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

在四百白馬義從護送下,趙攔江、李傾城進了隱陽城。城中早有得到訊息的百姓,紛紛來到城外,自覺地分列兩側,迎接隱陽城的英雄回家。

趙攔江從未像今日一般,感覺到金刀王這三個字對隱陽城的意義。當日,太湖畔,李秋衣曾對他說過,要想完全領悟金刀刀意,那就去隱陽。如今到了隱陽,再想到那番話,他有了更深的感觸。

入城後,他一路直行,來到城主府。

城主府大門緊閉,連門口的龍騎衛護衛都撤了出去。很明顯,城主府故意做出不歡迎趙攔江的姿態,不想讓金刀王進城主府。

大將軍李先忠趕到,對趙攔江道,“趙大俠,不如先去統御營住一夜?”

趙攔江搖頭,指了指城門那邊,“我就住在城頭上,代李前輩看一眼今日的隱陽城。”說著,他揹負金刀,捧著李秋衣骨灰盒,登上了城頭。

……

“一群廢物!”

李仙成氣得渾身發抖,書房內一片狼藉,連他最愛的汝窯的茶壺,也摔成了碎片,幾名幕僚嚇得虛立在一側,大氣不敢出一聲。

本來派白馬義從去殺趙攔江二人,卻沒有料到,關鍵時刻竟掉鏈子。這些年來,白馬義從雖對他言聽計從,但李秋衣在軍中影響力太,哪怕二十年,他也沒有在軍中建立威望。他不是沒有考慮將義從首領換成自己心腹,可白馬義從晉升極嚴,內部又是鐵板一塊,他們效忠的是城主府,是隱陽城,而不是他李仙成。

“如今隱陽百姓都指著脊樑罵我呢,你們這些號稱有經世之才的幕僚,來說一說,下一步怎麼辦?“

柴公望恭敬施禮道,“城主息怒。李秋衣在城內聲望雖高,但畢竟是死人。您何必跟一個死人過不去呢?”

李仙成冷冷道,“你的意思是說,我要跟活人過不去嘍?”

柴公望道,“如今李秋衣骨灰回城,咱們一味避而不見,也不是辦法,百姓心中有怒火,義從心中有怨言,與其激起公憤不如疏而導之。”

“你的意思是,我要披麻戴孝,給李秋衣哭喪?”

柴公望道,“再怎麼說,他也是城主的族兄,是隱陽李家的前任主人,不但要發喪,而且要把聲勢造大。一來能收買百姓民心,平息怨氣,二來也能給城主積累聲譽,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李仙成心中一動,顯然是認可了這個想法。“趙攔江那小子呢?”

“他終究是一個外人,在隱陽城也沒有根基,我們明面上對他恭敬有加,等大喪之後,想辦法除掉就是,當然不能用我們隱陽城的人。北周那一批死士,或許堪用。用的巧妙,或許還能一石二鳥。”

李仙成沉吟片刻,問,“就這麼辦,通知曹之喚,就說宇文天祿已入城,讓他去迎他的主子吧。”

……

入夜。

自趙攔江登上隱陽城頭,無數隱陽百姓、白馬義從身穿素衣,登上城牆,或鞠躬、或行軍禮,來給金刀王送送行,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哭出聲來。

“在下城主府幕僚長柴公望,奉城主之命,請趙大俠入府中一敘,商議老城主身後之事。”

隱陽之行,趙攔江一路遭人追殺,知道是李仙成派人所為,心中早有火氣,望了柴公望一眼,冷言道,“不必了,我在此為李前輩守護三日,三日後,按前輩遺願,將他骨灰灑在隱陽城。”

柴公望碰了釘子,卻依舊面露微笑,“大大不妥。老城主是隱陽李家上任家主,按照族制,是要進李家祠堂的,若將他骨灰灑在隱陽,那是對他老人家的大不敬。”

趙攔江直接了當道:“你們心中若對李前輩還有半點敬意,就不會派八十多人來追殺趙某,告訴李仙成,不必裝模作樣,這筆賬,我遲早要跟他算。”

又勸說幾句,柴公望見他心意已決,嘆了口氣,也邁步下了城樓,金刀王的骨灰,他看都未看一眼。

蕭金衍登上城頭,將兩壺酒向趙、李二人拋去,李傾城接過,飲了一口,“噗!這什麼酒?”

蕭金衍道,“如今隱陽禁酒,能搞得到這個已經很不錯了。對了,咱們糧隊如何了?”他還惦記著那兩萬斤糧食,於是出口相詢。

李傾城道,“讓他們停在白馬鎮,等我們訊息。”

蕭金衍點頭,“如此甚好。”

蕭金衍提前來了幾日,早已將城內之事瞭解的差不多,與二人介紹了一番,才道,“城主府那邊似有密謀,卻不知所謀何事,最近倒要小心行事了。”

已是深夜,隱陽城內,燈火通明。

往日熱鬧的茶樓酒肆、青樓賭坊,都紛紛停業,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起了祈福燈。趙攔江立於城牆之上,望著這座西陲第一邊城,心中也湧起了複雜的情緒。

他明白了李秋衣的目的。

他不但要將金刀託付給了趙攔江,還將整個隱陽城託付給了趙攔江。然而,他是一介遊俠,居無定所,在江湖上四處流浪,又如何擔得起這份囑託?

