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丫頭,趕緊給你嬸孃泡茶。問問三丫頭,飯好了沒有 ?”老太太動作很快,將三媳婦迎回家後,頓時用上對待貴客的待遇。

那茶也是她特意去鎮上買的,一兩才買到三錢,要是平日裡,她肯定捨不得,但今天為了自己的么兒,豁出去了。

李蓉屬於小家碧玉型的,性格溫和,長得雖然不是頂頂好看,但一白遮三醜,加上她自己穿的衣服也很不錯,在老太太眼裡,就是貌如西施了。

等她新媳婦走後,老太太還在跟村裡人吹牛,說她三媳婦如何如何的好,那簡直是萬里挑一的俊俏人兒。

李蓉原本對這次來沈家,沒報多大希望,要不是寧有財對她太好了,她才不會答應嫁給她呢。讓她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家的菜做的這麼好吃。

那一道道菜上來的時候,她還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是在國賓樓吃飯呢。

國賓樓是鎮上最大的最體面的一家大餐館,生意好,那菜做的也好吃。李蓉吃過一兩次國賓樓的菜,都是他爹帶回來的。

李蓉的爹在國賓樓做賬房先生,有時候會見到一兩個大人物,便會回來給妻子女兒吹噓。要是運氣好的,還能吃到一兩樣顧客沒動過的菜。不過這樣的機會不多,要是被上面的人看到,會責罰的。

“娘,這菜做的真好吃,是怎麼做的?”李蓉吃到醃多鮮裡面的野生木耳,看著那菜黑乎乎的,沒想到吃到嘴裡竟然如此爽滑。脆脆的,很是爽口。

老太太被媳婦表揚了,頓時覺得臉上有光。不過這次她倒是沒有搶寧珞的功勞,只是淡淡的提了一句,“今兒個菜是咱家珞丫頭做的。”說完,她看向寧珞說:“以前我倒是不知道,你做菜還有一手。”

寧珞這會也只能謙虛一下,“三嬸,我這也是胡亂做的。不過你說的這個菜,叫做木耳,是一種長在樹上的植物,燉湯,或者涼拌,清炒都是很好吃的。”

寧想想頓時想起來,三姐姐為何將那樹給帶回去了。原來是因為那樹上長著菜啊,三姐姐真是厲害。

“哦,原來是這樣啊,真是稀奇,我怎麼不知道呢。”

說完,她又揚了揚手裡的野菜鍋盔,這已經是她吃的第二個了,雖然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可是這東西味道實在太好吃了,她不知不覺就貪了嘴。

“那這個呢,這是什麼做的,也太好吃了。香香脆脆的,咬起來香美無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野菜鍋盔,今天時間緊張,做的還不算太好,要是有專門的鍋灶,做出來的鍋盔會更加美味。”

“嗯,珞丫頭做的這個什麼鍋盔,比那糙米饃好吃多了。老婆子啊,要不咱以後就讓珞丫頭做飯得了。”寧老頭說道。

“嗯,嗯,我贊成。”陳氏原本一直沒有說話的,這會也恨不得舉雙手雙腳贊成。說完繼續吃,老太太朝她盯了好幾眼,有心想要提醒她少吃些,但是礙於未來媳婦在場。

只能在桌子下面,用腳去踢陳氏的腳,哪曉得,陳氏直接將腳挪開,也不忘繼續吃好吃的。

寧歡本想說句,違心的話,不過想到平日那些難吃的豬食,也不由得加了一句。“我覺得三兒做的菜還不錯,比寧微做的好吃。”

她恨寧珞入骨,現在竟然連她的名字都懶得叫了,直接叫三兒。

“對,今兒個珞丫頭這菜做的特別好吃。我喜歡吃這道烤山雞,蓉兒,等咱們回去了也做給娘吃。”

李蓉見寧有財如此有孝心,心情也好了許多,略帶羞澀的點了點頭。老太太連忙命寧老頭等會吃好飯,將那山雞給捆了,裝起來給他們帶回去,接未來老丈人。

酒足飯飽後,大家的臉上也多了幾絲笑容,說話也都客客氣氣的。沈老太太原本心情很好的,可是看到桌子上的菜全部被吃光光,她又心疼的不行。

都怪寧珞那丫頭,將這些菜做的太好吃好了,這一頓飯足足吃了他們一家人好幾天的口糧,老太太心口不疼才怪呢。

吃過飯後,寧老頭聽老太太在嘮叨,便道:“好啦,你就別說了,大不了以後我和老大多進幾趟山。今兒個大家難得吃一頓好的,再說了,珞丫頭做的這麼好吃,咱們也沾光不是。”

