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將羊皮手套戴好之後,從炭筐裡捧出一把黑乎乎的炭粉,攤在左手心裡仔細觀察,還時不時用右手食指撥弄著。

這炭粉並不是唐朝以前冶煉鋼鐵常用的木炭,乃是煤在封閉的窯爐裡,經過高溫乾餾轉變而成的焦炭。

因為鍊鐵,主要是利用碳將鐵礦還原成生鐵,木炭的含碳量通常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並且幾無有害雜質,即便在科技較為發達的時代,木炭仍是煉製某些高檔鋼鐵器件的常用材料。

而高爐鍊鐵之法,是將爐料從爐頂的料斗加入爐內,同時用風箱將溫度達到一千至一千三百攝氏度的熱空氣從爐底的進風口由下而上地吹入爐內。

但煤炭不夠堅固,受到鐵礦粉擠壓容易碎裂,降低鍊鐵爐的透氣性,甚至造成爐料下行受阻,以致爐況失常,而且煤炭還含有大量的硫、磷等破壞生鐵結構的元素。

所以,若想將煤炭用於冶煉,就必須對其進行改造和提純,而這一工藝也被稱作“煉焦”。

在原來的時空裡,北宋是最高掌握煉焦技術的國家,至明代冶煉鋼鐵已普遍採用焦炭,比西方提前了一個多世紀。

不過早歸早,龜兔賽跑。中國傳統的煉焦爐普遍密閉性欠佳,無法做到完全隔絕空氣,嚴重降低了焦炭的品質,進而影響冶煉的效率,可惜當時的中國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鑽研此道,等到歐洲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的時候,煉焦工藝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有些退步的中國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有鑑於此,李曜在設計高爐時,格外注重其結構的密閉性,然而她卻沒有料到,問題又出在了焦炭方面。

李曜檢查得非常認真和專注,過了好半晌,她忽然轉過身,對神色有些古怪的闞林開口道:“闞典事,我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見,希望你們能立即採納。”

闞林身形一正,忙拱手道:“鍊師請講。”

李曜問道:“此燋炭是誰所制?石炭又是來自何處?”

闞林心中一凜,納罕道:“這是燋坊炭工嚴格遵照護國公主制定的幾道工序燒製而成,至於石炭來源,韓城和同官兩地皆有,莫非有甚麼不妥?”

事實上,華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於煤的記載,到了西漢時,已經開採煤礦並將之搗成煤末並摻合粘土製成的煤餅以用作烹飪取暖的燃料。

而韓城和同官都是關中的煤礦資源富地,盛產優質的1/3焦煤、主焦煤和無煙煤,因狀若黑石,被唐人稱之為“石炭”。每到冬閒時,兩地很多百姓都會入山採煤,有的鐵匠甚至還會用小煤塊和煤粉來鑄造一些質量要求不高的鐵器。因此當李曜提出要用“石炭”來鍊鋼時,朝野上下並沒有幾人覺得稀奇,人們只道是護國公主又靈光乍現,想出了什麼新奇的技藝,嘖嘖稱歎幾聲,或暗諷一句“奇技淫巧”便了事。

李曜見他有些茫然,於是指著手裡的炭粉,鄭重地道:“這炭粉顆粒倒是大小合適,但色澤不一,有的發黃,有的還發綠,你若細細聞一下,有的還有異味。”

闞林直接用手從炭筐裡抓了一把碳粉,仔細看了片刻,把炭粉拋還筐中,便試探著問道:“李煉師,莫非這石炭還需要事先挑選一番不成?”

一聽這話,李曜就覺得自己今天這一趟來得實在太值了。

對於高爐冶煉技術的推廣,李曜沒有對格物院交代太多,但很顯然,她有些高估這些寒門士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了。

當然了,李曜心裡也明白,如果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物理和化學,犯下這種在後世的人看來非常低階的錯誤,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現在亡羊補牢,還不算晚,李曜轉眸看向丘行掩,問道:“邱監丞,這些高爐煉出了多少生鐵料?”

丘行掩記性很好,只默算了一會兒,便開口答道:“甲坊署作場十二座高爐,自去歲開爐之日算起,總共已經煉出鐵料五十二萬五千餘斤,以此打造的新鎧有一萬五千餘具。”

李曜暗自松了口氣,道:“此前做出來的鎧甲不能做西征軍備,可全部暫時入庫封存,以供江南、劍南、嶺南、淮南等道折衝府,畢竟西征之事馬虎不得,而且此舉正好解決南方四道府兵鐵甲奇缺的困難。”

丘行掩聽她無意間用了上位者的語氣,也不點破,只叉手遙敬皇宮方向:“鍊師的建議甚好,丘某定當依此奏表今上。”

李曜又指了指炭筐,對闞林說道:“闞典事,這批燋炭,可以當作普通的材火,你們就不要再拿來鍊鐵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她說著,埋頭篩選了一下手心裡的炭粉,然後就將餘下幾近純墨色的炭粉遞到闞澤面前:“典事,今後你們煉燋,只能用這種能煉出不帶雜色燋炭的石炭。”

闞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遂又虛心問道:“老夫還有些不明,敢問煉師,這樣做法對爐火冶煉可有甚麼幫助,還望不吝賜教。”

李曜語氣認真地道:“細節決定成敗,並不是所有石炭都適合煉燋的,若不對其加以剔除,無異於粟米裡摻麩糠,壞了一鍋好粥啊。”

闞林點點頭,恭謹地拱手道:“鍊師言之有理,老夫受教了!”

“此外……貧道還有一個意見。”

李曜又從女侍衛阿史德明玉那裡借來一把橫刀,隨即將刀鋒垂直刺進炭筐,瞬間直沒入柄,停歇片刻,再緩緩拔出。

闞林被她一氣呵成的出刀動作嚇了一跳,穩了穩心神,奇道:“鍊師……這是作甚?”

李曜把刀刃往闞林眼前一放,說道:“還請闞典事再仔細看看。”

闞林眯起一雙老眼,湊近瞧了瞧,就發現原本明晃晃的刀鋒上沾滿了炭漬,不由得咽了口唾沫,拿手指刮了一點,搓了搓指尖,發覺炭漬有些溼潤,不由對李曜汗顏道:“李煉師慧眼如炬,幸而被你發現了!”

隨即,他又趕緊轉頭對丘行掩拱手道:“監丞,我們以後一定注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