創派祖師,外功登峰造極,自然可以解開趙雲的心結。

史辛當機立斷,把小金銀招來,讓它馱著趙雲飛往思梅山。同行的還有董奉和華佗,離最後的復活時間只剩一個月,他們需要和左慈再次確定復活事宜。

三人準備出發,周泰和張寧卻聞聲走了過來。

原來他們遇到了與趙雲一樣的情況——雖然已經升到八等巔峰,但始終差一個突破的契機。

一路以來,周泰的升級都與史辛息息相關。無論是初入洛陽的黃河練功法,還是龜山島附近的海底練功法,乃至周泰佛門的所有內功,正是史辛佛道儒三大系內功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史辛對周泰的情況最熟悉。

稍作交談之後,史辛終於明白,原來是兩人的佛法和道術還沒達到相應的水平,還不能從這兩種學術中窺破天機。

史辛決定讓張寧跟著趙雲等三人前往思梅山,說到道術,作為南華老仙座下三弟子,左慈應該是本陣營中所有人的最強存在。雖然他只好雜學,但一切雜學都以道術為根基,其掌握程度並不比張道陵和於吉差多少。而且他早就進入地脈,對張寧的指點應該效果顯著。

張寧當然不願意和周泰分開,聽到史辛把自己支去思梅山,一張小嘴翹得老高。當周泰沉著臉說了幾句之後,只好眼淚汪汪地騎上小金銀。

人在半空,依然撇下一句話:“周泰,我很快就回來了,你等我!”

史辛苦笑,能把升級說得如此兒戲的人,也只有張寧了。雖然她修煉的天分極高,但一直沒把升級當做頭等大事,始終把精力放在周泰身上,能達到這種高度已經算是一個奇蹟。

因此要推動張寧前行,關鍵點還在周泰身上。只要周泰等級上去了,張寧也會緊跟著他的腳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送走趙雲等四人之後,史辛開始跟周泰探討升級問題。

“幼平,你一身修為幾乎來自佛法,尋求突破口自然也要從這方面入手。雖然我也略懂一些,但顯然不能教你什麼。”

史辛清楚知道自己的本事,一身抱負,慾望爆表,與佛教的“無欲無求,眾生平等”差之千里。他的專業屬性“佛法”,大部分來自對後世的理解,說到底全靠一些超前的見識。要單論對佛法的精深程度,還不如周泰。

要讓周泰突破,自然不能把這些超前的理論拋出來探討,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學術混亂,最終演變成自我否定,得不償失。

最應該的是找到一個佛法高深的人,對周泰進行指導。

史辛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普慈老和尚,其次就是戒痴戒貪和尚。如果找不到普慈,只能把周泰送去北海白馬寺。

值得一說的是,白馬寺當代主持戒痴聽了史辛的勸告,一直留在北海弘揚佛法。史辛大力支持,在北海重新建造了一間宏偉的廟宇,比原先

的洛陽白馬寺規模更大,取名還是白馬寺。這幾年佛教的發展迅猛,上香者絡繹不絕。

當然,佛教只是聖教的一個補充,史辛曾與戒痴商談,自己給予白馬寺便利的同時,白馬寺的發展理念也不能逾越聖教的宗旨。

戒痴當主持多年,跟不同的官員打過交道,自然深諳其中的厲害關係。諸如“眾生平等”這種理論,雖然說的是終生在輪迴面前人人一樣,但很容易被理解成每個人生而平等,這無疑挑戰了唯我獨尊的皇權,與聖教“皇帝是上帝派下來管理凡間”的理論相悖,是提都不能提的。

佛教畢竟是外來之物,不如儒教在中國的根深蒂固,因此目前佛教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教人向善,讓人民有另外一種精神寄託。另外一個,佛教中厲害的功法很多,大多都是防御型功法,史辛也會把擁有相關脈器的人送進去學習,如今白馬寺是一個穩定的人才輸出點。

“當日在鄴城,普慈大師有沒有透露過他的去向?”史辛問道。

周泰搖頭道:“當時大師只說,當我升到九等之後,自然會知道去哪裡找他。”

“這……”史辛一頭黑線,和尚就是喜歡打一些莫名其妙的機鋒,“那幼平知道去哪找他嗎?”

周泰撓撓頭,“屬下毫無頭緒。”

史辛苦笑道:“除了這句話,老和尚還說過什麼?你仔細回想一下。”

周泰冥思苦想,終於想起了什麼,“大師還說過,他要在中原找一處遠離塵囂,充滿佛性的靈山修煉。”

史辛喃喃道:“中原……遠離塵囂……佛性靈山……”忽然眼前一亮,“難道是那裡?”

