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東昇,朝霞漫天,唐軍鐵騎從晉昌城西門列隊而出,蹄聲隆隆地奔向沙州。

李世民負手肅立城樓之上,目送大隊人馬離開,直至再也望不見煙塵,這才走下了城頭,六人七馬迅速從四面圍攏上來,各個人高馬大,滿身行伍氣質,正是李世民的死忠程知節、張士貴、劉師立、公孫武達、李孟嘗、杜君綽等人。

李世民從程知節手中接過韁繩,踩鐙扳鞍,揚手揮鞭,領著隨從們向東疾行。

約莫一個半時辰過後,眾人來到了晉昌東北四十裡處,李世民佇馬山坡,手搭涼棚,望眼欲穿。

不知不覺,巳時將至,驛道上已是人來車往,他的視線裡總算出現了熟悉的身影。

為首兩人並轡而行,居左者是一年約五旬的文士,容貌清癯,廣袖寬袍,峨冠博帶,居右者肉鼻闊口,頭挽道髻,身穿緇衣,背負著一柄法劍,乃是一副遊方道士打扮,二人身後是十數輛大車,車內還隱隱傳出孩童的哭鬧聲。

李世民立馬激動地迎了過去,對那文士和道士大笑著招呼道:“玄齡!子明!哈哈,許久未見,真是想煞本王了!”

房玄齡與張亮齊齊下馬參拜:“房喬,張亮見過大王!”

這時他們身後的車輛也俱都停靠路邊,長孫氏從其中一個車廂走了出來,含淚喚了聲:“夫君。”

李世民聞聲心裡一酸,連忙邁步上前扶住長孫氏的雙肩:“為夫讓你和孩兒們受苦了。”

長孫氏慢慢抬起頭,面露一絲決然:“夫君志向高遠,不肯苟且餘生,如今潛龍出淵,妾自當乘風破浪,與夫君共進退,同生死!”

長孫氏語氣輕柔,話音卻非常清晰地傳入了許多人的耳中,這時正在見禮的房玄齡、張亮、程知節、張士貴等人也不禁動容,沉寂片刻後,紛紛對李世民夫婦抱拳敬禮:“臣等誓為大王拋頭灑血,至死不渝!”

李世民聽聞眾人的誓言,心中不禁一陣唏噓。

其實他心裡很清楚,自己和三姊的姐弟關係早就毀於武德九年那場手足相殘的慘劇之中。他之所以還能再次得到皇帝老爹的起用? 不過是因為他是三姊同父同母的嫡親兄弟。

“玄武門之變”讓李唐皇室傷了元氣? 而世家門閥的心態也因此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對於他的三姊來說? 他活著,不會過度刺激到山東豪強,可以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利大於弊。他若早早死掉? 只會進一步削弱皇家的影響力? 以致引發不必要的動盪? 得不償失。

現如今他那三姊權傾朝野? 地位穩固? 可謂一家獨大,所以他的存在價值已然不比當年,三姊提出封建之制? 也是給予了他一條出路。

只不過,遠離故土到異域打地盤? 除了勇敢善戰的武將,顯然還需要能夠替他出謀劃策的智士。

況且? 他的這些親信們雖僥倖未死,但人生履歷被打上“秦王黨”這個失敗者的烙印,自然都是前程一片黯淡……如果不繼續跟隨他,哪兒還有用武之地?

思及此,李世民斂回心緒,環看一眼眾追隨者,幾步躍上馬背,舉鞭遙指晉昌城的方向:“高翁尚在城中等候,走!吾等先去痛飲一場再說!”

……

……

當李曜剛進入沙州地界的時候,負責監視李世民的人員便給她送來了一封密信,信上詳細描述了李世民迎接家眷與房玄齡、張亮等舊僚屬的活動經過。

李曜看罷,隨手將信遞給伴騎在側的蘭韶英:“交給你處理了。”

蘭韶英瀏覽了一遍,不禁撇撇嘴,道:“武功王動作真快。”

她說著,迅速騎至路旁,然後翻身下馬,拿出火鐮熟練地操作起來,待密信燒成了飛灰,又打馬回到李曜身邊,小聲道:“貴主放得下心麼?這樣是不是有些放虎遺患了?”

“我當然放心,他走得越遠,我就越省心放心。”

前日李世民主動請求留在瓜州督運糧秣輜重,李曜欣然同意,自己則率軍繼續向敦煌進發,在那裡有她和張護、李通、何潘義共同創辦的“西沙貴坊”,有她的大師兄鍾馗和明華觀教眾,還有故齊王元吉的五個兒子。

所以,她與李世民各有各的打算,最好是互不干擾,各辦各的事兒。

李曜抵達敦煌後,受到了當地人最隆重的夾道歡迎,張氏、李氏、曹氏、翟氏、宋氏、陰氏、索氏、令狐氏等沙州世族的子弟都趕來湊起了熱鬧,硬是把城門口到刺史府邸的街道兩邊擠得滿滿當當。

原本沙州刺史張護還想展示一下自己依靠財富所囤積出來的力量,但自從數日前他親眼目睹了唐軍大將薛萬徹麾下先鋒精騎經過沙州時的場景,便自覺收起了這份小心思。

因為他精心豢養的私兵與大唐正規軍相比,無論是裝備還是素質,都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吃過接風宴,李曜也不耽擱,立即約見張護、李通、何潘義三人商議要事。

在刺史府的書房中,李曜端坐書案前,含笑看著對面正襟危坐的三個生意合作伙伴。而在她的身側,英武俊朗的柴哲威靜坐一席,表情淡淡,目光有神。

張護打量了柴哲威一眼,覺得對方與護國公主眉眼有兩三分相似,不由好奇道:“這位郎君是……”

李曜微笑著介紹道:“這是我的徒兒,霍國公柴紹嫡長子哲威,道號‘玄恆’。”

張護聞言,心說“果真如此”,此刻他已完全確定護國公主就是平陽公主是同一個人,卻是看破不說破,只拱手道:“原來是柴世子,幸會幸會。”

待柴哲威與張護、李通、何潘義互相行禮完畢,李曜便開門見山地道:“如今貴坊存有多少可正常取用的錢帛?”

這個問題自然是由擔任貴坊掌櫃的何潘義來解答,只見他連忙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念道:“開元通寶,二十二萬餘貫,絹帛,二十五萬餘匹。”

李通試探著問道:“軍中可是缺餉?”

李曜擺了擺手:“當然不是。”隨即向身邊的柴哲威遞了個眼神,柴哲威拍了兩聲巴掌,立即有四名衛士抬進來兩個大木箱子,柴哲威起身將箱子一一開啟,裡面滿是金銀珠寶。

李曜淡笑著道:“我要換錢,還請估個價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