“珞丫頭,珞丫頭,我看你們一個個都是牆頭草。你以前不是挺不待見她嗎?今兒個看她在蓉兒面前露了臉,菜做的好吃,就喜歡他啦。”

“看你說的什麼話,我的孫子孫女我都喜歡。當然媳婦也重要。”

老太太瞥了老伴一眼說:“總算今兒個咱媳婦很是滿意,不過這彩禮錢,咱們可得趕緊想想辦法。”其實早在幾月前,在鎮上寧有財就請了媒人上門和李蓉談婚論嫁了,李蓉非說沒有到老宅來,想要過來看看。今天看過之後,還算滿意,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來了。

“彩禮錢,確實是個大問題啊,這整整二十兩銀子,我們到那裡去湊夠。”寧老頭也開始著急起來了。家裡的情況本就不好,在這個關頭老三又要成親,豈不是雪上加霜。

“不行的話,大房二房各出五兩,咱們自己再湊夠十兩。”老太太顯然心裡,已經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刮一層皮她也要將大房和二房各自搜刮一遍。為了她的寶貝兒子寧有財成親,老太太完全不顧另外兩房人的感受。

按照她的思路,寧有財最小,他成親的時候,兩房哥哥可不得補貼。

關鍵是現在的情況有變化,二房夫妻二人都不在了,只有幾個小的,根本掙不到錢。大房也在供著寧軒讀書,再加上一個貪慕虛榮的寧歡,他們自己過日子就有些捉襟見肘,別說還要支援寧有財了。

寧老頭聽了老伴的話,當場就反駁了回去。“這話你也說的出口,老大也就算了,那二房的兩夫妻都不在了,寧瓊上次已經被你們賣到鎮上了,你還想怎樣?”

老太太卻是胸有成竹,十分得意的對老頭子說道:“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微丫頭自己說的,只要我給珞丫頭出醫藥費,她但憑我吩咐。”

“這不咱考驗她們的機會來了。”

寧老頭一聽是這事情,面色不由板了下來。斥責老太太說:“這事兒你還好意思說,珞丫頭病的要死的時候,你才給出多少醫藥費。”

“咋啦?難道她們不該出嗎?我供她們,養她們,現在有財好不容易找到個這麼漂亮的媳婦,我總不能大孫子不要,要這兩個丫頭片子吧。”沈老太太說的十分理直氣壯。

“女孩兒養再好有啥用,以後還不是人家家裡的人。老頭子,我還跟你明說了,你要是心疼你那倆孫女,你就一月給我變出十五兩銀子出來,否則我一定不會放過寧微。”

“哎,再說再說吧,辦法總是人想的。要不我問我大哥和三弟借借看?”提到銀子,寧老頭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怎麼用這銀子總歸是越來越少,不會越用越多。

“他們那些鐵公雞,會拔毛嗎?我可是聽說你大侄兒,考上了秀才,要到京中做大官了,要是到京城去那用錢的地方可多著呢。”

寧老頭知道老伴搞不清楚,這秀才和狀元的區別,連忙解釋道: “秀才是秀才,離當大官早著呢。我聽我大哥說,宏遠還要準備明年的春闈考試,要是這次中了,少說也是進士。”

古代的科舉,一般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

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叫做鄉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一連考瞭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第一名。【上面內容引用百度,怕大家不明白,稍微解釋一下。】

“嘖嘖,那要是真的中了,你那大嫂豈不是尾巴都要翹上天了。你可別忘了,咱還有軒兒呢,指不定咱軒兒就能一下子中了狀元呢。”老太太撇著嘴巴,酸溜溜的說道。

寧軒三年前連秀才都沒有考中,家裡想著要給他奔個好前程,一定要考上。便一咬牙將他送到青山鎮,最有名的青山書院讀書。能進青山書院的都不是一般的人家,開銷當然不小。沈家能供著寧軒進書院,一邊是被全家供著,一邊還是因為陳氏孃家這邊的補貼。

以前寧有榮在的時候,掙的多,感覺不到什麼。現在他人一走,寧老太和寧有金掙的少多了,頓時覺得那那都要用錢。

陳氏的哥哥和父親都在鹽場裡做工,他哥沒有娶媳婦,家裡開銷也不大。因此每次陳氏回去,他哥和爹都會給她不少體己銀子。

但就算陳氏孃家稍微寬裕點,也不能拿出五兩銀子給她小叔子成親用吧,這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寧有財婚期算是定了,但禮金的問題不解決,寧家老兩口是覺也睡不好了。

寧珞她們還完全不知道,老太太已經沒人性到,將自己兒子結婚,彩禮的錢都算計到她們孫女頭上了。

吃過飯,洗過碗後,寧珞兄妹三就回去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