蕭金衍道,“李老前輩既然選擇了你,想必有他的深意。”

趙攔江搖頭,“最多一個月,我將李前輩後事料理完後,就離開這裡。”

“那金刀呢?”

“金刀是李前輩的金刀,是隱陽城的金刀,我自然會完璧歸趙。”趙攔江道,“我還有許多事要做,我還有大仇未報,這裡終究不是我家。”

蕭金衍默然,他也不知道,是否要將宇文天祿在城內之事告訴他,以他目前武功,根本不是宇文天祿對手。

……

知府衙門。

曹知府伏在地上,此刻已駭得渾身顫抖。他前腳剛得知宇文天祿已入城,後腳這位徵西大都督就出現在了他的府衙之中,這令他措手不及,趴在地上,磕頭不已。

“天統三年,你科舉落榜,後經刑部左侍郎引薦,到了我府上,送了三十萬兩銀子,加上打點管家、門房,又花了三千二百兩,捐了個功名,這些年來,雖有貪墨,倒也勤勉,天通六年,我舉薦你出缺隱陽知府,如此算來,你也是我的門生。”

曹之喚道,“回稟大都督,這些年來,下官盡忠職守,一心為民,輕賦稅、少徭役,所以孝敬少了一些, 這些都用在民生身上,還請大都督見諒。”

宇文天祿一來就沉著臉,他還以為是因為這些年送錢不夠,惹他不喜。心中還腹誹,這位安國公一不好色,二不奢靡,唯獨對黃白之物情有獨鍾,聽說這些年來,孝敬他銀子將近千萬兩,這麼多錢,也不花,難道有特殊的收集癖好?

宇文天祿道,“民生?哄抬物價,強買強賣,也算是民生?”

曹之喚直喊冤枉,他辯駁說,隱陽城城主自治,權力極大,他一個知府,在這裡毫無根基,又無權調兵,夾在朝廷和城主府之間,受夾板子氣云云,聽得宇文天祿勃然大怒,“曹德旺,你的知府是朝廷封的,是聖上的眷隆,屁股都坐歪了,還當什麼知府?”

曹之喚嚇得面無血色。

這句話無異於當頭一棒,將他砸的頭暈目眩,他知道,自己的仕途到了盡頭,更是連連磕頭求饒。宇文天祿沒有理會,拂袖而去。

宇文圭留下來,“曹大人,咱們聊聊。”

曹之喚彷彿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一把抓住宇文圭衣袖,“請大管事救我。”

……

次日,隱陽城內傳來一則轟動全城的訊息。

朝廷為嘉獎李秋衣當年對隱陽貢獻,追封金刀李秋衣為隱陽王,以彰其功,在城東十里涼亭,建隱陽王祠,定於三日後為金刀王發喪。

由於先前曹之喚命人給宇文天祿建生祠,如今已建成,而那原定的“景澄臺”,也將更名為“金刀臺”。如此一來,倒也省去不少麻煩。

正午時分,隱陽城頭來了幾位特殊的謁拜者。

隱陽城主李仙成,一身麻衣,帶子李人傑前來祭拜金刀李秋衣,還未到城頭,李仙成已是嚎啕大哭,聲傳數里,那哭聲撕心裂肺,無不令人動容。

就連看熱鬧的隱陽百姓,也感覺到了李仙成對老城主的感情,甚至還將之與李仙成父母去世時只是乾打雷不下雨的情形做了對比。

“李城主這番動情,可見他對老城主的真情啊。”

“真情個屁,昨日聽說還大門緊閉,不讓老城主骨灰入府呢。”

‘這些年來若不是老城朱庇護,他這個城主能當得如此穩妥?這時哭幾聲,聊表孝心,也是應該的。”

眾人議論紛紛,李仙成哭聲更烈,以至因噎喘不上氣來,就連上城牆的臺階,也是靠其子李人傑攙扶,才勉強登上。

“我的大哥啊,你怎麼不說一聲就走了啊!”李仙成以手帕捂臉,淚如雨下,“你走了以後我可怎麼活啊,要不我跟你一起走了算了。”

一名看熱鬧的路人道,“那就一起走吧,早死早超生。”

李仙成聽到,衝手下擺擺手,立即有人將那路人拖走,不片刻傳來哀嚎聲,但卻掩蓋在李仙成的哭聲之下。

他每爬幾步,就哭兩聲,終於傷心過度,暈倒在城牆上。

連有郎中上前掐人中,又送服一顆丹藥,道,“李城主傷心過度,不適合登樓了。”李仙成醒來,堅持要送老城主最後一程,終於爬了上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仙成看到趙攔江身前有個罈子,抱起來就哭,“大哥啊,二十年不見,你就這樣離我而去,弟弟不捨啊!你不要走,弟弟要送你一程。”

說罷,開啟了罈子,用力一嗅,“怎麼味道不對?”

趙攔江一臉嫌棄的望著李仙成 ,道,“那是夜壺,昨晚沒來得及倒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