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大軍主力一路殺向吐谷渾的時候,李曜也迅速投入到了各種軍政事務之中。當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互不相讓,天性狡慧的劉邦為此丟擲了一套著名的說辭: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此話的意思就是你們這些攻城略地的將帥是狗,蕭何在幕後操縱指揮你們,是獵人。

而在李淵的心目中,如今護國公主大概就是那劉邦所說的“功人”。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因此,保障唐軍諸路參戰兵馬的後勤成為了李曜的首要任務。

好在關中、中原、河東等地區連續兩年獲得糧食大豐收,僅呼叫京畿一地的正倉存糧就足以讓征戰吐谷渾的二十萬將士飽食三年之久。

而糧價也曾一度跌到了唐朝建立以來的最低點,武德十四年秋,長安西市一斗米甚至只賣三文錢,許多朝臣不吝濫美之辭對此大加歌功頌德,把老皇帝捧得笑口常開。

當然,其中大讚護國公主“上馬可安邦,下馬能治國”者也不在少數。

只可惜,李曜並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更不屑於粉飾太平來欺世惑眾,結果這些人毫無懸念地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正如《漢書·食貨志》所言:“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在農業文明時代,糧食是絕大多數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而且還是自由集市上以物易物的硬通貨,莊稼豐收了,雖然百姓不會餓肚子,但米價過低卻使得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變得奇高。

李曜略通經濟,自然瞭解其中利害,眼見今年又將豐收,她便奏請朝廷進一步完善沿用自前隋的糧食倉儲制度,擴大常平倉的規模,並設定專署定點定期考察和彙報天下各地糧價,在豐年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糧食,在歉收年和災年則以低於市場價格出售糧食,由此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

運用財力收售糧食從而保護民生和保障經濟穩定的“平糴”政策自戰國時代誕生以來,一直倍受歷朝歷代明君所重視,如戰國之魏文侯、西漢之昭宣二帝等等都深諳其道。

所以李淵聽女兒這麼一說,就迅速清醒了過來,並且全盤採納了李曜的建議。

李淵雖然上朝寒暑不輟,卻從來不是一個事必躬親的工作狂,他似乎更喜歡垂拱而治,諸如大唐草創時期的許多重要內政事務都是由故太子李建成來主持的,而今依然如此,只是輪到他這能幹的女兒來為此累死累活了。

忙忙碌碌,日復一日,不覺春去秋來。

到得七月秋收時節,天下諸州的米價大多維持在每鬥十錢到二十錢之間,從而使得大唐各地的經濟都處於一種非常健康而平穩的狀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與此同時,前線作戰的唐軍也不負眾望地取得了一場漂亮的大捷。

起初,吐谷渾天柱王率部侵入蘭州,隨後進攻金城關,遭到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的強力阻擊。

天柱王攻關半月不下,不由惱羞成怒,縱兵大掠蘭州。這時赤水道行軍總管安修仁帶領甘、肅二州兵馬趕到,李大亮與安修仁合兵一處,趁吐谷渾人散亂無紀之際,在狄道一帶擊退了天柱王,並取得斬首數千級的戰績。

爾後,天柱王為報復唐軍,盡顯強盜本色,在洮州、河州、疊州等地打起了遊擊,四處進行剽掠。六月中旬,天柱王率部在廓州北部的拔延山休整,與遠道而來的關中唐軍不期而遇。

儘管己方人馬勞頓,但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發現吐谷渾人明顯更加疲乏,於是當機立斷,決定先下手為強,立刻派遣帳下四大勇將薛萬徹、薛萬均、蘇定方、薛孤吳仁領兵突擊。而在開戰之後不久,積石道行軍總管柴紹、副總管馬三寶則率領另一路兵馬繞至吐谷渾人的後方對其發起進攻。

天柱王沒料到以步兵為主的唐軍主力居然會來得這麼快,趕得這麼巧,腹背受敵之下,大敗虧輸,十萬人馬折損近半,數十萬雜畜成了唐軍的戰利品,最後天柱王領著殘部翻越赤嶺,狼狽不堪地逃回了吐谷渾。

……

……

天光微明,五更鼓響。

李曜聞聲而起,麻利地梳洗一番之後,便換上一身勁裝出了寢殿。

自打入住宮裡,李曜只要不出遠門,每天都會到顯德殿東北角的練武場進行晨練。

透過這些年來的不斷摸索,李曜已經完全摸清了自己這個身子所具備的運動潛能。

莫說一般的武士,就是薛萬徹這種常被人稱讚“力大無窮”、“萬夫莫敵”的當世猛將,當初見到百斤的特大號石鎖被她一雙素手耍得翻旋自如、花樣百出,那快驚掉的下巴,幾乎半天都沒有合上。後來再看她在馬場上練習“八步趕驏”的功夫,竟跑去與馬兒一較高下,若不是有男兒尊嚴頂著,只怕他當場就跪了……

顯而易見,李曜的力量是恐怖的,速度也是驚人的,但她覺得要想穩固立命之根本,自己仍有必要努力提高身體能力的上限。

今天是秋分,按照唐朝的規定,會放假一天,所以李曜鍛鍊的時間很充足。

李曜做完體能訓練,把刀槍劍槊一樣不落地耍了一遍,又拿起雕花角弓準備練習射箭,卻見柴哲威和柴令武有說有笑地從場地入口走了進來。

當年兩個小胳膊小腿的人兒,到得如今模樣都成長了不少。

柴哲威已經是十三歲的半大少年了,身高超出了李曜小半個頭,再加上自幼習武不輟,身板兒也是頗為結實,面龐雖然青稚,但眉宇間已隱隱有了英武之氣。

而比他小兩歲的弟弟柴令武則生得唇紅齒白,眉目如畫,一雙水晶明珠似的眸子裡總是透著一股靈氣,晃眼一看仿若仙家童子。

柴氏兄弟乍見李曜在場,舉止立刻變得規矩起來,齊齊上前行禮問安:“弟子見過師父。”

李曜含笑點頭:“你們自己先熱一熱身子,待為師射完這一壺箭,好好考較你們一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