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李元祥正饒有興致地觀看匠人打鐵,忽然聽到闞老爺子的話,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衝著李曜這邊撫掌笑道:“哈哈,真有趣!”

闞林聞聲看去,就見丘監丞站在一個小胖娃身邊,臉上一副殺雞抹脖的表情,使勁給他打眼色。

闞林不解其意,正覺莫名其妙,蘭韶英從李曜身後走出,一抬手便亮出了四品職事官的銀魚符。

闞林揉了揉眼,待看清魚符上的官職名稱,連忙欠身施禮:“下官見過少監。”

蘭韶英抬手一指李曜,正容道:“這位李道長來自終南山,乃宗聖觀鍊師中的佼佼者,我們今天來此,正是得到護國公主特許,視察新工藝工法的推行情況,以便及時補漏改缺。”

自從住進了大通坊,闞林就很少與坊外接觸,卻也知道護國公主廣為人知的女冠身份,再看向李曜時,目光已然高看了好幾分,遂恭敬地拱手道:“原來是李煉師,老夫失敬了,還請見諒。”

李曜微笑表示:“無妨。”

闞林想了想,又問道:“既然鍊師與護國公主師出同門,想必黃白之術已經練得爐火純青,適才鍊師說鐵汁出爐慢,不知有何高見?”

所謂“黃白”,即是黃金和白銀的合稱,在這個人們普遍不懂科學的時代,道士們就是技術發明的主力軍,他們燒化鉛鐵,煉製藥金,以汞為銀,雖未真正做到點石成金,變賤為寶,卻透過千百年來不斷的摸索與實踐,創造出了非常豐富的古代冶金技術。

而且,道家崇尚“天賜之物”,很多道士都喜歡尋找隕鐵來煉製自己的法器,因此闞林聽罷蘭韶英的介紹,已經完全相信李曜是一個冶鐵鍊鋼的行家。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讓李曜心中對這位虛心求教的老者更多了幾分好感,抬頭看向高爐說道:“爐子砌得不夠大,高寬還需再加一丈,如此可直接增加鐵料產出。”

李曜平時政務繁忙,休息時間都很少,只有至關重要與確屬急需發展的事物,她才會親自參與研發,畢竟她也不是真的會分身術。

更何況,唐朝原本的鍊鋼技術就遙遙領先於全世界,李曜推行高爐鍊鋼不過是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好教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所以,她當初只是畫了一套高爐裝置的結構圖,然後把生產步驟和注意事項簡單地編寫成文,連工藝原理都沒有解釋,就交給格物院的師生們去搗鼓了,而這也正是今天李曜將坊內鍊鐵爐作為第一個視察目標的緣由。

要知道,在另一個時空裡,歐洲的鐵匠們直到十七世紀上半葉還在採用熟鐵低溫冶煉法,打造出來的鋼製物品夾渣程度很重,而且滲碳速度慢,強度和硬度都不高,其生產工藝水平之落後可想而知。

比如一名十一世紀的諾曼騎士佩戴的鋼劍,經過後世的先進儀器測試,發現其硬度僅為200HV,而考古發現的一把秦國青銅劍硬度都有300HV。

再如,馬耳他瓦萊塔的大統領宮軍械博物館內收藏的十六世紀板甲,研究人員透過對這套造型華麗的騎士鎧甲的部件進行金相學檢測,結果發現所有部件都存在不完全淬火而產生的馬氏體組織,並且明顯夾渣,其中三件只是熟鐵製品,裝飾效果遠大於防護效能,只怕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英格蘭長弓都能在遠距離輕易將其射穿。

有趣的是,與其同時代的匈牙利騎兵胸甲,號稱可以近距離抵擋西班牙抬槍射出的子彈,但厚度卻有一釐米,以致重量高達四十公斤,當真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之重。

只不過,唐朝的鍊鋼成本非常高,而且產量亦著實有限。

即便官方准許私人可開採鐵礦,並且從不禁止民間私鑄鐵器,可在李曜推行高爐鍊鋼之前,把官營和私營的工坊全算進來,大唐全境的鋼鐵年產量最多堪堪六百餘萬唐斤,也就是不到三千六百噸。

而廣泛採用高爐冶鐵的明代嘉靖年間,鋼鐵年產量一度高達四萬五千噸,莫說是現在的大唐,比後來民國二十七年到三十四年期間的總鋼產量還高。

闞林捋須沉吟了一下,緩緩點頭道:“實不相瞞,坊署作場以前主要採用灌鋼法來冶煉鐵料,這些鍛鐵爐都是原來的釜灶改建的,現在聽鍊師這麼一說,老夫也覺得有必要重砌新爐。”

李曜轉頭對丘行掩道:“為避免軍械停產,你們最好分期砌爐。”

丘行掩拱手道:“鍊師是內行,我等定當照辦。”

“如此自然極好。”

李曜笑了笑,邁步走到堆放冶煉原料的地方,撩開冪籬輕紗,抓起一小撮石灰粉,用手指搓了搓,又慢慢灑下,這才輕輕點頭。

跟在她旁邊的闞林開口道:“這是鄠縣出產的石灰,品質好得很。”

華夏自兩漢時期就已經學會利用石灰石來降低鐵礦石和和灰分的熔點,作為一個從事冶煉工作多年的闞林對此再清楚不過。

李曜卻記得後世將石灰石分作優等、一等、合格三等,而當前這個工坊採用的石灰石只能算作一等,遂向闞林說道:“確實能堪一用,但如果改用渭南的石灰,興許煉製效果會更佳,就是離得京師稍微遠了點。”

聽到這話,丘行掩忙上前介面道:“若能提高工藝,距離不是問題!”

李曜拍乾淨手上的殘灰,又來到一個炭堆前,才剛剛伸出右手,柴令武忽然開口道:“且慢。”

李曜微微一愣。

柴令武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雙嶄新的羊皮手套,往她身前一遞:“師父,戴上這個吧,黑炭太髒!”

李曜知道這孩子向來聰敏,顯然很懂得體貼她這個師父……兼便宜老孃,不由心中一暖,一面從善如流地戴好手套,一面笑靨如花地道:“呵呵,算你懂事。”

可是她那暴露在黑色三紗羅外面的一張俏臉上所展現出來寵溺和慈藹之色,令不明真相的闞老爺子頓時打了個激靈:師父?這女冠看起來十六七歲模樣,跟那個年紀相當的小子,怎地表現就像母子一樣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