周泰連問其故。

雖然史辛有一個猜想,但是並不確定,中原名山大川何其之多,而佛性云云,更是捉摸不定。要是按照後世的經驗一一找尋,花費的時間實在太多,史辛只能按照自己對普慈的理解,首選出一個地方。

那就是——嵩山!

這時佛教才傳入中土不久,除了祖庭白馬寺之外雖然也有一些分剎在全國範圍內開啟,但大部分都是很小規模,因此後世著名的佛教名山還沒被開發出來。

相比九華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這些後世的佛教名山,史辛更願意相信普慈會把地址選在嵩山上。這個異世三國,學術與修煉一體,既然當初中國功夫的始祖達摩把少林寺作為自己的修煉之地,絕對是有原因的。

而且嵩山就在雍州境內,離鄴城最近,他要找地方的話肯定會先去嵩山。

史辛向眾人交待一聲,攜周泰望嵩山而去。

周泰感激涕零,如今境內並不太平,曹操和司馬懿虎視眈眈,諸葛亮升級之後已經馬不停蹄地開赴兗州。史辛為了自己升級竟然親自出馬,這份恩情實在太大了。

只是周泰這人一向木訥,只寥寥說了幾句感激的話便陷入了沉默。其實早已暗下決心,以後一定好好報答主公。

兩人一頓急趕,只用了一個多時辰就到達嵩山附近

。史辛根據自己的記憶,找到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

此時少室山尚未開發,周圍杳無人煙,史辛和周泰朝北麓進發。一路所見,全是奇山峻嶺,怪樹密林,不時有鳥獸鳴叫的聲音,更顯得這裡的靜謐安詳,哪有半點後世繁華絡繹的景象?

史辛也不禁感嘆,當年的跋陀尊者真會找地方,這果然是開山立派的好去處啊。而想到穿越過後比跋陀還要早來到少室山,又暗暗有些自豪。

少室山上雖然風景如畫,但兩人哪有心情欣賞,注意力全放在查探有沒有人活動的蹤跡上。

可惜事與願違,周圍連一個腳印都沒有。

“難道不在這裡?”史辛有些氣餒,“如果不在這裡又在哪裡?總不能四大佛教名山全部跑個遍吧?”

周泰倒是沉得住氣,臉上居然還掛著驚喜的表情。

“幼平,你在興奮什麼?難道有發現?”史辛好奇問道。

“我覺得,主公應該猜對地方了!一進入此山,我總覺得心靈安靜,就像一切煩擾和慾望都被洗滌過一樣,這或許就是普慈大師口中所說的佛性!”

“山也有佛性?”史辛嘀咕一句,但瞬間就明白了話中的意思。

佛性,大概就是能引起人的內心向佛的意思。這不難理解,例如你去觀摩一幅油畫,畫中的意境或者內容會引起你的共鳴。聆聽一首音樂,旋律或者歌詞會讓你觸動。

一座山,有可能讓人覺得雄偉壯觀,駭人險峻,也會讓人覺得心靈純淨,超凡出塵。而少室山剛好讓周泰產生了這種感覺。

但對於史辛來說,這種感覺就弱了許多。歸根結底還是他對佛法的精研還沒周泰深罷了。

“既然幼平覺得這裡對了,那我們再仔細找找!”

史辛帶著周泰,從後世的山門進入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等等地方。

翻查個遍之後,一無所獲。史辛與周泰不死心,連西面的塔林也不放過,依然不見人影。

“看來真的不在這裡,我們還是走吧!”

史辛多少都有些失落,用了半天的時間,竟然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正要下山,周泰卻立在了原處不動。

“幼平?”

史辛狐疑地看了看他。

“主公,我的感覺不會錯……除了剛才我們去的地方,還有什麼地方值得注意的呢?”

周泰一向對史辛的話奉若聖旨,很少有這麼堅持的時候。

“沒……咦,我們好像確實忘了一個地方。”史辛的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地方,“難道是那裡?。

少室山北邊有座五乳‖峰,中峰上部的南側有一個聞名的去處。

達摩洞!

作為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達摩可以說是禪宗的師祖,甚至比開山始祖跋陀還要出名。既然來了少林寺,又怎能不去達摩洞?

想起那個神秘的洞穴,史辛立即來了精神,拉起周泰就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