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隆隆聲響,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啟。

高昌王麴文泰攜后妃、王子、麴氏宗親及諸多文武走出大門,緩慢地迎向了城外排列整齊,威風凜凜的中原王師。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心兒醉了~~”

李曜頭戴冪籬,悠閒地騎在戰馬上,輕輕哼唱著後世西域民歌小調的同時,兩眼也在打量著面前的一切。

城頭上,沒有高高豎起的降旗。

此處,亦非城中內應所佔據的青陽門,而是距離青陽門一里之遙的建陽門。

麴文泰等人,面色明顯有些悽惶,卻沒有依照降禮著裝和自縛雙臂,依舊是錦冠華服,儀仗隨行。

不過,在李曜看來,高昌君臣這般表現其實也不難理解。

高昌對唐軍西征的確造成了阻礙,讓她有了“不得已而征討之”的理由。因此麴文泰雖聽從高僧慧乘的建議,最終選擇放棄抵抗,但他還是想儘可能給自己保留一絲國主的尊嚴,將出降儀式改為了出迎儀式,哪怕實質上並無差別……

“吐魯番?似乎是鐵勒語,阿姊唱的這首俚曲還真是頗為有趣呢。”

李世民用馬鞭在鞍橋上敲打著節拍,忽然笑著問向李曜。

李曜輕攬紗羅,抬起下顎,指了指那個走路一步一頓,好似腿兒有千鈞重負的麴文泰:“難道世民不覺得他更有趣嗎?”

李世民皺眉道:“有趣歸有趣,就是挪得這般慢,實在浪費我們的時辰,不如讓我去催他快些過來?”

李曜擺了擺手:“我軍好歹也是仁義之師,別人就要做亡國之君了,多少給他一點點體面嘛。”

李世民冷笑一聲,輕蔑地道:“這麴氏投降沒有投降的樣子,耍這種小聰明,卻是減了吾等的體面。”說著,挽起韁繩,作勢就要打馬前衝。

受降不是小事,李曜身為主帥,豈容李世民將風頭佔去,只見她伸手一攔,呵呵笑道:“我自有法子全了雙方的體面,還請世民稍安毋躁。”

果不其然,待這群高昌人走得再近了些,李曜忽地一叩馬腹,神駒“照夜白”如離弦之箭,轉眼便載著女主人來到了麴文泰身前。

戰馬希聿聿一聲長嘶,人立而起,兩隻鐵蹄凌空揮舞,幾乎踢到麴文泰的天靈蓋,頓時引得四下裡一片驚呼。

塵埃散去,李曜居高臨下,傲然地掃視一眼頗顯混亂的隊伍,目光旋即落在麴文泰的身上,似笑非笑地道:“金世子,沒想到我們竟以這種方式再次見面了。”

十數年前,麴文泰曾扮作商賈子弟遊覽大唐西境,與李曜在敦煌有過一面之緣,而“金世子”正是他在那時所用的化名。

麴文泰險些被李曜嚇出個好歹來,哪還有心思去琢磨對方這略帶調侃意味的招呼?他後退了四五步,方才按捺住轉身逃跑的衝動,恭敬地叉手躬身道:“本國……出了些狀況,文泰適才尚有要事纏身,不知大唐護國公主駕臨,有失遠迎,還請貴主恕罪!”

然而,馬背上一聲“免禮”也無,麴文泰的一顆心似乎沉到了谷底,腰桿也不自覺地彎得低了。

過了好半晌,李曜才開口道:“我軍兵鋒銳利否?”

麴文泰艱澀地道:“銳……銳利至極。”

李曜又問道:“本公主比之咥利失如何?”

“螢火之光豈能與皓月爭輝,咥利失遠不及貴主也。”

語畢,麴文泰的腦袋埋得更低了。

李曜的瓊鼻中發出一聲輕哼,冷冷地斥道:“既如此,為何爾等封關設隘,阻我大軍前行?”

麴文泰身軀猛地顫了幾顫,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抖著音兒求饒:“兇狼貪狽在側,高昌國小力弱……吾等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啊,還祈貴主寬宏大量,高抬貴手啊!”

“請護國公主高抬貴手!”

麴文泰的身後立時跪了一片,呼聲此起彼伏。

李曜突然揚起馬鞭,甩出一個噼啪炸響,驚得麴文泰等人立時閉嘴收聲。

麴文泰下意識地抬首往上一瞄,但見馬鞍上的黑色三紗羅驀然飄起,露出一張冷傲而絕麗的面容,以及一雙寒厲如刀的眸子,嚇得他連忙以額叩地,身子亦抖得厲害了。

麴文泰上次見到李曜,還是武德十三年冬的長安朝貢之旅,當時李曜仿若時光定格的容顏,讓他情不自禁地讚歎了一番,可如今再次目睹這張熟悉的臉,他的心裡卻升不起任何感慨之情,只有滿滿的惶恐與驚悚。

李曜睥睨一眼跪在地上的高昌君臣,淡淡地道:“本帥寧願領軍穿越沙海,也不進攻高昌的關卡要隘,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延誤軍機,主要還是希望能給爾等保留一個生機,就看爾等能否把握得住。”

此言一出,麴文泰如聞天籟,忙道:“請貴主明示!”

李曜一字字地道:“汝本漢種,若肯歸唐,我可上疏聖人,授汝刺史之職與世襲罔替的王爵之位,以保爾等榮華福祿代代相傳。”

麴文泰雖然明白自己一旦同意降唐,便意味著高昌國祚即將終結,但他已然沒有了別的選擇。

至少,麴氏一族還能延續下去。

於是乎,麴文泰就好似等來了救命稻草的溺水之人,未及多想便哭拜道:“罪人麴文泰願除高昌國號,舉五郡十四縣二十二城歸附天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平身!”

李曜頓時神采飛揚,抬起秀美的長腿,利落地躍下馬背,旋即伸手虛扶一眾高昌人起來。

麴文泰一抹眼淚便主動上前給李曜牽馬,臉上都是劫後餘生的笑意……

……

……

武德十九年五月末,高昌王麴文泰傾國投降唐軍,並表示願意入朝為質以抵罪過,護國公主好言安撫,同意了麴氏的請求,隨後暫行高昌舊制,任命前高昌兵部長史索延知、虎牙將軍翟公禮、明威將軍史洪修等舉義者為郡守,同時將高昌故地軍政大權交由伊州都督右監門衛將軍謝叔方代為掌管,並派遣親信劉安遠、杜德滿、敖樂根等人率其本部一萬兩千兵馬全面接管高昌各處關隘、戍堡、烽燧等軍事要地。

懾服於唐軍強大的武力,高昌的局勢和人心很快便得到了穩定,饒是那些文化意識上比較傾向突厥的貴族也無法掀起半點波瀾,不得不老老實實地接受了大唐的統治。

高昌事了,唐軍偏師也傳來了好消息,于闐、疏勒、羯盤陀等國傳檄而定,柴紹所率的南路唐軍幾乎兵不血刃就征服了蔥嶺以西的大片疆域。

眼見各路軍隊或將到位,李曜迅速整頓人馬輜重,發兵直撲員渠城,天山南麓的遊牧部落紛紛望風而逃。不過數日工夫,上萬精騎便率先抵達了魚海之濱,出現在了咥利失可汗的眼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